在国公爷、怀王与姜放的刻意煽动下,傅远的身世传播得越来越广,连北魏的使者都知道了。
前太子是暴毙的,对南楚人而言,他们都知道前太子生前与当初还是二皇子的皇帝感情深厚。
但皇帝自打坐上皇位后,对之前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都很防备。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都在等皇帝表态。
皇帝这时后悔不已,早知如此,就不刻意营造兄友弟恭的假象了。
他不能再沉默,左思右想之后,只身前往寿康宫。
太后听到宫人通传,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心中冷哼,终于到了这一天。
南楚以孝治天下,皇帝年幼丧母,很早就养到了太后膝下。
前太子出事后,二皇子在朝中的根基其实并不深厚,他能登上帝位,除了他自己本身有一定的能力外,倚仗的就是这位太后,靠的是当初支持前太子的那一帮人。
所以,二皇子登上大位之后,对太后极为尊崇,安抚了原来那些朝臣,也得了一个至孝的美名。
皇帝在内侍的带领下进门,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恭敬地给太后行礼,“母后。”
太后娘娘心中冷笑。
她当初视如己出的人,却是害死她亲儿子的人,且这些年她一直蒙在鼓里。
最讽刺的是,她还觉得皇帝待她有心,她还甚是欣慰。
甚至,在皇帝与当初那帮人反目后,为了维持他的威信,她拒绝一切大臣的求见。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太后娘娘心中喑自愤慨,面上却是一派从容温和,一如从前那样亲切,“你来了。”
皇帝在她脸上看不出什么,说出了在心中斟酌了许久的话,“母后想来也知道了,皇兄还有血脉在世,一直养在国公府。儿臣计划将皇兄的儿子封为亲王,想听听母后的意见。”
“这事我听老国公夫人说了。”太后的视线轻轻地落在皇帝身上,她坦坦荡荡道:“上次太子将梁国公世子和世子夫人请到元庆宫,老夫人担心世子与太子起冲突,跟我说了这事。”
“不过……”太后话锋一转,“此事我并不相信,哪有那么巧的事。再说,后宫不得干政,朝中之事你与大臣们做决定就可以了,不必问我这个妇道人家。”
皇帝眼中露出疑惑之色,“母后不相信?”
太后坦然看向他,“口说无凭,让人如何相信。”
说到这里,太后叹了口气,她看向皇帝,“你也知道的,琮儿出事对我打击很大,我听说傅远有可能是你皇兄的血脉后,我并没有按规矩处理,而是起了私心,我让他出宫了,这件事情是母后做得不对,希望你能体谅。”
皇帝满脸惶恐,“母后言重了。”
太后并没有如他预想的指着他的鼻子骂,皇帝稍微松了一口气,他道:“其实当年我知道些蛛丝蚂迹,隐约知道皇长孙还活着。但皇兄犯的事情不能向外人道,皇长孙的身份一旦公开,对百官不好交待,对他反而不好,所以这些年儿臣对国公府将皇长孙带回去一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