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山高百丈,方圆占地近十里。
如今的翠微山上,人造的飞泉流瀑蔚为壮观,有仙鹤翱翔其上。
而隐秘于林间的是一栋栋精美的院落,用石灰粉刷得洁白的墙面上在林间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每一栋小院里都设有进水排水的沟渠,园中有花卉果蔬,池中有游鱼相戏。
虽然院子占地面积不大,却设计得却极为精巧。
而这样的院落,山腰的范围上足足有数千栋。
山顶上一座占地规模恢宏巨大的古典建筑,建筑大到占据了整座山顶的范围。
院落与巨大的建筑间隐约有亭台楼阁蜿蜒起伏。
而在山脚之下,便是数十栋巨大的方块式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十余米高,数百米长。
建筑分为三层,每层又有数十个隔间,分为几个区域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翠微山脚。
山脚处的建筑,自然就是将来的学生宿舍,光宿舍就已是几十栋,足以容纳数万人居住。
而山腰处的精美院落,自然就是大唐皇家书院的老师们的宿舍。
人手一栋,还搭配各种社区便民服务。
至于山顶处规模最为巨大的那座古典建筑,则是张拯划定的书院藏书楼。
只是藏书楼如今还未完全建成,毕竟是在山顶动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这处藏书楼,在张拯的计划中,将会在未来无数个世纪中,成为整个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是整个天下,包括所有仰慕大唐文化的附小国藩属,而不仅仅只是大唐。
而这些东西,还仅仅只是翠微山这一处。
以翠微山为圆心散开直径三公里的范围,还有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在渭河畔拔地而起。
那些都是大唐皇家书院的教学楼,足有上百栋的宏伟建筑。
张拯摒弃了大唐传统的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而是将后世大学的概念直接搬了过来。
既然是做学问的地方,那自然是要最求简单高效,一切为教学服务。
这一片犹如一座新城的范围,便是大唐皇家书院的一期工程。
而仅仅只是这第一期的工程,在去年以工代赈的国策下,征发的民夫数量便以数万人计。
大唐国库更是已经在这里投入了近六十万贯铜钱。
六十万贯是什么概念,即便是张拯麾下的印刷厂。
以印刷厂现在的规模和收入,也要日夜不停的运转将近十年年才能挣到那么多钱。
而在大唐如今财政近乎枯竭的状态下,李世民依旧愿意投入那么大的资本。
来对书院进行基础建设,足可见李世民对大唐皇家书院的重视程度。
如今虽然是冬天,但翠微山上的绿植已经郁郁葱葱,这都是工部花大代价自洛阳移栽过来的珍贵绿植。
所以相比其他地方一片干枯萧瑟的景象,冬日的翠微山是如此显眼。
而今日的翠微山,将会迎来它的第一批住户。
也就是跟随张拯而来的这五十余位墨家弟子。
这些墨家弟子,自然不会是书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很年轻,大多十六七岁。
既然不是老师,那自然就是学生。
事实上,墨家百余位年轻子弟,还有太原王氏跟随那三位大儒前来书院的年轻人,也都是学生。
所以,张拯今年想要将翠微山半山腰的房子分完,无异于痴人说梦。
能分出十分之一就已经算是非常牛逼的了。
想到这里,张拯突然有些泄气。
这要放在后世,只怕房子不够分,怎么可能出现房子分不完的情况。
“嘶!”
“卧槽!”
跟随张拯一同来到大唐皇家书院一期工程的墨家弟子们,包括李武存与陈瑀在内。
在看见远处翠微山的一瞬间,尽皆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哪里是书院,这特么是一座城池,还是一座新建起来的城池。
望着远处的翠微山,张拯倒是毫无惊讶之色。
毕竟怎么说张拯那也是见过后世大场面的人,这才哪到哪。
只是有些感慨,这个世界又多了一样自己熟悉的事物,虽然只是外表很像。
这一瞬间,李武存有些失神,喃喃道:“这便是大唐皇家书院吗?”
张拯咧嘴一笑:“如你所见,这里只是书院的建成区,放眼望去,你能看见的范围都是书院。”
张拯话音刚落,李武存的瞳孔瞬间缩成了针尖大小,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如你所言,那将来书院建成,岂不是有渭南县城那么大?”
张拯不以为意的笑道:“渭南县城算什么,我们要对标的是长安!”
“长安?卧槽!”
听见张拯的话,李武存忍不住飙出一句国粹。
张拯微微一笑,反正吹牛逼又不犯法。
至于别人信了,那关我张某人什么事情?
陈瑀翻了个白眼,忍不住朝李武存丢过去一个“快看土鳖”的眼神。
对标长安这种屁话你也信,明显就是伯爷吹牛逼的,什么书院能容纳百万人?
对于陈瑀看傻 逼的眼神,李武存罕见的没有发怒,而是喃喃自语道:“若是书院有一天真能对标长安,吾可死矣。”
张拯笑了笑不再多说,跳下马来,选择步行朝翠微山走去。
留守书院的工部官员老远远的便看见,张拯领着一群人朝书院走来。
见张拯走进,迎上来拱手道:“张县伯!”
张拯微微颔首道:“辛苦了!”
那工部的官员连道:“为国效力,不敢言苦。”
然后顿了下问道:“张县男今日此来,是……”
那官员话还没说完,张拯便指了指身后这群墨家弟子道:“第一批学生,先带他们来熟悉一下环境。”
工部的官员点点头:“原来如此。”
为墨家子弟安排宿舍这种小事情,自然不用亲自出马。
早已得到消息的守门管事便自动接下了这件差事。
守门管事即宿舍的管理员,每一栋宿舍都有配备。
而张拯,则是在那工部官员的带领下,带着李武存和陈瑀还有一众亲卫迈步朝山顶爬去。
走到翠微山脚下,张拯这才对着那官员问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