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青唐
蔡确对工作其实还是非常认真的,不过自从西事起来后,蔡京经常在每日快下班的时候才送来《军情摘要》,而且还经常在深夜的时候,送来所谓的《补充摘要》。
蔡确和王珪好几次被半夜打扰,结果《补充摘要》里并没有什么急务。
一次两次还好,等再到后来,中书干脆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佬们休息之后,《补充摘要》就放留待次日一早,由下一位当班的宰执来处理。
所以昨夜当蔡京的补充报告送过来的时候,按照惯例,中也不敢再去打扰蔡确。
王珪次日一早过来上班,一看昨晚的报告大惊失色,正要将蔡确叫来询问,就听宫内景阳钟响了起来。
朝贺的时候是王珪领头,好在干这一套他也是老手,虽然仓促,一番说辞依旧花团锦簇,不愧皇宋百年有数的至宝丹。
不过朝会之后,赵顼还是在偏殿内问了一句:“中书这段时间是不是很辛苦?”
王珪赶紧摆手:“不辛苦不辛苦,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帅臣将士在边疆浴血都不言苦,老臣何敢言苦?”
开什么玩笑,我这点相权给陛下你三板斧砍掉了都快三分之二了,我哪里还敢叫苦?
散朝之后,王珪对蔡确好一番敲打,这件事情,军机处挑不出任何毛病,是中书自己出了漏子,丢了面子。
王珪最看重的就是自己在赵顼面前的面子,蔡确却认为王珪有些小题大做,表面上唯唯诺诺,私底下却愈加看不起王珪。
老子没能捞着头彩,还一肚子的气呢,中书的事情都是老子在做,有了功劳你先捞,有了锅就丢给我背,你王禹玉好仁善的德性!
不管朝臣们之间如何的挖坑陷害勾心斗角,宋军克复米脂、啰兀,大败梁永能,的确称得上是一次堂堂正正,扬眉吐气的大胜!
汴京城百姓们再次陷入欢乐的海洋,各商铺的“贺胜打折大酬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皇宋慈善基金出面主持了一次募捐活动,准备将募集的资金购买成药,给边疆的将士们送过去。
王彦弼和扁罐童鞋又在汴京人民的心目中刷了一波好感,他们组织了皇家理工学院一帮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找四通的叔伯们用成本价拿到了一批竹器,然后用盐酸在上面作画写字,用喷灯喷成带书画作品的器皿,拿到集市上发卖,将赚来的钱捐给皇家慈善基金。
王彦弼师从自己父亲和张敦礼,手底下绘画功底扎实,扁罐的书法现在也有了模样。
和苏油上辈子带来的野路子,到后来纠转都纠转不过来不一样的是,这孩子自幼就得到了名家的严格指导。
程文应对扁罐非常看重,眉山江卿靠苏家,苏家主要靠苏油。
苏油一系的前途,就是四大家族的前途。
因此那些连王珪都拿不到的法帖,程文应见天地往扁罐这里塞,搞得扁罐很委屈,甚至想哭。
这次两个小少爷的书画展示,让汴京人民称赞不绝。
东西卖得也不贵,值那个价,买东西还能得个踊跃捐献的好名声,真不亏。
所以扁罐和王彦弼辛辛苦苦准备了卖三天的东西,结果一个上午全部销售完毕。
就连高太后那里都收到一个中官买来的靠背小竹椅,高太后看过王彦弼绘画的兰石图和扁罐抄他爹的小诗,非常高兴,都舍不得坐,笑着让尚宫将俩孩子的“作品”收藏起来。
乙丑,诏:“已指挥秦凤一路兵付李宪节制,深虑经略司犹宿留不肯依应调发,误熙河军期,可再下都大经制司依详朝廷属任之意,便从节制处分。”
赵顼是个急性子,明明各路出兵底限是在九月,却开始催促李宪了。
苗履等奏:“西蕃大首领阿里骨蕃书称,八月戊子,斫龙城蕃家守把南宗堡子,向下地名西罗谷,有夏国三头项人设伏,劫掠蕃兵。夏国兵贼,斩首三百级,降百二十三人。”
奏报的意思很明白,是说青唐人已经和夏人干起来了。
于是赵顼更急,接着又诏:“熙河路已列定兵马,必须照应董毡所约师期出界。蕃中出兵与否无可为据,宜令经略司选使臣一二人入蕃军照验,仍约阿里骨遣首领一二人来与官军同出,庶彼此分明,不误大事。”
又诏:“入内省选差使臣二人,自京分诣陕西沿边等路,选新军可充电报班者,于狼渡、米脂设所,庶几达传便利,不误戎机。”
……
青唐,邈川,李宪率领苏烈,王文郁,王厚,李庸,还有几路蕃人大头领,前来与董毡会师出界。
如今青唐的局面非常微妙,董毡因为病体沉重,政权实际控制在夫人乔氏和继子阿里骨手中。
而此次李宪还带来了熟蕃军,统帅者乃是赵思忠,包顺,温溪心和蔺逋比,局面顿时就变得更加的微妙。
十年人事尽成非。
青唐在唃厮啰死后陷入了衰乱,长子瞎毡三子董毡争权分裂。
苏油抵达渭州大开榷市,扶持当时势力较弱的董毡,一起遏制瞎毡。
王韶开边,对青唐大打出手,董毡退往邈川,而瞎毡当时已死,其长子木征受家梁的蛊惑,奋勇抵抗,结果被王韶一套神奇的组合拳打得满地找牙,大宋拓地两千里,进占河湟。
董毡趁火打劫,要求木征带领部众前往邈川接受庇护,实际上就是要吞并这个侄子的势力。
木征怒了,与其投降董毡,我投大宋不更香吗?于是一掉头成了大宋青唐名臣赵思忠。
论起来木征才是唃厮啰的长子长孙,拥有青唐大地的理论继承权,不过人家蛮夷唯力是尚,不认这个。
但是吐蕃人又重“贵种”,当年西夏李立遵树立起祖宗画像,就能让地斤泽各部小族纷纷来投。
木征这个标准的“贵种”,这些年就成了大宋招纳青唐蕃人的金字招牌。
在宋人的刻意经营下,木征在青唐人里边的名声,在投宋之后,一再爆表。
“小王子管乱,干王子管战,大王子管饭。”
虽然是机宜司刻意在河湟编造的顺口溜,但是不能不说,顺口溜能得以流传,有它一定的必然。
这么多年下来,木征为大宋招募了数十万蕃众,和已经被赐名为包顺的俞龙珂一起,成为大宋稳定西蕃的两大吉祥物。
而底下的真正措施,则是青储和家庭式圈养农场技术的成熟,让被招募过来的蕃人过上了天翻地覆的日子。
汉人负责培育羔、驹、犊,蕃人负责饲养。再由汉人统销统购。
这种包干方式和家庭联产方式,让蕃人小家庭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而相应的,就是部落的瓦解和蕃人对宋国的依赖和崇慕。
酥油茶,马奶酒,这些以前只有贵人们才吃得起的东西,如今也渐渐走进了普通牧民的帐篷。
如今河湟和岷洮,对大宋忠诚度极高的蕃落,整整多达六十万户!
不过这一带还没有设置流官,各地知州都是将领兼任。
为了弥补行政上的粗放,避免大军阀的形成,苏油给神庙写信,从二林部输送了大量的巫僧,去岷湟一带传播教义。
蕃人们很吃这一套,包顺和赵思忠都在自己的驻地修建了巨大的庙宇。
那里同时还会传授汉字和知识,接收蕃人小孩子学习,而且规模比传统吐蕃僧人们的佛寺大得多。
现在的吐蕃教义还相当粗糙,教典中还有不少的糟粕,还有大量的苯教习俗留存,在先进性上,无法与结合了二林巫法,儒家礼法,大理佛法,宋朝佛法的二林教典相比。
加上宋朝政府的暗中鼓励,六十万户蕃落的实际行政管理机构,渐渐从军政府转移到了寺院的身上。
苏油并不愿意见到这一幕的发生,但是历史巨大的惯性让他一时无法制止,能把掺杂着大量私货的二林巫典在岷湟一带推广开,取代吐蕃教义,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其副作用就是,一手是代表公平和温暖的光明,一手是代表丰收与美好的智慧,光明智慧上师益西威舍的美名,在青唐各地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