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86章 浮山所!粮食丰收!

十月份的浮山城,粮食第一次丰收。

这次丰收的主要是水稻,其他的杂粮不算。

水稻开始收割的时候,张准来到了老田头家。他的主要目的,是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听取报告什么的,不如亲眼所见实在。为人上者,必须了解最基层的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为农科司的管事,老田头是浮山所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他的叔伯兄弟,加起来有七人,加上各自的儿女子孙,整个家族总共还有四十八口人。每个人都分到了五亩水田,总共是二百四十亩水田。加上自己拓荒,整个家族的田地,超过四百亩。

不过,拓荒的田地,由于错过了季节,无法播种水稻,暂时只能种些杂粮,产量都不大。九月种下的冬小麦,要等到明年的六月份才能收获。因为田地非常多,收割任务重,整个家族,除了两个参军的孙子,其他人都在忙碌着。

“不打扰你吧。”张准来到田头,笑呵呵的说道。

“大人这是说什么话呢?你能亲自来看看,是老田头的光荣啊!干活更加的有劲!”老田头的心情非常的畅快,说话居然也有几分官味了。

“这么多的田地,你们全家忙得过来吗?”张准没有客套寒暄的意思,直截了当的问道。

粮食丰收,收获也是关键的环节。落到口袋里的,才算是自己的,长在地里的,都还不完全算。尤其是在这样不稳定的环境下,尽快的将粮食收割完毕,晒干储藏起来,是第一要务。

要说十月粮食丰收的时节,最紧张的是什么人?当然是虎贲军的战士了。战争年代,粮食要比金银更加的重要。浮山所的粮食丰收,的确引起了不少人的觊觎之心。要不是虎贲军刚刚收拾了田横岛的鞑子,威震四方,说不定,都有一些宵小,想要打浮山城粮食的主意了。

根据张准的命令,在整个十月,虎贲军都处于战备状态。尤其是雄崖所和鳌山城一线。同时,水军唯一的一艘战舰,也加强了在沿海海域的巡逻。情报司和猫眼司,也都在密切的检测着各方的动静。

“全家人辛苦一点,六天的时间,应该可以收割完毕。”老田头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等你的好消息。”张准也乐呵呵的说道。

所谓的好消息,就是亩产量究竟有多少。

由于山东连年大旱,局势动荡不安,水稻的种植,受到严重的影响。水稻水稻,没有水,就没有稻。相对于小麦而言,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是小麦的好几倍。因此,山东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种植水稻的。在张准目前控制的鳌山卫和灵山卫区域,也只有浮山所可以种植水稻,其他的地方,都是种植冬小麦。

为了给水稻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张准是投放了几千两银子,兴修水利,保证水资源供应的。基本上可以说,来自崂山的水源,都被张准充分的利用起来了。很多主干渠,甚至是用水泥修筑的,成本那是相当的高,在别的地方,是绝对无法复制的。投入如此的巨大,要是没有不错的收成,张准是要失望的。

张准想要亲自看看,老田头这个最有技术的种田能手,在最好的田地上,究竟能种出多少粮食来。然后和其他的田地互相比对一下,就算是有了最基本的原始数据。说实话,这年头的水稻产量,的确不怎么乐观。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即使是在江南最好的水田,稻谷的亩产量也就是五六百斤。在山东本地,有四百斤左右,就算很不错了。

老田头自然明白张准的心思,专门挑了一块田。这块田处于一片大田的中间位置,基本上算是最好的。张准到田地里面去转了一圈,发现稻谷的生长正常,禾苗的间距,基本上和自己后世的认识差不多,没有大跃进时候的各种怪事。

大跃进的时候,将几十块田的水稻,都拥挤到一片田来,密不透风,层层叠叠,从而编造出亩产几千斤甚至是几万斤的卫星数字。导致中央做出完全错误的决策。这个血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张准可不想明朝的人,为了得到奖赏,也想出这样的歪门邪道来。

“动手吧!”

确认见到的都是真实的以后,张准挥挥手,下令开始收割。

老田家的十几口人,一起努力,这一亩地,在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就全部收割完毕。所有的稻谷,都堆放在一起,总共是九个箩筐。最终逐一称重,总重量是六百三十三斤。晒干以后,大概是四百四十三斤左右。这个数字,和后世当然不能相比,但是在当时,很不错了。须知道,这里是山东地面,不是富饶的江南。

一般而言,每百斤稻谷,可以碾米六十八斤。四百四十三斤的干稻谷,可以碾米三百零一斤。换言之,最好的田地,大概每亩地可以收获三百斤的大米。扣掉四十斤干稻谷作为赋税,还有四百零三斤干稻谷,可以碾米二百七十四斤。这些大米,完全是属于老田头一家人支配了。

“还可以。”老田头很谦虚。

“不错了。”张准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最好的田地每亩地可以打三百斤的大米,只要两亩地,在缴税以后,也肯定可以养活一个人了。换言之,其他三亩地,还可以做其他的用途。即使是差一点的田地,三亩地也可以养活一个人了。这年头种田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赋税、种子三大块。肥料都是农家肥。成本不算高。

张准帮老田头一家,粗略的算了一笔账。按照平均亩产量四百斤来计算,二百四十亩的田地,可以收获干稻谷九万六千斤。每个人每年的消耗,大约是七百斤。四十八口人,就是三万三千多斤。另外扣掉需要缴纳的赋税九千六百斤干稻谷,还有五万多斤的干稻谷可以自由处理。要是卖钱的话,按照每石(大约188.8斤)一两银子计算,可以卖差不多三百两银子。

除了农忙季节,在别的时间里,老田头全家的劳动力,还经常出去帮忙干活,赚取工钱。加上老田头在农科司有工钱,两个孙子参军,也各有粮饷。打零工的,每个月也有差不多六七钱银子。一年下来,整个家族的额外收入,超过一百两银子。集合卖稻谷的收入,就是四百两银子。在当时,四百多两银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难怪老田头笑得合不拢嘴。四百两银子的收入,要是放在以前,整个家族就算是累死累活的,五十年都挣不到。说不定,中间还得饿死几个人。因为粮食不够吃,被活活饿死的军户,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大家早就看得麻木了。只要想到自己家族有八万斤的存粮,老田头浑身充满了干劲。

有了足够的粮食,干活自然会更加的有劲,生产效率会更高。同时,在耕种田地之外,农户也会养殖更多的家禽和牲畜。鸡鸭牛羊这些,单单依靠大自然放养,是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的。在日常的饲养中,必须添加一定的粮食,才能让家畜尽快的生长起来。

卖掉这些家禽牲畜,农户又有更多的银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他们可以购置更好的生产工具,学习更先进的耕种技术,养殖更多的家禽和牲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要粮食搞好了,其他的下游环节,就不需要张准操心了。相信聪明的农户,自己会做出决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农业生产中,同样是适用的。

其实,在分田到户以后,各家的收成,不会相差很多。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以后,谁不是尽心尽力,起早摸黑的摆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啊。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你要是还偷懒,就算是白白饿死,也没有人可怜。再说,《均田令》还有明确规定,田地是不能丢荒的。否则,就要收回。因此,在浮山所周边地区,是绝对看不到丢荒的田地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杨映菡的母亲黄氏。其实,杨家的收入,足可以买米过日子,根本不需要种地了。但是,她不愿意。她就是愿意到地头去干活,每天都忙到胡天混地的。杨锐锋结婚的那天,黄氏也就休息了半天的功夫。因为人手不够,她还将杨敢生和杨凌雪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也抓去了。

黄氏的田地收成也不错,平均下来,每亩三百五十斤干稻谷是肯定有的。杨家的田地也很多,张准以前的几十亩地,也都在这边。全部田地加起来,也有上百亩。因此,黄氏一年的收成,也相当的不错,三四万斤稻谷肯定是有的,足可以装满杨凯德修建的小粮仓。

大概是以前饿坏了,乡亲们收成以后,除了缴税,其他的稻谷,都全部藏起来的。本来张准以为,粮食丰收以后,肯定有很多人会卖粮的。结果,数天的时间过去了,一个卖粮的都没有。看来大家对以前挨饿的日子实在是太深,有了粮食,宁愿放在地窖或粮仓里,也不愿意拿出来卖。

整个十月份,最忙碌的,除了收割稻谷的农户,应该就是修建粮仓的工人了。公家的粮仓需要修,私人的粮仓也要修。因为活儿多,这些工匠忙不过来,工钱也是水涨船高。以前是三十文钱一天,现在要涨到四十文了。有些急于修建粮仓的家庭,甚至开出五十文一天的高价。

同时,水泥的销售,也是意外的火爆。乡亲们无意中发现,用水泥来修建地窖,无论是安全程度,还是防水的功能,都要比一般的材料好得多。此外,煤砖、红砖、青砖的销售,也被带动起来。由于没有足够的石头,这些砖头就被用来和水泥混合在一起,成为修建地窖的主要材料。有些聪明的工匠,还发明了瓷砖,用来铺设地窖的地面,据说防水的性能非常好。

总之,随着浮山所粮食的丰收,这边的各种生意,都被带动起来了。除了粮食商人挨家挨户的上门,希望收到粮食之外,其他的商贩,也是挨家挨户,贩卖各色货品。在这段时间里,即使是浮山所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货郎的叫卖声。对于货郎的到来,最欢喜的,自然是各家各户的小孩了。

大人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对小孩的要求,自然是慷慨了很多,新衣服、新玩具都非常的畅销。什么麦芽糖、棒棒糖、四色干果、柿饼、松糕之类的小吃,也大受欢迎。比如说,杨凯德就提前买了不少的新奇玩具,准备等孙子出世的时候,送给孙子玩。杨锐锋才结婚一个多月,媳妇的肚子还没有动静呢,老人家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好像杨凯德这样的老人,在浮山所还有很多。甚至,还能看到不少老人家,拿着小孩子的玩具,啃着小孩子才吃的零食,一个人玩的乐呵呵的。没办法,小的时候,没条件,从来没有玩过,现在老了,有条件了,要抓紧时间补回来,这才算是不枉此生。

十月二十八,浮山城水稻的收割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九成以上的水稻,都已经收割完毕。部分的水稻,已经晒干入仓了。张准出现在浮山城的千户官厅,听取有关农业收成的总体报告。

和张准一样,在过去数天的时间里,王铭宇、刘航、刘宝玉、侯山平、杨立仁等内政管事,全部都到田头监督收割工作去了。他们掌握的,也是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他们对于十月份的丰收,也是充满了兴奋之情的。

王铭宇兴孜孜的报告说,浮山所十月份收获稻谷的,总共是五万亩地,平均亩产量大概是三百三十斤(都是按照晒干以后的重量计算)左右,总产量是一千六百五十万斤。折算成石,就是八万七千三百多石。平均亩产在一石七以上。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