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曾公亮又接到一封伪造的信后,没有心思呆下去,正好从幽州押来的两万两银子送到。郑朗临行前,带了大量钱帛过来,赵祯听说还要呆很长时间,又从国库里拨出两万两银子,让曾公亮带到契丹,任郑朗使用,便于将士安心,或者收来收买相关的人员,或者其他用途。未想到契丹用了隔绝手段,诏书上又未说,多半契丹人是不会将这批银子给郑朗了。

但没有关系,只要郑朗一回去,这笔帐可以慢慢清算。

寇准曾说南人不可能用,对也不对。南方人多智多变,不及北方人忠厚,比如秦桧与蔡京就是南方人。但还是郑朗那句话,人很难分清忠歼,还看人君如何用。吕夷简在赵祯手中用,虽是小人,却是忠臣。蔡京是王安石拥护者,在宋徽宗手中用,却是歼臣。所以这个多智多变,用得好便是能臣。

相比于北方大臣,北宋南方大臣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多进取。也不是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进取,而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北方未形成唐朝的门阀,可形成一个个门第,是利益所得者,固求平安,保守,不变,苟和,以求利益巩固。而南方没有形成一个个利益所得集团,因此敢于改革。这便是后来北宋党争中的奇怪现象,新党多南方大臣,旧党多北方大臣。形式颠倒过来,南方人同样会做出不好的事。例如明朝倭寇盛行时,南方刻意包藏倭寇。因为明朝海禁,倭寇的走私,对南方沿海各个豪强有利。

曾公亮就是南方人,他同样是一个锐意改革家。

赵祯有赵祯的用意,知音少,弦断无人听,作为曾公亮,对赵祯很多地方不理解。契丹被西夏击败,宋朝战胜西夏,为什么宋朝还要对契丹委屈求全,让宰相来契丹受辱?

想不通,很郁闷地看着这车银子,他为了抢时间,来得早,银子来得晚,这不要紧,关健是曾公亮此时心中很憋火,很耻辱。将银子交给契丹人,等郑朗回去后,一道算账,带着一肚子火气,离开契丹,返向宋朝。

到了京城,将密奏呈给赵祯,等赵祯看完,曾公亮说道:“陛下,臣认为我朝太软弱了。”

这都成了什么啊。

赵祯没有动怒,轻声道:“曾卿,还有西夏呢。”

就是这几个字,让曾公亮默不作声。西夏未解决之前,想对契丹动武,根本不可能。

随后各种谣传纷至沓来。

先是射虎的故事,不讲耶律洪基被老虎吓得坐在地上站不起来,而是耶律洪基与诸侍卫一道奋战老虎,最后郑朗提议,让耶律洪基拨刀杀死老虎,以全梁王名声,又说让耶律洪基割下虎头,献给辽兴宗,又说带梁王视看民间疾苦,这是为契丹教育一个文武双全,仁孝双全的皇太子。消息传到宋境,全部哗然。

赵祯在宫中也听到了,知道是假的,可心中五味杂陈。虽是假教,终是教,本来是想让郑朗教自己儿子的,然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大。若有儿子,在郑朗手中会教出一个什么样的皇太子?有可能才是真正的仁爱双全,文武双全的皇太子。

接着传出郑朗连续参加契丹省试考与殿试考,亲自替契丹出试题,听闻郑朗主考,契丹境内举子云集,成为契丹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科举。

紧接着传出郑朗在契丹纳了四个美丽无双的小妾,两个小妾还是出自幽州豪门刘家与马家的嫡系女子。

几乎整个宋朝都在议论。

若不是张海冒险见到郑朗,将郑朗的密奏带给赵祯,可能在这庞大的谣传之下,赵祯都会产生动摇。

但这次贾昌朝没有参与。

他消息灵通,知道曾公亮带回郑朗的密奏,毕竟郑朗是为了赵氏江山,赵家公主不受侮蔑委屈才冒险去契丹的。若做得过火,皇上不高兴,自己仕途危矣。但不代表他不出手,是在坐待最佳时机。

猜得很准确。

郑朗最希望他继续出手。赵祯是一个很怀旧的人,包括对他的老师,比如夏竦,比如贾昌朝。此人在吕范之后,成为首相,声名大震,将是自己未来一个很大的妨碍。只要贾昌朝继续出手,出手次数越多,赵祯越会厌恶,厌恶超过念旧心,贾昌朝也就结束了。

然而有人不是这样想。

吴育继续保持君子党们一些习惯,嫉恶如仇,听到这种种谣传,还是认为贾昌朝搞的鬼。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他终于爆发,在朝中与贾昌朝冲突的次数越来越多。

监察御史唐询想讨好贾昌朝,上了一奏,是进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茂材异等科。

宋朝为了搜罗人才,除正规的科举,门荫,还给一些民间有才学,却屡考不中的才子儒生与有能力的一个机会,这便是科举三考外的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与茂材异等科。例如富弼就是通过茂才异等科进入仕途,还有胡瑗、孙复等人。

唐询进奏说这三科由汉涉唐,不常置。只在天有大灾大异,政有严重失误时,才略置一二。本朝考用旧制,真宗世建三科,陛下则建六科,让两府与少卿、监上奏后试考举奏人士。随后再次升级,让贤良与茂材二科,居然凌驾于进士科之上。近年不用保任之官,而是看其考自那一科目,特别是以贤良方正、茂材异等至美。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但实际考试过程中,仅用经史几个条例,稍稍注解而己。只能说强记博博,虚词泛说,却看不到辅国体,陈治道的论策。就是这样的用人失误,一开诏几人,现在达到三十多人。想不通的,一中此科,不用几年,一起做到显官。这是弊端。

但过去是怎么做的,用两汉故事,汉武帝时诏大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封五年,诏州郡察民有茂材异等,五十四年,才一举贤良,一举茂材。直到孝昭五年,才再度举贤良,孝宣地节三年,举贤良,元康四年举茂材异等,二十五年间,二举贤良,一举茂材。所以宜如汉故事,亲策当世要务,罢秘阁之试。

若用郑朗来看,无所谓,是提用了一些有学问的儒生,未必这些儒生便是能臣。可罢可不罢的。至于富弼则是一个特例。

但这封奏折引起一系列后果。

主要唐询上此奏带着私心。

原先吴育在翰林,荐唐询为御史,会唐询未至,母丧,回家丁忧。及吴育为参知政事,听闻唐询与贾昌朝有亲戚关系,不客气的对贾昌朝说,唐询按照故例当罢御史。

按照宋朝制度,吴育并没有做错,御史是用来做什么的,专门挑大臣刺的,特别是宰相的刺。你身为宰相,亲戚做御史行得通么?贾昌朝没有办法,以唐询为庐州知州。可贾昌朝使了一个小计谋,他对张方平说道:“唐询罢御史,乃是吴育所为。”

说完便走了。

张方平哪里是贾昌朝对手,对吴育很反感,听闻后放在心中。贾昌朝又用了第二计,按照制度,官外放者朝辞,贾昌朝用了一些手段,使唐询破例许入对。张方平便进奏道:“唐询材质美茂,宜留备言职。”

那时曾公亮还没有离开京城,他平时与唐询交情不错,暗中又进了一些好话。两人举荐,赵祯恩准。

吴育有些傻眼,固争,赵祯没有同意。

由是唐询对吴育怀恨在心,而附贾昌朝。

其实这些矛盾产生真的很奇怪。

至于吗?

这一谏大有深意,因为吴育中进士科后,担任着作郎时再考举贤良方,由是益贵,任苏州通判,从此仕途青云直上,四十岁才出头便担任了参知政事。所以朝堂这滩子水太深,一般人真的无法站住脚。

吴育听闻后,大为恼怒,也上了一谏,三代以来取士之盛,莫若汉唐。汉文帝举贤良,有得晁错,此举丰年,何来灾异?武帝诏贤良,有董仲舒、公孙弘,所举又何灾异?唐宪和,举直言极谏,得元稹与白居易。为什么等灾异已成,才后下诏举之,此是后王之未造也,岂足法?陛下自复诸科数年,疏数适中。若等灾异成后才举有三不可,一则使天下贤士待灾异而进,非养廉耻。二平居不举,造形乃问,非所以惧天灾。三轻改信令,示天下无渴士之心,非广贤路。请付臣奏于两制详定。

赵祯看了吴育奏折后,认同吴育的话,也没有付两制,准奏。

唐询没有甘休,又密奏吴育弟妹久寡,吴育不让其改嫁,用此附李遵勖。李遵勖便是济公的六世祖,当朝驸马,李家也是宋朝的豪门之一。似乎有理,嫁给他人,吴育与李遵勖家的关系便断了。事实真相此时吴育弟妹三十几岁的人,又生了六个孩子,丈夫死,孩子成了累赘,怕害了孩子,加上受哥哥影响,拜入佛门,有可能生理欲望也不强烈,于是不想嫁人了。

赵祯看后,派人查了查,得知真相,哭笑不得,唐询这是做什么?乱七八糟。不过他是言官,言官可以风闻弹劾,也没有作声。

然而吴育听到再次暴跳,进谏道:“阴邪害事,应当明辨,人臣言机密,欲归德于群,或入告谋策,成国之美,此类可以刊名中外,制策天下,公共废置,可以明述,岂可阴为沮革,擅自私奏?此乃歼罔所为,非圣听昭察,若挟邪蠹国,何所不为,愿出姓名按劾,以申国法。”

弟媳妇不能嫁人,自己有什么办法?

又不能明说。所以矛头直指唐询,暗指贾昌朝。

张方平听到很不服气,唐询说了啥?比起你们当初的胡说八道,唐询这又能算什么?好歹还是俺保举的人,还是俺的手下,心中也起气来。

三方矛盾积累下来,到了八月终于发作。

知永静军向绶是前名相向敏中的儿子,家门好,出身好,在任上胡作非为,做了一些坏事,以为通判江中立想要举报自己,于是诬其罪,接着又迫使其自杀。江中立的家人听说吴育正直敢言,逃到京城向吴育告状。吴育坐绶死。

向绶家人听闻后,求贾昌朝帮忙。于是贾昌朝在朝会说:“向敏中昔曰为先帝立过许多功劳,向绶为向敏中子,可以当例优判。”

吴育说道:“向绶犯下如此大罪,不杀不足以向天下人交待。”

大约吴育屡次挑衅自己的尊严,贾昌朝也火了,两人于朝会上争执起来。

此次争执远胜过王曾火拼吕夷简,郑朗打压欧阳修那两次朝争,赵祯气得一拂袖,说道:“散朝。”

散朝后赵祯将张方平喊来,冤案最终裁判者是皇上,不过皇上主审案子不可能的,最终主审机构还是监察院。赵祯问张方平如何判决,张方平对向绶的做法同样很反感。可是吴育要杀向绶,张方平便左其意,说道:“向敏中是有大功于朝廷,朝廷又有不杀士大夫典故,但此案影响极恶,可以免其一死,重判之。”

张方平的说法颇得赵祯意许。

然后贾昌朝不知道,知道张方平与吴育有怨恨,请人托张方平帮助自己,张方平气愤地说:“此言致我何为!”

老子看不惯君子党,更看不惯你的种种作为。

赵祯判决下,向绶减死,但贬窜岭南,永不录用,判得很重了。不过吴育与贾昌朝此次朝争影响极恶,赵祯屡屡示意,吴育不罢休,说:“臣所辨者是臣的本职,若不对,愿罢臣职。”

不判向绶死,也就意味着吴育错了。以参知政事吴育为枢密副使,以庞籍与之对调。可是庞籍的女儿嫁给宋庠的儿子,刚刚成亲,宋庠屡上书不妥,俺两人皆是亲戚,共事东府不好,又让丁度换为参知政事。庞籍气得差点吐血。但吐血的不是他,而是张方平。

同样的副相,东府副相是打酱油的,西府副相却有着很大的实权。吴育等于是贬职了。

外面的人便传言,说张方平附从贾昌朝,有些人半懂不懂,知道一些内情,但知道得不多,说张方平忘恩负义,之所以能上位,全是郑朗功劳,明知道郑朗与贾昌朝有恩怨,此时郑朗在契丹生死不明,立即反水,投靠贾昌朝,于是耻之。

但贾昌朝经过这一次乱战,在赵祯心中地位已经大跌。他很精明,虽对郑朗能不能回来念念不忘,还是不敢动弹。

几败俱伤!

一个人在暗中偷乐。

王拱辰始终没有参与,三方斗来斗去,他乐见其成,趁机上书道,太祖时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说法不妥,仅是各代禁军最低数字,实际不止),今倍之。兵在精不在众,冗散坐食,非计也。三司虽总财用大计,而事实在外,请诸道帅臣并任其责。

前两任三司使做得很不错,欧阳修说姚仲孙不行,但公道自在人心,那么困难情况下将国家财政维持起来,何等其难?王尧臣做三司使,国家经济开始有起色。王拱辰也想做得更好。因为粮草管理乱,造成许多浪费。所以才有此谏,让各路,比如大名府夏竦、知并州郑戬、知永兴军程琳兼管本路粮草,可以节约不必要的浪费。

准奏。

其实这是反宋朝所谓的祖宗家法做法,此举是集权专政,政路更畅通,阻滞浪费必然减少。而宋朝的制度架空重叠分权,分了再分,产生冗政,冗政必然造成浪费。

王拱辰关心的是财政,国库积余的钱越多,他政绩越大,至于郑朗,他不想陷害,也不想援救,抱着中立的态度。

就在这时候,一条消息从契丹放出来,是萧耨斤放出来的。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25小说网最新小说:穿成武大郎,我打虎改命!世子凶猛,造反是真敢啊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八位王爷烽火连天之海岸龙柱大夏:开局召唤罗网,镇压江湖穿越大唐从娶长乐公主开始爆笑三国:王侯将相入了魔大明帝师,开局带老朱穿越明末从谨小慎微,苟到终结乱世我叫吕小白三国之季汉演义农家娃的科举生涯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三国白话版僵尸天子历史的执笔者史上最狂太子爷大明:开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长安圣歌三国群英录我,三毛,要科举三国纵横征程退婚第一天,我继承北凉王!篡明:从边军一队官开始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从上山到上朝红楼梦之庶子贾环天幕盘点短视频:帝王裂开大秦:开局告诉嬴政得了肺炎穿越三国当刘备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世子贤婿,快请上位!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跨时空的墨香:秘境之旅未来世界的我回到三国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红楼之花不语折需折镇国小公爷仙武水浒,打造最强水泊梁山四方志保家卫国唐时风云之勇者无畏三国前传大汉与罗马国公很厉害?看我杀出一个皇位来打脸甲子异种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大唐:李二别阴我,我是你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