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革命改造,自然是苏大为取法后世,针对倭岛的情况,所做出的一番设计。
要知唐军在倭岛上属于客军。
而且满打满算,登岛的唐军,一共也就两千余人。
这还不算各种原因的减员。
在苏大为与高市在筑紫野的决战,以及安文生后续对四国和本州用兵,唐军那两千余人,已经全部散下去做基层和中层的将领。
以唐军为骨架,大量吸收倭人加入军中。
以倭治倭。
如此,这场征服之战,才有可能打得下去。
但如果只是把这些投靠来的倭人当做仆从军去用,迟早会生出祸患。
大唐征调仆从军的前提是,唐军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压得住那些异族仆从。
这一点,在倭岛上,以唐军两千人的实力,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
至于增兵……
百济这里都只有万余唐军,征兵就别想了,洗洗睡吧。
这个问题不解决,接下来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果。
要么,就是在唐军的帮助下,倭国本土势力觉醒,最后叛军四起,将唐军赶下海。
要么,就是军事哗变,大量的倭人,会将那点唐军给侵蚀,吞没。
最后提前帮倭人实现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政权版的大和国。
图啥啊?
为他人做嫁衣?
苏大为疯了才会这么做。
为了解决这件事,他在离开九州前,真的是几天几夜睡不着。
最后,终于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取法后世,用革命改造之法,改造倭人。
具体的方法是,以都察寺探员和带去的不良人为骨干,迅速搭建起一个新的机构,暂以“不良人”为名。
建立的机构,实则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类似后世党派。
在倭人仆从中悄然推行。
只有作战最勇猛,最唐军最忠臣的倭人,经过层层选拔,才有一定机会能加入不良人。
加入了不良人,相当于就加入了唐军在倭国的高层,得以参与核心议事。
并且共同制订策略。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除了金字塔的层级,这个机构也将荣誉推到无以复加的境界。
不过倭人就吃这一套。
所谓万世一系,武士道精神,与大唐建立东亚共融,为大唐天可汗献身,忠于不良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一个有意义的人,高极趣味的人,本质上并无区别。
人首先满足物质需要,其次便会升华到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
经过这种方法,在极短的时间里,已经拉拢了一批倭奸和死忠份子,投入“不良人”之列。
并且心甘情愿,百死无悔。
每个加入者,还要对着大唐都督苏大为的画像宣誓,此生对大唐奉献用命,绝不背叛。
整个仪式那叫一个虔诚。
没能加入的人,都还不高兴,急得跳脚。
不让加入还不成。
削尖了脑袋都想加入。
除了这些积极份子,更多的则是俘虏。
大量原本属于武士、贵族、外藩和倭王的私兵,在战斗中,成为唐军的俘虏,这部份人,与普通的农户不同,属于敌对力量。
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改造的过程。
这是一个的系统的工程,绝非一句话,就能简单的令这些人投诚的。
而苏大为留下的方法,也十分管用。
首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纠正这些倭人俘虏错误的观念。
列数倭王及上层贵族,向天下共主,天可汗的唐军发动白江之战,是错误的,是不顾兵卒死活的。
纯为私欲而让兵卒们去送死。
光是这么宣传,很难让这些倭人俘虏从心里认可。
这就涉及第二件事。
将之前加入“不良人”做为骨干的倭人,将他们陪送成政治工作的干部,让他们去向那些倭人俘虏做思想工作。
这些骨干里不少人原本就是地方的贵族武士。
如新右三郎。
有他们现身说法,再加上唐军搜集的一系列资料证据,终于令倭军俘虏改变了想法。
他们本来也只是底层的士卒,打仗送死有份。
真正的富贵,他们也享受不到多少。
反而被上面的贵族欺凌的事,时有发生。
这就涉及到第三件事,那便是“诉苦大会”。
通过倭人骨干细心耐心的引导,通过诉苦大会上,从投靠的骨干到地方农户的声讨,到倭军俘虏中,有人主动站出来历数那些倭国旧贵族对下层的欺压,凌辱。
这场变革,已经从星火燎原,化作熊熊烈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过去压在人心上的贵族大山,开始崩塌了。
这是倭国从旧王室,到贵族,整个上层阶层,系统性的崩塌。
做完这些还不算。
之后还有许多配套的制度。
比如倭人骨干下去,做政治教员。
唐军将士下基层,与底层士卒同吃同住同训练,并不断强化加入唐军和不良人的好处,荣誉、愿景。
实现军中有团,有不良人组织,有支队,有小组。
保证唐军对基层绝对的领导。
发展加入不良人积极份子。
并且每训练几天后,加入对旧贵族的控诉,对地方贵族吸血的诉苦运动。
此外,将俘虏的倭军,分批接受教育改造。
发展积极分子留用。
大多数轮换教育。
其中死硬分子进行清洗。
并对倭军中有才能的,破格提拔,不吝封赏。
不断开展荣誉和唐军纪律教育。
还有说历史,讲故事,大讲自古以来。
最后是以战养战。
在战斗中,将这些俘虏完成最后的淬火转化。
经历唐军这一套手段下来,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消化吸收了大量的俘虏,并将之转化为立场坚定的唐军士卒。
并且发展出一大批倭人不良人。
还有更多等待加入的积极分子。
这个结果,别说安文生、高大龙没见过。
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最近几个月下来,之前投靠的两万倭人仆从,已经大半转化为唐军直属战兵,而且忠诚可靠。
进攻本州岛,就是以这些人为主力。
此外还有从筑紫俘虏的倭军近两万人,也已经改造了大半。
按这个效率,唐军边打边改造,只怕年底打下倭国列岛后,安文生手里就会有一支数万人的精锐“唐卒”。
确实是精锐。
虽然不是真正的唐人。
但精神和身份的认同,荣誉感和晋级制度的打造,“不良人”组织的入驻。
使得这样一支军队,远比现在的大唐府兵,纪律更强,也更忠诚。
苏大为看完这些,合上信后,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只说了一句:“这是伟人的力量啊……”
他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想想今后这些平均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倭人士卒,扛着比身体还要长的竹枪,口里喊着守护大唐荣耀,共建大东亚乐土什么的,想想还挺带感的。
倭人性子单纯啊,这些人虽然个人身体素质远不如唐人。
但思想改造更加容易。
苏大为想了想,大笔一挥,给安文生回了一封信。
信里让安文生在安定了本州的形势后,抽调一万人的倭军来百济。
如今百济的熊津都督府,虽然有一万府兵。
但其中大半都是刘仁轨的麾下。
接下来是要抽调入辽东战场征高句丽的。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大为手里可用之兵,可能也就三千余人。
还要协助李积在大同江一线,牵制高句丽人。
牵制……
手里没兵拿什么牵制,难不成用头去顶吗。
唐军的援兵是不用指望了。
李治陛下对于军队的福利待遇是越来越苛刻。
从今年开始,大唐百姓参军,再也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负担,提着脑袋卖命还得不到任何封赏。
今后逃兵役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这方面是不指望了。
也只能从仆从军上想想办法。
若不是为此,苏大为也想不起要狠敲新罗人一笔竹杠,硬是要了一万人过来。
虽然如此,但新罗人毕竟没那么可靠,将来也是要还回去的。
倭人就不同了。
经过思想改造后,倭人恨不得身为唐人,一个个以加入大唐熊津都督府,和魔改后的不良人为荣。
暂且,就这样办吧。
抽调一万倭人,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说不上为何,苏大为就是有这种直觉。
时间如梭,进入十月底。
所有的消息都呈现在苏大为面前。
而大唐对高句丽新一轮的战事,终于拉开序幕。
大唐的战争机器,虽然疲弱,但依旧隆隆的开动。
整个半岛,整个远东,乃至更遥远的西陲吐蕃,所有的藩属国,臣服于大唐的小弟,又或者是敌人,都在默默关注着这场战事。
想知道,如今的大唐,武德究竟还有几分。
李治一朝,征高句丽不论大小战事,这已经是第四回了。
若此次还是无功而返。
不说天可汗的面子挂不住。
只怕唐军武德充沛,战无不胜的旗帜也要不牢靠了。
李积说过,大唐之强,在于以最少的人口,达成最盛的武德,打下最大的疆土。
但这样的后果是,大唐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镇守这些疆域。
若不靠着唐军不败的金字招牌,如何威服四方?
这块招牌,丢不得。
广阔无垠的青海,故吐谷浑之地。
论钦陵抽打着战马,高声喝叫。
在他身后,数以十万计的吐蕃铁骑,沿着青藏高原的高山,向着东方,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