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皮鞋踩在满地灰尘上,乌鸦站在钟楼的顶端,用一支单筒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建筑物。理论上来说他应该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他的确被望远镜里的某些事物所吸引了。
“为什么要进入我这一侧的世界?我以为我们已经定下了协议,互不干涉对方的任务,还是我对之前的谈话有某种误解?”
针刺的女人出现在顶层钟楼的另一端,中间隔着一口大钟,两人谁也看不见对方。
“我只是想看看,‘我’的进度。”
“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无能么?”针刺女绕着大钟走了两步,乌鸦很敏锐地同时绕着大钟走了两步,始终保持和对方处于对角线之上,这两个邪物似乎故意不出现在对方的视线中。
“不,我觉得他做得还不错。值得夸赞。”乌鸦面具下的双唇微微蠕动,露出布满血污的牙齿,“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直面内心,听上去像是某种对于灵魂的考验。对于‘我’来说,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而让我好奇的是,你用的是什么素材,设置的又是什么谜题?你要怎样攻破一个‘快乐王子’的心智?”
“这是反讽,你这蠢货。”布满尖刺的女人叹息道,“快乐王子这个词组本身就是对你的讽刺。追寻快乐的人,往往最不快乐。看他一路奔逃的模样,是想从什么中逃脱呢?”
“不快乐。”乌鸦凝视着望远镜视界中的身影,低声回答。
——————
先天的体质问题,的确很难改善啊。
苏荆倚在门后,剧烈地喘息,在大学里他有计划地参与低烈度的锻炼,试探和加强心脏的负荷能力。有氧运动、用安全的方式增强自己的体质。但是当长时间剧烈运动,依然会产生微妙的反应。
他掏出笔记本,续写自己的回答。
“改变了的是王子。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快乐王子。他的自我牺牲。从宫殿中无忧无虑的贵族到死后作为雕像的快乐王子,他‘看到’了更多。所以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快乐了。选择性地无视世界上的苦难,是我们社会性的一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限制和……”
或许要从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群居社会性开始讲起。苏荆皱起眉毛,如果要给笔记本对面的这个人从头到尾来清清楚楚地解释这个问题,或许真的要从自己的道德理论开始说起。
【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帮助他人?】
“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苏荆穿行在教学楼空空荡荡的走廊中,一边搜索可用的道具一边用潦草的字迹在笔记本上书写,虽然直觉上来说,那个狼人的力量不是自己所可以抵挡的,但是至少自己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脱身。“我们,人类的文明和存续是建立在社会上,建立在互助、利他性上的。在古代的时候,因为个体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需要团结在一起。而这就是最早的道德,最早的道德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那是一种团体性的规则。而在那之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这个基础——维护族群生命力——之上,产生了各种变体的道德。但是那时候。道德或许用了另一些名字:礼、法、义……许多许多。”
“个体,被群体所庇护。个体组成了群体,群体反过来帮助每一个个体。这种关系构建成了人类的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文明,没有哪怕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经济体系,我们现在或许还在树上摘果子吃,被世界淘汰,或者进化为单体力量也足够强大的野兽。而社会性的道德,就是为了维护团体的内聚力而产生的。中国文化中的礼法。就是这种道德的外在表现,它提供的是秩序,维护这个社会群体的稳定。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帮助他人这种‘美德’。和其它的利他性的‘美德’,实际上都是被群体所庇护的人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那为什么。有的人不遵循这个规则,却活得比遵守规则的人更好呢?】
难缠的小鬼。偏偏要在这种争取时间的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苏荆踢开教员办公室的门,落满灰尘的陈旧大衣挂在门边的衣架上,他一个口袋一个口袋地搜索过去,从口袋里拉出了一大串钥匙。
教师办公桌上散落着许多文件,他走过去,端详了片刻。
在书桌上,专业书籍的书架下面,是日常办公文件。他暂时不理会这本童话书,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师的文件上,其中有一份文件似乎被什么人翻开过,上面有着黑色的指印。苏荆捡起那份文件。
这份文件似乎是教师对学生的记录和私人评价。
苏荆一路翻过去,那些名字和底下的评价都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那个黑色指印的主人翻阅的那一页,却很有趣,那一页上记载的学生名字被人用墨水涂黑了,下面的评价也有许多人名被涂黑的地方。
【……课堂表现沉默寡言。可能由于家庭原因,不善人际交往。……成绩较好,但是不稳定,经常出现较大波动。……求知欲强,他在学校里做的最多的事情或许就是看书。他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能与成人相比,如果能够加以引导,这或许会将他培养出自我学习的习惯。……平时很安静,但是我怀疑他和班级中偶尔出现的斗殴事件有关。虽然事情都很快地解决了,但是他的表现有某些可疑的地方。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但是他有的时候看人的眼神挺让人害怕的,就像是能看穿你一样。……】
“说的是谁,是你吗?铅笔小子?”苏荆从书桌上的笔筒中抽出一支铅笔,用一张白纸覆盖在被墨水涂黑的地方,轻轻用铅笔头的侧面涂抹。于是那些被隐没的字迹重新显现了出来。
【学生姓名:苏荆。】
“……在一个美国的小镇的全英文制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下的教会小学,出现了我,一个成长在中国沿海城市的中国人的小学时期的教师记录。嘿!这真的合理吗?!编故事可不可以编得自然一点?”苏荆对着寂静无人的教师办公室大喊,理所当然地无人回应。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刨根问底……那我就回答你吧。”
苏荆咬着嘴唇,坐在教师的座椅上,重新打开那本画册,心中充满了懊恼。多么明显的事,为什么自己到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曾经自鸣得意地觉得自己聪明,现在看起来,自己真是迟钝到绝无仅有的蠢货啊。
骤然与自己的儿童时期迎面相逢,或许是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际遇了吧。苏荆重新审视自己的少年时期,只觉得惨不忍睹,或许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与儿童时代的自己对话的时候,苏荆对画册对面的那个人充满了……厌恶。
“为什么有些人不守规则,却比守规则的人活得更好?那是因为……规则的不完善。你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制度进步所围绕的核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词来称呼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道德流派,为虚无缥缈的理念的分歧——不,理念的分歧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利益的分歧——而发起了无数战争。我们的文明在公正和公平之间选择平衡点,寻找一种可以将社会的秩序和生产力的发展以稳健的模式束缚的普世价值观。”
“而为什么会有人破坏规则。是因为,无论我们写在基因里、被社会灌输的团结性有多强,我们的生物性总是把我们的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许有人会有着高尚的情操,将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但是从整个群体的大数来说,我们依然是自私的,寻找规则中的漏洞为自己牟利,这是统计学上的必然。”
我依稀记得我们一开始是在探讨一篇童话。苏荆苦笑了一下,当面对的是“自己”的时候,他很难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态。我可以对任何人宽容,却无法宽容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曾经是,并且现在也是,一个多么卑劣又自私的人。
面对自己,多么有趣啊。你知道镜子的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他所有卑劣的思想和肮脏的*,世界上没有人能比自己更确实地憎恨自己。
【那么,我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苏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想了很多个答案。有他现在得到的答案,他现在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当面对七八岁时候的自己时,这个答案却不太适合了。也有充满了光明的,能够让自己获得幸福快乐的“标准答案”,但是标准答案却不是为了自己而准备的。
那么。
“做你想做的人。”
没有人能够给你答案,年轻的我,所有的人生的答案,不在书本上,不在别人的口中,不在所有的捷径尽头。你只能在无数次的风霜雨雪中,找到只属于自己的答案。就算是许多年后的我,也不能告诉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