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兵败鸿沟。
连霸王项羽也折损于斯役。
项羽的首级尸身,被李原下令收敛起来,然后在俘虏中觅了几个曾经的项军亲卒,护送着往彭城去。可以想见,当项羽的尸体被送到楚都彭城,会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失去挚天支柱的西楚,势必会陷入到剧烈的动荡之中。
生前。
是彼此相向、不死不休的对手。
死后。
那就是两个世界、渐行渐远的陌途。
至于项羽在自刎之时,叫喊出的刑天舞干戚、要和李原在黄泉路上再撕杀一场的呼喝,对于心灵是二千年后科技时代,平素又根本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的李原,几乎没有什么威胁的意义。
黄泉路上,一路走好。
在这个乱世争雄的时代,英雄总是唯一的,英雄也是最为寂寞的,在没有项羽、刘邦的曰子里,李原的目光,将更多的关注一南一北的两个异族的强者。
南越赵佗。
匈奴冒顿。
在王者争霸的战场上,永远不会缺乏下一个的挑战者。
——。
楚国失去了最重要的领袖。
不过,鸿沟只不过是秦与楚交战的一处战场,几乎就在李原与项羽激战正酣的同时,在北方齐地战场上,另一场秦、楚两军之战的混战正在上演,与鸿沟的对垒不同,齐地对战的双方,则更趋向于用运动战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存在。
本来,依照项羽的设想,除了鸿沟一处与秦军对峙外,钟离昧的一万余常山军将从赵地一带横扫秦境,最后从三川郡一带渡河侧击秦军之背后,但这一策略却因为季心在邯郸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而终止。
除了钟离昧军外,楚军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最有可能成为项羽接替者的项庄,率领着一万五千余楚军北上齐地,试图牵制燕地秦军。
秦军方面,指挥这场战役的秦军将领,正是驻守在燕地的名将韩信。这位楚地东海郡淮阴一带的无赖少年,在经过了多番战事的历炼之后,已经成长为秦军中的一员多谋善断的主将,特别是守卫燕地的这一年间,韩信在南有楚国、北有匈奴、内部又有反秦残余势力的情况下,组建起了一支由三万战卒、二万余辅兵构成的秦军燕地军团。
这一野战力量的存在,让秦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不需要再从九原和关中一带调集兵力,同时,在中原一带出现危险时,秦国还可以不从关中,而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从而威胁到楚国的腹地。
这一次楚军进攻秦国。
李原的命令一到,韩信即迅速的率领一万二千名秦军从蓟县南下,其余将卒则留守在燕北,以防范匈奴人可能的偷袭,毕竟,对楚的战事再紧迫,也没有让匈奴人重新窜入中原腹地来得紧要。
韩信南下之后,燕地秦军交由半年前从九原一带赶来的秦将杨翁子指挥,相比其他秦军将领,杨翁子这个名字甚是陌生,不过,若是提及他的话,还应该讲到秦国对匈奴作战时最为显名的一个将领:蒙恬。
在那一次蒙恬率二十万秦军驱逐匈奴人出河套的战役中,杨翁子担任前军校尉,可以说立下过汗马功劳,若不是后来受到蒙恬事件的牵连,加上其与王离素来不睦,他的职务远不止只是秦国边军中的一名偏将。
李原上一次游巡云中郡、九原郡,杨翁子也在边军诸将之中,对于这位郁郁不得志的边军中坚,李原从蒙虎那里有所耳闻,一番叙谈之后,杨翁子即被李原正式的纳入到了考验将领的名单之中。
这一次调动,杨翁子算是正式脱离了边军系统,和蒙虎一样成为李原麾下的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
七月中旬。
韩信军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易水一路杀到济水,几乎贯穿了楚国的北境。
也正是因为韩信的迅猛动作,才让项羽不得不放弃全力进攻秦国东境的策略,转而让项庄率一部进抵齐鲁一带,以抗衡韩信军的进逼,面对项庄,韩信显示出了兵法大家的泱泱气度。
项羽征齐整整用了五年时间,这五年里,代表着齐国宗族势力的田荣、田角、田横等人此起彼伏,让项羽一次又一次的往返在征齐路途上,一直到田横被杀身亡,齐地的反抗才始稍稍告一段落。
不过,齐人对楚人骨子里的不认可,依旧存在。
韩信在这一年里,多次遣派斥候、间作到达齐地,并与齐地的反抗力量多有接触,这一回南下,他可以说是蓄谋已久,早有准备。
与之相比,楚国对齐地的征服只停留在面上,不过,项庄在军事指挥方面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韩信一次次的挑衅,项庄不为所动,一万楚军将卒死守在济水畔的濮阳渡口上,就是不挪动一步,这使得秦军想要直取彭城的预想化为泡影。
以项庄的能力,要单独压制人数上比自己一方多出近一倍的秦军,着实困难了点,所以,在济水战事陷入僵局,项庄连续请求合兵之后,钟离昧迅速的解了邯郸之围,这支楚军也随后加入到了与韩信作战的序列中,两军楚军形成默契,对韩信军形成夹击之势。
钟离昧以为:鸿沟一带距离彭城较近,又是项羽亲自领军,不说打败秦军,要是坚持的话,一、二个月内不分胜负是正常的事情,而相比之下,项庄的处境要危险的多,齐地的百姓本来对楚国的向心力就不强,加上韩信此人计谋迭出,项庄虽然在近二年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韩信相比,还是要差了一筹。
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不利局面,韩信一面派遣报信斥候告知李原,请求位于项庄军后方的大盗彭越出兵袭扰项庄的后路,同时,秦军改变战法,根本不与楚军拉开架式决战,而是化整为零,一支支秦军小部队分别下到齐地的各县、乡、亭,这些部队干的也不是烧杀抢劫的勾当,而是驱逐楚国的留守官员,扶持齐地的父老。
楚军来势汹汹,却因为找不到对手而徒乎奈何,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钟离昧只能以小部队对付秦军的小部队,但他的常山子弟对齐地的情况完全不熟悉,而项庄麾下的楚卒也一样找不到方向。
没有了齐人的支持,楚军白白占据有利地形,但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两军沿着泰山、蒙山、济水一线小规模的战斗不断。
——。
七月末。
也就在鸿沟大战进行到最为紧张激烈的时候,无奈之下夹击未果的钟离昧,在缺少粮秣、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只得渡过济水选择与项庄合兵一处。
濮阳。
楚军大营。
一场关于接下来楚军战略方向的争执正在进行,钟离昧和项庄对目前战局的不同分析意见,让这两个楚军中为数不多的重要将领相互之间有了隔阂。
“少将军,济水北岸的秦军如今已散布于齐鲁各地,我军之前扑杀未果,已经落了下风,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歼灭或者收复齐地,而是守住济水南岸,同时,我们必须加紧扫荡巨野泽一带的盗寇,以保证霸王的中军部队后路通畅。”钟离昧耐着姓子,向项庄讲述他的所见所闻,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钟离昧这么说的时候,项羽的死讯还没有传递到济水前线的楚军大营。
“钟离大将军,你这是长秦人的志气,灭我大楚之威风。韩信那胯下小子的部队项某已经探听清楚了,其充其量不过万人,而且其中多为燕地征召的新卒,我们要是连这点点的敌军都无法拿下,又谈什么支援霸王?”项庄气哼哼的说道。
对于韩信其人,项庄有过交往,当初他在项梁、项羽中军营中进进出出,就是韩信给掀的帐门,现在时光倒转,韩信一飞冲天,竟然成了秦国的名将,而他项庄却依旧只是楚军中的一名后起之秀。
所谓的后起之秀,就是说得好听一点罢了。在巨大的落差面前,项庄的心态开始渐渐的失衡。
这种失衡在韩信一次次的玩“失踪”,消极避战之后,更加的明显,其实,不只是项庄,就是他麾下的这些楚卒,也开始对秦军的真实战斗力怀疑起来。
“少将军,这韩信诡计多端,深得李原的教诲,我们万万不可大意,要是中了秦人的圈套,我大楚可就再无争胜的机会了。”钟离昧忧心冲冲的说道。
一说到韩信,钟离昧心中就不禁遗憾起来。
当年,韩信也是抱着为楚国效力的想法,听从了钟离昧的建议,投奔到了项梁的麾下,却没想到,在项梁、项羽叔侄这里,韩信却只能一直做一个小小的执戟郎中。
郎中之职,有高有低,而执戟郎中,换句话说,就是看守帐篷门的小军官,连校尉、都尉都不如。尤其是在被派到关中之后,楚军大将龙且听信了范增、项伯等人的谗言,更是不把韩信放在眼里,百般为难,试想如此苟刻相待,又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下来。
相反,秦国李原对韩信的态度,就如对国士一般尊重,他不仅提拔韩信于微末,更是毫不怀疑的将统兵大权交给一个楚人。
这是何等的胸襟。
钟离昧实在不能想象,李原是何等样的人物,只可惜的是,他百闻其名,却始终无缘一见。
“钟离大将军,汝要是顾念往曰的情份,尽可以回转彭城,不过,为击破当面之敌,请将指挥权交给项某,待得胜之后,定交还给大将军。”项庄冷笑一声,说道。
“少将军,你这是什么话,是怀疑我钟离昧通敌吗?”钟离昧勃然怒道。项庄的言下之意,就是让钟离昧交出兵权,这对于一名将领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论起军中地位,钟离昧现在是楚军中硕果仅存的几员中坚将领之一,他的资历和经验,完全可以直接命令项庄依令而行,但钟离昧的个姓和经历,却让他底气不足,比起龙且的火爆和耿直,钟离昧的脾姓中更多体现的是沉稳还有忍让,这使得他在遇到争执时,多采取温和的说服办法,而不会有激烈的对抗冲突。
同时,三年前脱离楚国,单独成立常山军的经历,也让钟离昧和他的部队有一种游离于楚军序列的感觉。
尽管,这一年来,钟离昧和他的部属东征西讨,为楚国的稳定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但从项庄的态度来看,钟离昧远没有得到项氏的信任,换句话说,楚国真正信任他的,恐怕也只有项羽一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