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黄三娃昨天相亲又出了丑。
这下溴大了,村里有说黄三都能讨到老婆,手板心煎鱼,有的说小伙子耳朵虽聋,但长得还可以,俗话说,各花入各眼,说不定哪天就被姑娘看上了呢?总之各种议论飞向黄母耳朵,黄母一气之下,就发了话,他只有单身的命,从今天起,不再谈相亲的事。
这娃真是?如果不是因为耳聋,咋会年近30岁,还找不到老婆呢?遭孽?村里老婆子们钻到一起,说起黄三娃就直摇头。
说起这黄三娃相亲,笑料百出。
18岁,黄三娃谈的第一个女朋友进屋。
农村有一个风俗:第一面,由媒人安排,随便择个地,见了,没意见,再安排去男方家里相见。
这次见面,至关重要。女方父母亲戚,都要擦亮眼睛,男方待人接物,言语不当,甚至一点点纰漏,都会导致这场相亲的失败。
因此,黄家老小,在女子进门前一周,就对黄三娃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免得在相亲那天出丑。
相亲那天,男方和女方来人,坐了三桌。
因为女方见过黄三娃,见他长得高大,面目黝黑,实诚,没意见。这次才举家见面。只是女方因为害羞,没同黄三娃说过话。而男方也隐瞒了黄三娃耳聋一事。
那时三月天气,看起来一切都很和谐。席间,黄三娃也红着脸挨个敬酒。
老长人突然想考考未来的女婿,端起酒杯,就扯到田土问题上。
老丈人先提土地问题。
“三娃,你家土地,一个人有几丈啊!”
“一个人一亩田。”
三娃本来耳聋,家里人教他时,就是先教的田有多少,然后才是土地多宽,这下依样画葫芦,就出了丑。
老长人又问“你家一个人多少亩田啊?”
“薄地一亩”
老丈人明白了,敢情这是一个聋子娃儿。当即放下碗筷,和老婆耳语几句,老婆又和媒人耳语几句,整个宴席就冷落下来。
黄母知道儿子是聋子的事情露了馅,整个人全身都软了,一道凌厉的目光落在儿子脸上,黄三娃一看情况不妙,放下酒杯,一头栽在床上,又哭又笑,宾客都吓懵了。
女方家的剑端指向媒婆:“一个傻子你也能给我们介绍,你想害了我女儿不成?哼”媒婆的菊花脸再也展不开笑颜,“是男方隐瞒了真相,不能怨我吧!”
宴席没结束,这场相亲会却结束了。
黄三娃也为了一个刚认识的女子昏睡了三天三夜。
黄母晚上对着黄豆大的媒油灯出神:“三娃若找不到老婆,我百年归寿后,他怎么办?不行,不管花多少冤枉钱,都得给他找一个。黄母是一个很会来事的女人,花钱请媒婆吃了一顿饭,相亲的事情又安排妥当了。
这次女方只来了两人,女的管男方叫哥。而且女方很干脆,也没有提问题,喜得黄三娃陪着女方哥长哥短地叫得个亲热,酒也灌了不少,最后支持不住,倒床上了。
吃过饭,媒人问女子有意见没?女方羞答答地说:“我哥说了算。”黄三娃就不用问了,自然是没意见的。
黄母又和媒婆嘀咕一阵,媒婆喜滋滋地说:“我看双方都没意见,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说完眼睛看向黄母。黄母笑着从包里掏出一张红票子,很慎重地交给媒婆,媒婆笑着再转交给女子,女子羞答答接过,折叠好,揣进裤兜里。
哥哥见钱收好后,就发话了:“我们回去看个好日子,再请你们来家里耍哈。”
“要得,要得。”黄母看着女子,满心欢喜。
送走女方,黄母又和媒婆拉扯了一些闲事,才回到屋里。
刚坐下,一个远方的老表走过来顿足道:“我觉得那两个人好面熟,哦,对了,上次我们村里那个单身汉也谈过这个女的,表嫂哇,你上当了!”
原来,这是一对专门骗婚的夫妻。女人扮相亲女,男人扮家属。
黄母一听,想死的心都有了,一张百元大钞打水漂了不说,可在人前丢不起这个人啊!都怪自己,想媳妇儿想疯了。
这次相亲又黄了,还在村里落下笑柄。黄母实在觉得自己底气不足,不敢再轻易让姑娘进屋了,怕黄三娃耳聋的事情穿帮,最后鸡飞蛋打。
这样一晃,黄三就30岁了。黄母表面上不急,可从她头发能看出来。50多岁的人,头发就白了一半多。尽管明里暗里都在操心这事,哪怕二婚的也行。可这些年过来,二婚的都没见着一个。
黄母对三娃相亲的事是有些绝望了,考虑再三,决定给三娃存点钱,免得自己百年归寿后,娃娃遭罪。
做好打算,黄母不急了,尽管也有媒婆来提亲,她得先去看,结果对方想,你一个老太婆有啥好看?不见,后来媒婆也不上门了。一直耗到现在。
山穷水今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好似为黄三写的。
村里一个女人,比黄三娃大三岁,育有两子。因为丈夫常年不归,自行起诉,准备离了。
黄母是第一个得到这消息的人。她觉得讨媳妇儿的机会来了。立即打扮一番,提着一斤纸果糖就去了女人家,毛遂自荐,把自己的儿子黄三娃推了出去。并给女人推心置腹地说:“这一辈子,自己最对不住黄三,娃娃小时候洗澡,水进了耳朵,因为忙着挣公分,没管这孩子,等到发现时,耳朵聋了。弄到现在,娃娃还是单身汉。觉得很对不起孩子。”
“如果女人不嫌弃,愿意把自己所有积蓄给他们,就算给两孩子的生活费。”
这番话,让女人感受到了温暖。在婆家10年了,娃娃都小学要毕业了,婆家人也没有一句暖心话,女人答应考虑考虑。
黄母察言观色,心里有了几分胜算。开始每天去走动,遇到逢场天,她就买2斤瘦肉给送去,平常就杀几只家养的鸡鸭送去,法庭判决时,她也鞍前马后地跟着,那女人的心很快就偏向了她。
半年后,判决书下来,两孩跟了女人。黄母二话不说,立即带着一家三口,去市上给每人买了一套新衣,又接着安排儿子回家相亲。
黄三对婚姻有没有憧憬,不知道。但对母亲的安排,他欣然接受。就这样,两人见了面,都满意,很快就张罗喜事了。
黄三娃的相亲事也就此结束。黄母每天又可以高声大气地说话了,村里原来小瞧黄三的,现在都闭上了嘴。说黄三好话的,都来讨喜糖吃,一个院子又闹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