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家,李善第一时间去了后院,今天早上妻子胃口不错,也没孕吐,不知道中午怎么样。
“吃了条清蒸鱼。”张氏笑吟吟的说,随即嗔道:“还想着吃鱼荟呢!”
“绝对不准!”李善大惊失色,这个时代的生鱼片,鬼知道有什么寄生虫。
万一中招了,自己可没辙,虽然中医也有尸虫的理论,但成功率非常低。
“不吃就不吃。”崔十一娘鼓着小嘴,两只手捧着个梨子在小口小口啃着。
“神色倒是大有好转。”李善观察了下,“晚上炖一只老母鸡?”
“满肚子的黄油,汤上厚厚一层,一定很好喝!”
崔十一娘柳眉倒竖,双目圆瞪,明知道我最近因为孕吐吃不了那些油油腻腻的,你居然……
刚刚赶到的崔信胡子都要吹起来了,李怀仁,你这是在找骂啊!
现在关于崔十一娘为悍妇的小道消息漫天乱飞,没办法啊,据说魏嗣王都亲口承认夜夜给妻子洗脚了。
呃,唐初最着名的悍妇房玄龄之妻范氏那是空穴来风,但这一世,崔十一娘之名当流传后世……但这种名声,崔信不想要啊。
就在崔信要破口大骂的时候,张氏拉着女儿低语了几声。
“咦?”
“真的不想吐!”
捂着胸口的崔十一娘惊喜的发现已经居然不恶心了。
李善彻底轻松下来了,一般来说,孕妇的孕吐只会持续那么一段时间,而且很集中,一旦过去就很少会反复。
张氏听女婿解释了几句,拉着丈夫低声笑道:“都说怀仁精通兵法,果不其然。”
崔信老脸一红,这时候他自然也看得出来女婿刚才是在刻意试探呢。
“晚上就做碗菜羹吧。”李善回头笑道:“如今暑气已散,但寒气未至,正是时候。”
于是,当天晚上,李善亲自下厨,不仅是妻子,岳父和丈母娘都吃的非常满意。
所谓的菜羹是用豆腐,腌肉,干笋,香菇,干虾仁等原料切碎加水,熬成一锅浓汤,最后再用藕粉调汁进行勾芡。
李善有些惋惜,原本应该还有一道程序的,用西红柿熬汁,这会使菜羹略为有一点酸味,非常开胃。
这辈子估摸着是没机会再见西红柿、辣椒、玉米、土豆、红薯了。
李善曾经仔仔细细的琢磨过,如果自己是穿越在欧洲,说不定有希望,毕竟那些海盗对财富的渴望是无休止的。
但中国就不行了,千年来,这片土地的人的视线始终在脚下的土地上。
所以,自己这辈子都吃不上西红柿炒鸡蛋,拔丝土豆,烤红薯,最痛惜的是辣椒。
前世的李善能吃辣,但算不上喜欢吃辣,但失去了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喜欢辣椒君。
不过母亲朱氏似乎没什么胃口,就连张氏都发现了……崔信也若有所思,似乎自从自己暂时迁居日月潭,朱娘子就时常愁眉不展。
其他人不知道,但李善是心里有数的,等崔十一娘困倦入睡后,他端着一个木盘去了后院正屋,母亲果然还没有入睡。
“不陪着十一娘,来这做甚?”
“怕母亲饥饿,做点些夜宵。”李善笑着说:“一碗绿豆赤豆粥,以小菜佐之,饥饿立止,也不至于饱腹。”
朱氏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端着碗慢慢用餐。
其实李善哪里不知道现在母亲担心什么,又是为何心情不好。
这两个问题看似是一个问题,但答案其实是不一致的,朱氏心情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子对儿媳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
坊间的传闻,就连崔信都提醒了好几次,刚开始儿子充耳不闻,到最后干脆放话了,我就是给老婆洗脚了!
怎么着吧?!
对其他人而言是笑谈,对很多男人而言,这是耻辱,但落入朱氏耳中,却让她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波动。
没办法,对比太强烈了。
做父亲的抛妻弃子,做儿子的无微不至的。
虽然朱氏和崔十一娘很对脾气,但毕竟是婆媳啊,天然就站在对立面。
虽然没有对儿媳有什么意见,但朱氏总觉得儿子被抢走了……特别是李善随驾回长安返回日月潭之后,先赶去看老婆。
虽然朱氏嘴上没说什么,心中也没什么,甚至崔十一娘私下还委婉的致歉……但朱氏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所以,李善送来了这份夜宵……哎,其实李善刚开始还真没注意到,但奈何家有贤妻啊。
而朱氏担心的……李善轻声道:“母亲放心,孩儿今日与舅父见了一面。”
朱氏精神一振,丢下汤勺,抓住李善的胳膊,“大兄如何了?”
“还不错。”李善缓缓道:“太子倍加信任……”
那当然了,如果没有魏征急奔仁智宫,没有太子赶赴凤凰谷,就算李渊不想,就算李世民都觉得仓促,只怕杨文干谋逆案都会让太子脱身不了。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尔朱焕向太子的举告……太子能不信任吗?
但朱氏担心的不是这个,“秦王殿下……”
“糊弄过去了。”李善叹了口气,“暂时无虞,日后孩儿会想个两相便宜的法子。”
朱氏另一只手揉着眉心,张了张嘴巴,想说些什么但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朱氏心里清楚,想让兄长安然无恙,儿子是能帮的上忙的,但帮忙的同时,儿子与兄长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就会暴露?
这些道理,朱氏是想不到的,是凌敬登门,和李善一起,一五一十剖析给朱氏听的。
李善一边随口安慰着母亲,一边在心里想着今日舅舅说的那些话。
尔朱焕已然下了决心,自己就找个机会遁走,隐居江南,只要将尔朱姓氏改掉,应该是安全的。
尔朱焕和李善心里都有数,用齐王与封伦暗中勾结为理由糊弄过去只是暂时的,背叛虽然不是尔朱焕的本意,甚至是李善力挽狂澜的关键,但在秦王那边,污点是永远洗不干净的。
李善对这个方案既不赞同,也没有反对,但提出等太子败北之后。
李善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