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末将遵旨!”王德欣然领旨,一脸快意,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小心翼翼,放慢脚步,走在前方带路,不时还扭回头看向赵官家。

“王爱卿,快些走,走得再慢,朕就要踩掉你的战靴了!”

“啊?!”王德惊叹一声,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这位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居然会叫他这个小小的校尉为“王爱卿”,而且还跟他开起了玩笑。

这令王德受宠若惊,他急忙按赵官家的心意,快步而行。

王德向前快走带路的同时,他还不时地回头,望向大步流星而行的赵官家。

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官家丝毫没有疲惫之态,一改他之前误认为的赵官家应该是一位文弱书生般的形象。

赵官家身后紧随的是郓王和康王,还有一众侍卫,护驾的队伍浩浩荡荡。

不多时,赵官家一行人,穿过夏军驻黄河沿岸的第一道防线,在夏军逃跑的道路中央,看到了一个简易的木杆围栏。

王德一指前面的木杆围栏,兴奋道:

“末将王德,启奏官家,前方木围栏里那具死尸,便是西夏大将李良辅。末将奉张先锋军令,暂未给李良辅收尸,又怕我大宋后续登岸的兵马将这厮踩成了烂泥,故此设置了这个临时围栏。”

赵吉点了下头,问道:“王爱卿,可曾校验过这具战死的夏军将领的身份,当真是李良辅吗?”

王德郑重其事道:“启奏官家,当时张先锋和杨副先锋让抓获来的夏军众多俘虏都进行指认,被打死的这厮,确实是西夏大将李良辅!”

赵吉微笑点头,他快步到木头围栏前,看到里面有一具侧躺在地的蜷缩死尸。其,顶盔掼甲、浑身是血、龇牙咧嘴、死不瞑目。

赵吉定睛望去,只见李良辅尸体的左肩处插着一支羽箭,鲜血早已干涸,背部后心处还有一个触目惊心的火铳枪洞。

显然,李良辅的后心中枪,才是他过早命丧黄泉的主要死因。

赵吉心中暗道:“朕所知道历史上的西夏大将李良辅,死得可没有这么早。是朕来到这个世界后,把火器提前带给了大宋,才有此辉煌战绩。”

穿越赵吉知道:西夏大将李良辅是被记载在史书上的西夏大将,虽然他在没有被单独列传记载,但他在史书上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几笔。

在史书上,李良辅的生卒年不详,但他绝对能活到宣和四年(也就是明年),不会像现在这样过早地死于如今的大宋宣和三年。

历史上,李良辅是夏崇宗李乾顺手下的一员大将,倍受夏皇器重与信赖。当辽主天祚帝被金兵围追,逃至阴山的消息,传到了西夏之后,夏皇李乾顺思虑金国若如此迅速灭了辽国,便会唇亡齿寒,会对自己的夏国很不利。

再者,西夏与辽国历来关系友好,且辽国曾是西夏对抗宋朝的靠山。

夏皇李乾顺更知道自己的皇后耶律南仙,那可是自己当年厚着脸皮为了攀上大辽国这座靠山,而多次上表苦求辽朝下嫁公主之后,辽主天祚帝才将宗室女认为义女,册封为成安公主,在乾统五年三月壬申,下嫁给他李乾顺的。

因此,历史上的西夏皇帝李乾顺,从公从私的角度考虑,西夏都不能再像金国刚开始伐辽时那样坐壁上观了。

李乾顺决定出兵救辽主天祚帝。当时,辽国山西地区的城池和部族都已经投降了金国。李乾顺听说辽主天祚帝逃到了阴山避难。

在历史上的宣和四年(即公元1122年)五月,李乾顺派遣大将李良辅率领三万大军前去救辽。

……

赵吉知道历史上的李良辅,在赴辽国境内后,刚开始他率部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历史上,李良辅率部到达被金军占领的原辽国天德地区时,金国的都统娄室派遣了突捻和补颠两名偏将,率领二百名骑兵,去侦察入境的夏军。

李良辅率部将金军的二百名侦察骑兵全部歼灭,他清醒地意识到金兵的主力即将到达,于是设下埋伏,原地等待。

不久之后,金将阿土罕带着数百骑兵前来进攻,结果中了埋伏,被李良辅部歼灭。

金将阿土罕丢弃战马,翻山逃跑,才捡回一条命。

宣和四年六月,连日阴雨,李良辅率部进军至宜水岸边,驻扎营寨。

此时,李良辅因为之前两场战斗的胜利,变得骄傲起来,他想速速与金军主力决战,却未果。

他误认为金军怯战,不敢与他所率领的三万西夏精锐一战,不禁讥笑:“金兵不过尔尔……”

之后,李良辅听闻金将娄室从陵野岭出兵,只留下将领拔离速守卫宜水对岸的险要之地。于是,他下令西夏兵将,速速渡过宜水,摆成方阵向前冲锋。

而对岸的金将娄室,把其部金兵一分为二,轮番出击,双方在宜水沿岩,转战了三十里地,夏金两军战斗激烈,暂时未分伯仲。

结果,金国的都统斡鲁的军队突然杀到,从旁边两侧夹击李良辅部的夏军。李良辅部大败,死了数千人……

李良辅率领残部,败退到野外的山谷,渡涧水时,结果水流突然暴涨,被冲走淹死的夏军士兵不计其数。

这一战,也宣告了西夏入辽境抗金的失败。

但是,史书上并未记载李良辅在此次大战中丧命,可见其大概率还是率领残部返回了夏国。

……

此时,赵吉看着面前围栏内那具死相悲惨的李良辅尸体,心中暗道:

“李良辅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他,提前死掉了,绝对不是他无能,而是他遇到了朕亲自挑选并提前重用的两员名将张俊和杨忻中,他还尝到了朕带给大宋那威力巨大的火器之厉!”

决定暂时在此地指挥数里外攻城宋军的赵吉,对王德道:

“王爱卿,将你部俘虏的夏军兵将,押过来数名,朕要询问一下之前黄河沿岸战斗的经过。”

“末将遵旨。”王德走后不多时,他率领一小队宋军,押来了从李良辅部俘获来的十名精通汉语的兵将。

这些俘虏被王德告知,他们面前之人乃是大宋的天子赵官家。他们都被吓得脸色惨白,眼中充满恐惧,纷纷伏地叩首……

王德指着他们,厉声道:“尔等速速道来,当时李良辅部黄河沿岸,是如何被我大宋军舰击溃的?”

这群俘虏中的一名为首的夏军偏将,声音颤抖,讲述起不久之前那场令他们惊心动魄的大战:

“今日,我等奉大将李良辅军令,以三千夏军精锐为主,以京城内三万民兵为辅,急行军进驻黄河沿岸防线。我等本以为凭借我大夏国那数万兵卒,足以打退上国宋军登岸来攻。”

“然而,我等万万没想到,从黄河顺流而来的上国宋军的舰队,竟能在舰船上架起‘引天雷的法器’,一时间我军阵地上‘天雷’滚滚,震耳欲聋。那‘天雷’的威力巨大无比,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我守黄河沿岸的西夏兵将,有很多人被宋军引来的‘天雷’炸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说到此处,那俘虏已是脸色惨白,冷汗直冒,似乎回想起了不久之前的极度恐惧,依旧心有余悸。

他哽咽着继续道:“吾等从未见过如此恐怖厉害的‘法器’。吾等眼见袍泽一个个倒下,心中恐惧至极,哪里还顾得上李良辅下达的死守河岸的军令呢?’

“当时,李良辅为了稳定军心,亲自督战,但无奈我大夏守河兵将的依然畏惧宋军能引出的‘天雷’,吾等军心已散,纵使大将李良辅也无法挽回败势。”

这位被俘的夏军偏将偷眼看了下面前威风凛凛的赵官家,又奉承道:

“如今,罪将才知道宋军为何能上天眷顾,降下天雷炸毁夏军防线。这皆应是上国大宋赵官家您这位真龙天子御驾亲征西北,才能引得天雷以助大宋官兵,此乃天佑大宋啊!”

赵吉闻言,微微一笑,对这位夏军降将所拍的马屁,并不理睬,直接问道:“那李良辅亲自督战后,又如何了?”

被带到赵官家面前十名俘虏,闻听圣言,皆露出敬畏之色,但为了在大宋天子面前好好表现,皆抢着回答道:

“即便大将军李良辅亲自督战,斩杀了众多逃跑的民兵,那上万的民兵依然不听军令,只不过是多跑个半里地,绕过了他的督战队,向京城方向拼命逃去。”

“李良辅眼见局势无法挽回,便亲率两千夏军精锐,向刚刚登岸一半的宋军发起了冲锋。”

“是啊!当时李良辅在向宋军冲锋前,还对吾等高喊道:‘兵法所云‘渡河未半而击之必胜’,此时宋军下船登岸未半,正是吾等奋勇争取之时!”

赵吉淡淡一笑,追问道:“结果呢?”

这群俘虏中为首的夏军偏将,立即如实回禀道:“结果,就是李良辅部率部冲在前,上国宋军的箭矢如雨,李良辅的肩膀中了一箭,其余夏军兵将多有死伤,西夏军大败。”

“负伤后的李良辅见大势已去,无法抵抗上国大宋兵将登岸,只能舍弃黄河沿岸防线,率领吾等残部回撤。”

“而吾等在撤退的途中,却被上国大宋的两位先锋官率领骑兵追近。等到吾降宋后,才知道上国大宋的这两位先锋官,分别是张俊和杨忻中。”

“吾等归降后,才知道李良畏肩膀所中的那一箭,是上国大宋先锋官张俊射出的。”

“而李良辅在逃跑途中,背被其身后五六十步远的大宋副先锋官杨忻中,用一条能喷‘火弹丸’的神器,把其击中毙命!”

赵吉微微颔首,他知道这名夏军降将所言杨忻中使用的那条能喷‘火弹丸’的神器,正是朕在此之前赐给他的火枪。

此时,赵吉听着这名降将的叙述,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战场上的清晰画面。

宋军副先锋杨忻中率领精锐骑兵,如同猎豹捕猎般,紧追不舍逃跑中的李良辅部败军。

马蹄声隆隆,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杨忻中骑在向前狂奔战马,追击到了李良辅身后五六十步远的距离,举起朕赐给他的那条火铳枪,面容冷峻,瞄准后扣动扳机。

“砰!”

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火铳枪喷射出炽热的火焰与铁弹,精准无误地击中了李良辅的背部后心。

那一刻,西夏大将李良辅的身体,如同被无形巨锤击中,整个人掉落马下,重重摔落在地面上,鲜血四溅。

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只是徒劳,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之火在自己眼中渐渐熄灭的同时,还视线模糊地看到他手下的兵将或被宋军斩杀,或背叛西夏而跪地降宋,令他在弥留之际悲恨至极。

……

赵官家参观完李良辅的尸体后,他一招手,让身后的赵楷、赵构和随从兵将依次上前,也来看看这员倍受夏皇器重的大将李良辅的尸体。

众人看到李良辅的尸体横卧于地,其肩膀中的那一箭分明是不致命伤,而让其送命的是其后背铠甲处的那一个触目惊心的枪洞,四周血肉模糊。昔日英勇无敌的西夏大将,如今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令在场的宋军将士既唏嘘不已,又高兴振奋。

“呵呵!”赵吉见状,只是风轻云淡地一笑,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西夏大将李良辅,遇到了朕的火器,也不过如此啊?!”

郓王赵楷闻言,大为振奋,赞叹道:“父皇英明神武,父皇所研制的火枪,小巧实用,便于单兵携带,竟然还有如此巨大威力,一枪击毙夏敌大将,实乃我大宋之福啊!”

康王赵构亦点头称是,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文臣武将,更是纷纷表达对赵官家智慧与远见的赞佩。文臣们感慨于火器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争格局,武将们则兴奋于有了这等利器,大宋军队定能在未来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赵吉为了鼓舞宋军士气,便大加吹捧李良辅在西夏国内是夏皇李乾顺非常信任与器重的名将,此人还是很有本领的。

一旁的少年康王赵构很聪明,立即领会了父皇的用意,他率先称赞道:

“父皇所言极是,那李良辅必然如父皇所言在西夏是一员厉害的大将,不然夏皇李乾顺怎么能把夏京兴庆府东郊外黄河沿岸的防卫重任交给他呢?”

“然而,西夏大将李良辅虽然厉害,但是,他所率领的数万守军却速败于父皇所研制出来并投入军事使用的火炮!就连西夏大将李良辅本人,最后不也死于父皇所研制出来的火枪的枪口下吗?”

赵官家身边的众将士纷纷点头,称赞康王赵构所言极是,又对赵官家生起无限的崇拜之情。

“康王所言极是……”

“赵官家圣明……”

赵吉面对在场众人的敬佩与赞美,他只是微微一笑,这并非自己喜欢手下的吹捧,而是这种给手下人自信,让他们坚信他们有一个英明非凡、料事如神,百战百胜的英明君主,是能凝聚人心、振奋士气的,更有利于对外敌战争时争取更大的胜利!

赵吉决定暂时摆驾在此,通过数十批反复来往的快马通信骑兵,回报前线宋军各部攻打兴庆府各城门的战况进展,再结合之前的攻打敌京的作战部署,赵吉下旨道:

“传朕旨意,我军争取今夜攻破西夏都城!”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25小说网最新小说: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喂!当乞丐去啊?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私生子玩女帝养成,你认真的?史前部落生存记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夫君,你是监国,不是暴徒啊一品弃子待君琢玉梦幻旅游者兕子与人形凶兽的相遇和冒险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聊斋志异蕴哲思白话西游记:精编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江花玉面三世情爱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山村聊斋快穿之屌丝逆袭系统造反造到大动脉,发现自家是皇族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反清,从抢劫八国联军开始我刷短视频:朱棣快乐曲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直播修物:我在箱中世界当天神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带着现代军火穿越晚清我来自朔方穿越红楼的意外人生五行三界大秦:我带你们走进热武器时代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统治全球从小山贼开始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少年安王最强穿越者在线戏耍三国我父魏忠贤,请称我为蓝星球长诸天盲盒店,开局老朱开出还魂丹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朱元璋懵了,大明火车满地跑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