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的功夫,十天过去了;
逃出城的百姓都陆续回了城;
城门口的鲜血也都冲刷的干干净净……
家里死人的百姓,也都办完了丧事;
德胜城慢慢的安稳下来,也慢慢的自我疗伤……
原本的楚王宫内,李凌坐在王庆的位置上;
下面两列站立着李怀等人。
范全和刘以敬也都在列……
李凌看了一眼众人,他的声音缓缓响起:
“诸位,如今王庆伏诛,淮西战事已经结束;
李军师,你速速向朝廷上书一封;
为大家请功的同时,也向朝廷提出李某的要求;
李某要一路北伐,一直收回燕云十六州为止……
请陛下赐给我靖北王的称号;
我要为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一雪前耻……”
知道李凌想法的人,都没有什么惊讶,他们知道李凌终于要迈出这最后一步了。
不知道李凌打算的人,不由得眼神一缩,满脸不可置信的看向李凌。
李凌继续缓缓说道:
“诸位统领也不必惊讶,李某提出这个要求,是深思熟虑的了。
你们或许还不知道,若是李某不要这个王位的话,这个王位就会被阉贼童贯要走……
童贯阉贼想着用取巧的办法,联合刚刚崛起的金人,夺回燕云十六州;
他以为自己的办法高明,其实这是玩火自焚。
李某自然不愿我大宋百姓被战火席卷……”
李凌说到这里,再次仔细的看了一眼众人;
沉声继续说道:
“当然,李某这封奏报送到京城,有很大可能被陛下定为乱臣贼子……
若是朝廷还是任用童贯这种阉贼,那李某只能清君侧了……
诸位统领可要考虑好了,日后是继续跟着李某造反?
还是现在脱离李某,另谋出路?
不论你们如何选择,李某都没有二话。”
听了李凌的话,像丑郡马宣赞、霹雳火秦明、还有朱仝等人简直像是晴天霹雳……
李凌和军师李怀眯着眼睛,把所有人的脸色变化看在眼里。
杜壆、糜胜;以及纪山五虎率先同时出列;
他们向李凌深深一拜,斩钉截铁的开口喝道:
“我等誓死追随李将军,拥立李将军称王……”
孙安和栾廷玉这时候也走了出来,同样下拜,齐齐喝道:
“我二人愿为李将军手中利剑,剑之所指,所向披靡……”
秦明、黄信、宣赞、朱仝几人脸色变化一番,也同时出列拜道: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为将军披荆斩棘,在所不辞……”
范全和刘以敬有些懵;
这以为刚刚投靠了官兵,咋转眼的功夫又成了反贼了?
两人不敢多想,同时一拜道:
“我二人以将军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李凌见此,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和李怀暗暗对视一眼;
他就怕秦明几人愚忠啊!
到时候是除掉他们?还是放掉他们都难以抉择。
如今他们心甘情愿的跟着造反,李凌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他猛的站起身来,得意的大笑几声,一脸豪迈的开口说道:
“好……
诸位头领能认清现实,这糜烂的大宋就需要我们扭转乾坤了;
诸位放心,你们今日之举,定然能载入史册,万古流芳……”
李凌一边说着,一边转头看向李怀,接着说道:
“军师,传令下去,即刻在淮西招募兵马;
本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十万兵马;
到时候不论是镇守淮西,还是向南攻打方腊,又或者对付朝廷的兵马,我们也能有一战之力……”
李怀猛的一抱拳道:
“属下这就去办……”
………………
杭州城,现在被方腊当成了国都。
方腊起兵的时候,是以摩尼教传播;
摩尼教又分为明、暗两教。
他占据整个江南之后,就以明为国号,登基立国。
也就是说,现在的江南,就是明朝了。
这一日,方腊召集群臣商议政事。
方腊此人身材高大,一张四方大脸不怒自威;
在加上他的双目有神,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在身。
若是他和赵佶站在一起,他反而更像帝王……
方腊先扫视一眼满朝文武,然后威严的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朕听闻朝廷派出了淮西道总管,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摧古拉朽的将淮西王庆歼灭;
这人的能力不小啊!
不知他会不会再攻打我们江南?”
左丞相娄敏中出列躬身道:
“回禀陛下,这个淮西道总管唤作李凌,乃是奸贼蔡京的门人。
他能摧古拉朽的歼灭王庆,其实毫不意外。
王庆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他最多是个强硬一点的山贼野匪。
再加上他贪心不足,占了那么多的城池,却没有有能力的将领镇守。
李凌得到蔡京老贼的大力支持,自然要兵有兵,要将有将;
所以他歼灭王庆根本不奇怪。
我们江南猛将如雨,谋士如云;
他李凌绝对没有胆子敢前来半步。”
方腊微微一点头道:
“左丞相言之有理,他李凌不来也就罢了。
若是胆敢前来,朕就让他有来无回……”
南离大将军石宝这时候也出列奏道:
“陛下,淮西刚刚经历一场厮杀,料想防守不稳;
我们不如派出重兵,向北缓缓靠近;趁机拿下淮西如何?”
方腊听了眼色一亮,正要点头同意。
国师包道乙急忙开口说道:
“陛下且慢,臣以为那李凌刚刚取得大胜,正是凶威滔天的时刻;
我们此时不宜对淮西动兵。
不过我们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此人既然是蔡京的门人,这次立了大功,定然会回京受赏。
我们不如先派兵驻扎扬州,还有水军驻扎长江。
只要淮西一个松懈,我们立即挥兵北上,夺下淮西……”
方腊听了,沉吟片刻道:
“好,就依国师;
传旨;命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带五万兵马进驻扬州;
命水师副总管锦鳞龙翟源,和冲波龙乔正二人带百艘战船,一万水军游戈江面;
若是时机成熟,直接取下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