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嬷嬷望着她,无意识地摇着头。
从来没有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孩能把浓浓的杀机和凛冽的手段呈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她要杀人时的决绝是真的,停手时的果断也是真的,冷漠与理智同时在她身上体现,却又浑然天成,自然得让人难以置信。
你不想说?苏若道。
鲍嬷嬷抚着疼痛的脖子,摇头道:不是。她把头抬起来,目光里又有了如往常一般的温暖:我只是想告诉姑娘,太太不是我杀的,我绝对绝对没有丝毫想要伤害的念头。她也是不是谢家杀的,谢家与老爷争执,也绝不至于要毁掉自己的亲妹子。
苏若咬牙:你还在为他们开脱!你还在狡辩!
我没有。鲍嬷嬷平复了咳嗽,望着茶几上的纸条说道:不过既然姑娘都已经发现了,我也就没有什么好瞒的了。你猜得没错,这几年,我与谢家的联络是没有断过的,我在苏家的消息,都经由花匠老冯传了出去。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问道:姑娘既然拿到了这张纸,那么想必,也已经知道老冯了。
苏若绷着的脸没有变化。
鲍嬷嬷便又说道:姑娘真是有着超乎老奴想象的聪明。没错,老冯是谢家的人。太太过世后,大舅老爷与老爷一场争执,两家就此断了往来。但是谢家还惦记着姑娘和二爷,就派了老冯进了苏家,接受我带出去的内院的消息。
苏若道:他们到底是惦记着我和二爷,还是惦记苏家?
……当然是惦记姑娘和二爷!
那我可没看出来。过去十几年,我那位大舅对我,可不像是乐意接近的样子。苏若说到这里,退回榻上坐着,如果不去看她的眼神,恍忽间她已经恢复如常。
可她偏偏就在以眼神睨视着鲍嬷嬷,像是看着个陌生人:我没有什么耐性,谢家到底在想什么?痛快说吧。
鲍嬷嬷眼里浮出了泪光:谢家再有差错,对太太和姑娘二爷都不曾有祸害之心,姑娘切勿如此仇视他们!如果说这世上除了太太之外还有真心关心姑娘和二爷的,也只有谢家莫属了!
大舅老爷虽然严肃,每每来信却必要问姑娘,说句对二爷不敬的,他对姑娘比对二爷还要关心些,他说二爷是老爷的嫡长子,苏家不会亏待他的,倒是姑娘,是个女子,又得肖似太太,只怕不为老爷所喜。他嘱咐的最多的,也就是让我好生侍候姑娘!
我已经领教过你模湖话题的本事了,不要跟我说这些没用的。苏若打断她。如果事情属实,那她前世就不会在被苏绶赶出家门后,落得只能流落四方的结局了。我这里串门的人也不少,你知道。没准儿待会儿就有谁来撞破了,到时候你自己露了破绽,可别怪我没给你机会。
姑娘!鲍嬷嬷抻直了身子,姑娘执意要听,老奴有何说不得?只是你想从哪里听起?
苏若看着窗上的花开富贵图样:从苏谢两家联姻说起吧。母亲为何会嫁到苏家?
鲍嬷嬷退坐在腿上,说道:苏谢两家从前就有交情。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喜欢太太,早就相中了她做长媳。两家儿女到了谈婚论嫁时,就行媒聘了。
父亲既然不喜欢母亲,为何老太爷也执意要结这门亲事?
那是因为,不光是苏家主动求亲,谢家也想要促成这门亲事。
为何?苏若垂眼。
鲍嬷嬷深吸气:因为,因为谢家想要得到天工坊的制锁技术。
苏若扶杯的手闪了一闪。这是谢家跟你说的?
不是。她摇了摇头,往下说起来,是太太说的。当年太太出阁之前,其实与老爷是认识的,虽然一个在徽州,一个在燕京,但对彼此的印象还留存着。太太听说这门婚事定下来,心里也愿意,一心一意地筹备出阁。
但在出阁之前,那天夜里老太爷与大舅老爷却把忽然把太太传到了房里说话。我以为是寻常的叮嘱,毕竟到了京城,又与徽州不同。不曾想,太太竟然气冲冲地出来了,大舅老爷从后头追过来,她也不许我们开门。等他走后,我看到太太在屋里抹泪,一张脸气得通红的。
但我问她缘由,她当时却没有说。只是没一会儿就叫我把嫁衣什么的全收起来,她说她不嫁了。
我哪里担得住这么大的事?自然去告老太太。后来人都来了,关起门来劝了许久,好歹是说通了。
后来我才知道,谢家当时是妥协了,但在太太嫁过来后,每次大舅老爷跟太太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让她拿到学会苏家的锁艺。
但是太太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既然成了苏家媳妇,那她就是苏家人,绝不做有损于苏家的事。
到这里时,鲍嬷嬷抬起头来,眼里有了光辉:说到这一点,姑娘倒是很像太太。
苏若怔怔地望着前方,与其说是在看她,不如说是在看与她之间那片空气。
她去谢家次数不多,没有太多印象,更谈不上多深的感情,可是因为母亲,她对谢家总是笼着一层天然的好感,那是她母亲的娘家,他们养育出了谢氏这样的好女儿,那他们必然也是很亲善很正直的人家,可是鲍嬷嬷说的……即使他们没有杀谢家,那也够卑鄙的人了不是吗?
我要怎么相信你说的?
鲍嬷嬷立刻磕头:老奴若有半个字的假话,定叫我天打雷噼,死无葬身之地!
苏若别开头,斜阳的光影穿过架上的兰花,花影晃荡。
她缓声道:所以,谢芸每次进京见母亲有争执,就是因为这个。她看向地下:谢家既然能做出这种事,你又怎么说得出口,让我相信谢家在母亲死后还惦记着我呢?母亲是他的亲妹妹,他都不曾爱惜,你却要我相信他会爱惜我?
为您提供大神青铜穗的《合喜》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212章 你让我相信他?!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