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南城礼部尚书府。
“杨大人,于大人,你们到了。”
自从殿中献策后,于谦虽官职不高,但地位有明显提升,就连尚书都对他很客气。
“尚书大人客气。”于谦示好后,大步走进府内,直奔正厅而去。
此时尚书府前厅,来了不少朝廷大员,都是应尚书邀请,前来赴约的。
“到底什么事,大晚上叫我等过来?”
“不清楚,那家伙不说,神神秘秘的,也不怕锦衣卫查出来!”
于谦刚坐下,身边有两位官员议论。深夜相聚,难免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倘若被锦衣卫知晓,告知皇帝。
礼部尚书难免会吃苦头。
可今日过来前,便告知众人,要商议的事,关乎大明国运,无比重要。
所以向来不愿与官员走得太近的于谦,才会到此。
杨士奇坐在他旁边,凑近轻声道:“于兄别犯嘀咕了,今夜要说的事应该是辽世子大婚的事。”
历经朝堂沉浮,新人换旧人,此刻的他已进入内阁,真正成了皇帝依赖的肱股之臣。
“怎么会说这事?咱们不是都反驳辽王,他气得拂袖而去,岂不是默认?”
于谦不解,在他心中辽世子娶丫头的事,应该无疾而终,不会再提起才是。
“呵呵,于兄为官时,辽王去了封地,你对他不太了解。”
“他可不是个随意服软的人!”
杨士奇苦笑,记忆回到了当年在皇宫内,二人相遇的时刻。
那时的自己仅仅说错了一句话,便被辽王看得身上发毛。
那股上位者的威势,让人心生惧怕。
“今夜你只需要听就好了,不必多言!”
“为何?”于谦皱眉,心中警惕,他觉得杨士奇肯定提前知道些什么。
“呵呵,于兄莫要多问,只管照做便是。”提醒完,杨士奇便不再言语,闭目养神等待商议开始。
此刻尚书房内,朱高爔也没离开皇宫,他和朱瞻基坐在凳子上,锦衣卫指挥使刘勉,安静的守在一旁。
“报!今夜共有三十五位官员进入礼部尚书府。来的人里面有,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侍郎…”
听着锦衣卫的汇报,朱高爔嘴角翘起,淡然一笑,“还真是热闹,六部官员去了这么多。”
“人往高处走,这些人为了攀附四叔,还真是费尽心思!”朱瞻基面色揾怒,堂堂大明官员,不想着怎么为民为国,却满心钻研权势。
沉默片刻,原本的气愤最终化作无奈,朱瞻基明白,自古以来权势争斗,都是人性使然,解决不了的事。
“陛下,王爷,需要锦衣卫潜入府邸中,继续探查吗?”刘勉询问,有纪纲这位前辈的前车之鉴,他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出纰漏,惹得上位者不高心。
锦衣卫与百官不同,他们的主子就是皇帝,是皇帝手中的刀,倘若惹得主子哪天不高兴就离死不远了。
官员被捕,还有同僚求情,但锦衣卫没有,他们就是孤狼,只能选择听话。
不听话的刀没人会去用。
“四叔你说呢?”
“呵呵,杨士奇已经进去了,我觉得不必再派人,倘若暴露难免打草惊蛇。”朱高爔轻笑一切尽在掌控中。
礼部尚书府内的官员,没人会想到,内阁大员杨士奇会带着目的过去的。
礼部尚书府,作为东道主的陈文,迎接完客人后,也急忙来到正厅。
“诸位大人们,别来无恙啊!”他冲众人抱拳相迎。
可等了一会后,有些人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催促道:“行了老陈,赶紧说事吧,到底为何深夜叫我等过来?”
陈文坐在居中的位置上,脸色变得凝重道:“诸位大人,实不相瞒,今日陛下有旨意到礼部,还是辽世子娶侍女的事,我最迟明日便得登记造册,到时候事成定局,不可能再有改变了!”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惊呼声此起彼伏。
“咱们不是已经反驳辽王了吗,陛下为何会突然下旨?”
“你傻啊,肯定是辽王要求的,否则陛下怎么会去下这样的旨意?”
……
坐在众人中的于谦,若有所思的看了杨士奇一眼,现在他能确定,这家伙肯定知道某些内幕。
听着众人群情激奋的发言,性格直率的于谦第一次选择了沉默。
杨士奇也不说话,在心中默默记住这些人说的话,尤其是反应最激烈的官员。
“那咱们怎么办,坐视不管?”工部尚书开口,他是个发须花白的老者,为官多年官声并不好,曾经有人告他贪污,最终却不知为何没倒台。
他家中有个孙女,样貌生得不错,是当辽世子妃的有利竞争者。
所以老人是最不想看到,朱瞻乾娶丫头的人。
其实,像他这样的,大有人在。只要家中有适龄女子,生得好看些,琴棋书画精通者,都不愿看见此事能成。这阻碍了他们嫁女子,攀附权贵的路。
“今日过来,在下也是想询问诸位的意见,看怎么想个办法,否决此事。”
“想我大明辽世子,何等重要人物,怎么能娶个卑微侍女,这不是让周遭的异族笑话。说严重些,还可能影响后世的辽王。”
陈文这番话,又当又立,明明心里想的是攀附朱高爔,嘴上却说的大义凛然,好像他此举是为国为民。
离谱的是,跟着附和的大有人在。
“没错,咱们得规劝陛下,不能推辽世子进火坑啊!”
“对对对,那侍女就是个坑,堂堂世子娶了她,不得被人笑三代?”
……
他们越说越嗨,却忘记了大明至今三任皇后,除了太宗朱棣的徐皇后,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儿。
其余两位,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洪熙皇帝的张皇后,都出生并不高贵。
今日这番话,传进朱瞻基耳中,要吃苦头的大有人在。
大明皇室对女子身份,并无太大的偏见,非得要什么门当户对。
只是这些官员为了掩饰自己肮脏的目的,强行编造的理由。
杨士奇始终沉默不语,一字不漏的记着众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