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英国在2005年还有一个乡村有一个小的拍卖行,拍卖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元青花,非常有意思。这件东西,因为记录非常清晰,所以它后来被后人就津津乐道。有一个老头,他们家地上放着一个元青花的葫芦形的大瓶。他们家的狗天天从这瓶子面前走来走去,大尾巴在瓶子上扫来扫去,走来走去。后来来了一个行家说,你们家地上怎么有这么贵重的一件东西啊?老头说:是很贵重吗?在我们家摆了很久很久了。那么他说:我们能不能拿到拍卖行给你拍拍看,老头说行。就拿到拍卖行。这个瓶子当时拍了多少钱呢?因为它是在英国乡村很偏远的一个拍卖行。很多竞价者都没有到场,不知道。所以拍得不高。拍了多少钱呢?当时拍了折合人民币大约5000万块钱。据说,老头杵着这个手杖在门口领着他们家狗就看楞了。他没想他们家所有财产加起来都不顶这个搁在地上的瓶子值钱。然后就拍了拍很懂事的那条狗,那意思就是说,你这么走没把我这瓶子摔了真是万幸啊!

后来的事就更有意思了,就要查一查这个瓶子的来历。他的档案工作做得好。西方人比东方人愿意保存档案,所以查了一下,他的祖上是在1900年5月23日花10英镑买的这个瓶子,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中,有记录。那么到卖的那一天,整整走了年这个东西涨了多少倍呢?它当天卖的英镑,是344.5万英镑,它在这105年里它涨了大概35万倍,摊到第一天上,每天涨了10倍。我们每个想投资的人都很愿意听这个消息,在自个儿身上发生。每天10倍,打他投钱那天起,每天涨10倍。我10块钱买的东西,第二天变成110块,第三天变成210块,每天都以基数上这么递增。递增了105年,中间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历经了无数次经济危机,居然卖了这么高的一个价钱。

那我跟很多搞投资的人聊天,我就说起这事。投资的人说,不可能,哪儿可能出这种事啊。这听起来都跟“天方夜谭“一样,但这个事就发生了。

元青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在这么残酷的市场上能够站稳呢?

首先,它是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一个结晶。

市场的热爱也是元青花繁荣的一个动力。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元青花出现以后迅速膨胀。我们知道,后来明代、清代瓷器都是以青花瓷为主。

那么,青花瓷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它是以优雅悦目的蓝色为陶瓷开辟了装饰新路。在它之前的陶瓷没有这么漂亮悦目。这个蓝色对任何层次的审美都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不排斥。有些色泽是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排斥,排斥青花颜色的人几乎没有。

第二,是它发色稳定,成品率高。从工艺上它有所突破,相对容易达到一个高标准。

第三,就是它的质地优良,从内到外,所以它才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正是因为元青花的这些特点,它才确立一个霸主地位。元青花的出现,它一反宋代追求的那种含蓄美,那种自然美。它是奔放的,它强调的是人工美。所以它改变了宋代以来的含蓄的美学观,开辟了陶瓷的新的一条路。

明早期青花是永乐定的调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永乐皇帝的性格。其父朱元璋是曾经考虑过让朱棣就是永乐皇帝当皇帝的,因为他行排老四。长子朱标在朱元璋之前就去世了,经过反复地权衡,朱元璋还是定了长孙来继位,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建文皇帝。这一点使永乐皇帝当时是燕王朱棣很不满意。因为建文皇帝的处事也过于急躁,导致朱棣就谋反了。在建文四年的时候,朱棣就起兵了,最后拿下政权。

永乐统治22年,海内太平,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尽管他的手段比较极端,但是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他办了很多大事,我们来看看他办了哪些大事。

第一,建故宫。我们今天之所以还有这么辉煌的故宫存在,是因为有永乐皇帝。永乐五年开始建故宫,到永乐十八年建完,用了13年的时间。故宫的皇宫建设是世界最大的皇宫群,用这么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它建成确实是一个奇迹。

第二,编纂《永乐大典》。“盛世修典“,这是有讲的。《永乐大典》不是我们一般意义想象的编纂一本书,它是一个倾国家之力,集所有的文人雅士的能力编纂的这样一本大书。《永乐大典》有多少卷呢?有卷。我们知道后来《永乐大典》不停地在遗失,被焚毁,但还是保留下来了很多。这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三,迁都。他迁都有很多原因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永乐怎么想的。但是基本上能够知道他几点。首先他认为在南京继续做这个皇帝不算光彩,毕竟他是动了武的。其次,他因为他是燕王,长期居住在北京,有感情问题。再有一点,当时北边还是元朝残余势力在跟明朝政府抗衡。迁都北京以后,表明明朝的能力和强大。如果当时的政府在南京,北面很容易失守。

第四,组织下西洋。下西洋的目的是非常复杂的,至今史学界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它显示了明帝国的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在当时是在全世界范围中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海上运输能力--的一个显示。

朱棣拿下政权,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一件大事,要为他父亲立个碑。中国人很讲孝道,给父母立碑是大事,今天也要到墓地选一块好的石材,记上一些文字,表达后人的哀思。那么,永乐上台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他违背了祖训,以武力登基。但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孝心,他要给父亲立一个碑。这个碑做大了!依山而造,在今天的南京郊区汤山镇,那里有一座阳山,依阳山开凿。我去过那儿,专门看过这个碑。没有亲临其境,你不能感受它有多大。如果我们把它立起来,它有70多米高,相当于今天25层楼房那么高。碑分三块,碑身、碑额和碑座,这三部分现在都在山上,无法站立。不要说600年前人的能力,即便今天,我们设想了很多办法,也觉得不可能把它立起来。经过计算,碑的重量大约有3万多吨,要把3万多吨的东西吊到基座上,再把碑额搁上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结果这碑就躺在山上,变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阳山石碑是永乐的一个形象工程,但没有做好。我想这可能也是促使他迁都的原因之一。你想,为父亲做了这么大一个碑,最初想得很好,没有想后面的事情,结果立不起来,出现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

永乐还做了一件大事,在南京建了报恩寺和报恩寺塔,可惜现在塔不在了。报恩寺是永乐为纪念他的父母而建,父亲就是朱元璋了,母亲是他的生母马皇后。报恩寺塔则是永乐按照皇宫的标准去建的,用了16年的时间,是座白琉璃塔,九层八面,78米高,也相当于25层楼那么高,非常巨大。可惜在1854年,人为地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把它炸掉了,非常可惜。

永乐为建报恩寺和报恩寺塔,所动用的材料是我们不能想像的--用青花做地砖。今天装修房子,买的所有瓷砖都是为家装烧造,没有人敢用青花瓷,成本巨大,不能承受。但永乐就烧了青花地砖,每块砖大概都有二三公分厚,非常漂亮。这种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每个人看到那砖的时候,都觉得那是一个残器,像一个盘子的中心被切下来了。砖上的图案也不完整,因为每块砖都是局部图案,只有拼接以后才能变成完整的图案。单看一块砖,往往就误认为是残器。古今中外,用青花作为地砖,目前已知的只此一例。

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对报恩寺塔有这样一段描述,他说:“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张岱是明晚期的人,当时这塔还在,矗立在长江边上,所有来往的船只都能看见。今天这座塔如果还在,将是全国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可惜毁于150年前。

我早年逛天津古玩市场的时候,有一个老乡摆地摊,他从书包里就拿出这么一块地砖。他刚拿出来,我就看见了,我一把就接过来了。我问:“你这个多少钱啊?“他说:“200块。“很痛快。然后我就知道了:他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那时大家已经知道永宣瓷器很值钱了,但不知道这么一块方方的东西是什么。我说:“100块吧。“这是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多便宜,一定要砍价,这是给对方一个心理安慰。你要说:“200块我要了。“他肯定想自己卖低了,心里会很难过。为了让对方舒服,一定要砍价。他说:“不行。““那150。““不行。““180。“他还说:“不行。“我说:“那好,我给你200块。“

我为什么反复跟他拉这个锯呢?让他确认他所说出的价格。我说一百、一百五、一百八的时候,他都反复说不行,是确认二百这个价格。如果我说:“二百块,还行,挺便宜的,我要了。“他可能就会说:“哎呀!我弄错了,不是200人民币,是200美金。“你马上就买不到了。所以要学会讨价还价的技巧,不仅是为自己高兴,也是为别人高兴。

收藏的时候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反应要快。我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就是老乡从书包里一拿出东西,我就接过来了。旁边围了很多人,我动作稍微慢一点儿,有人比我手快,东西就永远不是我的了。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个决心还是来自于你的知识。我为什么能够在那么多人拿出那么多东西的时候,全都不激动,而看见这块砖就激动,一把就拿过来?就是因为我有这个知识。所以在收藏中,关注逝去的比关注现在的更为重要。

永乐官窑近年在景德镇珠山大量出土,珠山就是当时御窑厂的所在地。永乐瓷器中最负盛名的压手杯,反而未见出土。先解释一下压手杯,碗形,大小搁在虎口的位置上正好。由于胎比较厚,分量比较重,有沉重感,所以叫“压手杯“。带有确切“永乐年制“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全世界只有3件。我前些年在江苏电视台做节目,现场有很多观众拿来东西鉴定。有个人拿了一件青花压手杯上来了。我跟他说:“全世界带有年款的压手杯,仅有三个是真的,你这是第四个。“

我想,一般人都能听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听不懂,他说:“对,我这就是新发现的一个。不仅一个,书包里还有一个,第五个。“全世界倾国家之力,600年的时间才找着三个,他那儿就有俩。这么难得的瓷器,我都只能隔着故宫的玻璃看,他怎能兜儿里揣着俩呢?妄想是收藏的一个大忌,很多人是妄想。一个人在执迷不悟的时候,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比如我说:“你这是第四个。“我就已经暗示他东西不真了,但他听不出来,他觉得就是那三个以外又发现了第四个。这是一个通病。

永乐瓷器中有很多特点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我们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有的史书上也说八下西洋,不管他下了几次,反正他去了西洋。郑和跟我同姓,原名叫马三保,人称“三保太监“。他是云南人,被永乐赐姓“郑“。郑和从永乐三年起就开始下西洋,最后一次已经到了宣德时期,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史学家认为,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建文皇帝。因为永乐皇帝这件事办得不光彩,攻进南京城的时候,建文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他一定要找到建文皇帝的下落,毕竟说白了那是真皇帝,要回来的话也不太好看。此外,下西洋还有部分经济目的。再有就是炫耀,大明朝国力强盛,一定要炫耀。今天的阅兵式都是炫耀,国力强盛时才能搞阅兵。

炫耀是农耕文明的一个局限,农耕民族就愿意炫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的国家,今天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愿意炫耀的特征。过去家里买一辆新车,买一台新电视,都愿意跟人显摆。《明史·郑和传》上记载得很清楚,【】当时郑和的宝船非常大。为什么叫宝船?因为押送了很多宝贝。宝船长44丈,阔18丈,相当于长约132米,宽约54米,是非常大的船。据说排水量可以达到一万多吨,主船上有九根桅杆。郑和一次下西洋,出行有多人,出去就可以打仗。后来有的书上写得非常夸张,说那船肚子里可以搁进四个太和殿。

郑和返程的时候,带回大量下西洋沿途看到的各种文化。这时,就可能把大批波斯纹样带入宫廷,用它来做样子,烧造瓷器。永乐时期,明朝与中东波斯的贸易,可能是导致永乐瓷器波斯器型、纹样众多的一个原因。比如扁壶、花浇,一看就不是中国人常用的东西,而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给瓷器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苏麻离青,也叫苏泥勃青。听个词,不懂的人会觉得不知所云。其实苏麻离青是烧瓷器的时候往上画的染料,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染色剂,相当于你染布的染色剂。苏麻离青烧出的特征是蓝中发黑,有锡光斑。这一点非常专业,它是高铁低锰,因为铁含量过高,所以呈现锡光斑,过去这在鉴定中是绝对特征,只要有这个就是真的。

典型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重、晕散,古人就把这种晕散赋予了美学的特征,认为非常美,所以苏麻离青一下就成名了。苏麻离青烧成后,釉面会坑坑洼洼的。它本身是一种烧造的缺陷,但被文人渲染以后,形成一种审美追求,就是缺陷美,也可以说是病态美。过去几百年以来,永宣瓷器一直是青花瓷器的魁首,收藏者、研究者,都以拥有永宣瓷器为荣。苏麻离青,一般老百姓不需要知道得很清楚,就知道它是一种染色剂就可以了;但作为专业人员,就一定要了解这件事。

一般的说法,苏麻离青就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麻离青“名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南洋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勃青合成,但这“苏泥“和“勃青“到底是什么,谁也无法解释;第二种说法,有个英国博士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888年的时候,他说苏麻离青是指英文中“蓝玻璃“(smalt)的译音,因为它也是蓝色的;第三种说法,在《明实录》中记载叫“速来蛮“,苏泥麻,也是谐音;第四种说法更奇特了,说它是从索马里带回来的,所以叫“索马里青“,听着和苏麻离青比较接近。

其实这个苏麻离青的来历并不重要,它对青花,对百姓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带来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这道风景就是它充分地体现了苏麻离青的特性,体现了它这种由缺陷带来的美的这种特性。这就是苏麻离青的名气所在。

明初青花一说就是永宣,按照一般人的思路,都会认为永宣是父子关系,永乐宣德嘛。实际上,永宣是祖孙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洪熙。宣德的父亲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年号洪熙,因为时间短暂,所以一般不学历史的人很容易忽略这段。

一般的说法是“永宣不分“,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非常接近,尤其不带年款的,不是专家分不清楚,看着都差不多。专业人员很容易把永宣瓷器分清楚,但非专业的人没有必要分清它,知道是明代早期的青花足矣。

宣德在位10年,38岁的时候去世。他在位时是明朝的盛世。宣德皇帝雅好艺术,喜欢绘画,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因为有雅好艺术的宣德皇帝,才有了宣德瓷器的辉煌成就。乾隆皇帝就非常欣赏宣德瓷器。比如有一件极为特殊的青花瓷器,是御用的礼器,佛教做道场的时候使用,瓷器上面写着古印度的梵文,还有五个汉字“大德吉祥场“,意思是能够消灾去难,吉祥如意。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件宣德青花,他让宫廷画师丁观鹏画了一幅《鉴古图》,把这件宣德青花画在图上,搁在自己身旁,表明他对这件东西的酷爱。

宣德皇帝有点儿小毛病,喜欢玩儿。宣德的政权来得比较容易,到了他这儿,不需要再创业,守着就可以了,所以他非常喜欢玩儿。史书记载他“雅好词翰“,“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前两条大家都不怀疑,因为宣德有很多画作存世,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画得虽然幼稚,但看着很有意思。那么最后一条呢,很多人不信。“促织“就是蟋蟀。宣德皇帝酷爱斗蟋蟀,出于晚明笔记,所以有人说都是野史,皇上天天斗蟋蟀,那成什么了!

由于没有证据,所以这疑案一拖几百年。清初的学者王渔洋在评《聊斋志异·促织》时,就认为这个传说无据,是假的。其实,唐代人就开始养虫了,宋代人非常喜欢斗虫,大奸臣贾似道就喜欢斗蟋蟀。所以,明代宫廷里盛行斗虫,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过去北京人管蟋蟀罐都叫“将军府“,可见蟋蟀要互斗。北方人和南方人都用斗蟋蟀来赌博。宣德皇帝沉溺于斗蟋蟀的故事流传得非常广,当时有这样的话:“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曾经有传说,宣德时期有过拿骏马换虫的事,就是拿一匹马换一个虫,可见他有多喜欢蟋蟀。今天不知哪儿能用虫换马?

宣德青花蟋蟀罐的传世品非常罕见,过去见到时,还不知道是蟋蟀罐,全世界只有零星几个。据说宣德死后,他母亲张太后当场下令,把他所有玩儿的东西全砸了。明人李贤在《天顺日录》中有明确记载。台北“故宫“有1000多件宣德青花瓷器,是全世界收藏最多的地方,可一个蟋蟀罐都没有。所以,当时不能证明宣德有此爱好。

结果还是有人来揭开这个谜底,就是我们的考古专家。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窝青花残片,把这些残片攒起来,就是宣德时期的蟋蟀罐,一共21件,一看就是故意砸的。蟋蟀罐的成堆出土,证明史书记载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宣德青花蟋蟀罐价值连城,大家也回家找找吧,但别找来假的。

到了宣德一朝,青花瓷器就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造型逐渐减少。宣德八年《大明会典》中记载,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件,足见当时的国力强盛。44万件东西,今天用车拉,得拉多少车?宣德时期的龙纹也非常凶猛,反映出宣德的时代面貌。中国龙纹最为凶猛时期就是永宣时期。

20世纪80年代,我曾经见过宣德龙纹大缸。当时一个朋友告诉我,北京有一大户人家,“文革“查抄退赔,拿回很多好东西,其中有宣德的大缸,让我去看,喜欢还可以买。这种机会非常难得,我就跟他去了。我印象非常深,一进他家门,刚拐过弯儿,就看见院里有一个玻璃房,里面种着芭蕉树,非常雅的人家。今天都很难在家里养芭蕉,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北京的冬天啊!

我进去看了很多东西以后,就问:“您那大缸呢?“他说:“床底下呢。“我问:“怎么在床底下?“他说:“摔了!““怎么摔了?““哎呀,那俩倒霉的三轮车工给摔的!“两个三轮车工把缸运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由于是冬天,很冷,戴着棉手套拿不了这缸,缸特别大,很重,得俩人抬。宣德时期的缸是直沿,沿上没有很容易抓的边。两个人把手套一摘,空手就抓这个缸,往他们家里拎。经过院子的时候,手就开始出汗,因为瓷器在冬季里是冰凉的,手是热的,所以手立刻就出水,抓不住了,一下就掉地上摔碎了。我说:“好不容易来了,碎了也拖出来看看吧。“就从床底下拿出来了。摔得倒不是粉身碎骨,有大概十来块,能拼起来。那时候我对瓷器的认知是一定要完整,这种残的就不愿意买了。然后我就问:“您这还怎么卖啊?“他说:“几百块钱,我不想卖,窝心;一千块钱,你也不给。“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碎了凭什么给一千块钱啊?然后就没买,这件事就过去了。

这么多年了,我也不知道这个缸后来怎样了。今天看来,就是再打碎点儿,一块也能卖几千块钱。也就是说,把这缸买回来,打成碎块卖也卖很多钱,粘起来就更值钱了。很多文物在历史上受过这样那样的伤害,但它保留的文化符号不会丢失。当时我也没想开,也是让他那句话把我限制了,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文物的保护角度上讲,拿文物得非常小心,拿之前要考虑周围的环境。想想这大龙缸,六百多年了,历经磨难,查抄以后退赔,到家门口给摔了,非常可惜。

“永宣不分“是一句老话,经过这些年国内外那么多专家的研究,大致能作出区分。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永乐时期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二、永乐时期瓷器的釉面莹润,宣德时期瓷器的釉面就出现橘皮。橘皮是指瓷器表面像橘子一样,有点儿皱。三、永乐瓷器体轻,宣德瓷器体重。四、永乐青花的晕散不如宣德,显得更清秀一点儿。大概是这么几条,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浅显的了解。

我在20多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听人家讲课。现在听到讲课的机会很多,那时候就得问哪儿有这种课。当时北京文物商店有专业人员的辅导课,工作人员就去听。有一个负责收购的业务员,一次听课的时候不是太专心,但他很聪明,进去待了一会儿,就听见两句话:“宣德瓷器的胎底是细砂底,摸着跟小孩儿屁股似的,滑溜;青花由于有苏泥勃青,深入胎骨,你一摸,凸凹不平。“

隔了一段时间,他正好到山西出差,在一个集市上碰见一个老乡。老乡面前一摞青花盘子,都一模一样。他拿起来摸了摸青花,凸凹不平;一摸底,也跟小孩儿屁股似的,都对。但怎么有一摞呢?他心里也不是太有谱。他就问:“盘子多少钱一个?“老乡说:“80一个。“80块钱今天很便宜,当时很贵,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的工资。他就在那儿转幺子,着急,下不了这个决心。最后想来想去,咬牙买了一个,没敢多买,也买不起。今天从山西到北京,当天就回来了;那时候还得隔着差不多一个礼拜才到家。回来以后把所有专家都请来一看,大家都说:“这是永乐的盘子。“他急了:“人家那儿还有一摞呢!“赶紧又折回去了,结果再也找不着那个老乡了。

他买的盘子是永宣时期最为常见的青花盘子,画的“一束莲“。莲花、莲蓬,配以茨菰、红蓼、香蒲等水生植物,用丝带扎在一起,叫“一束莲“。为什么当时烧造很多这样的盘子呢?因为永乐皇帝认为,为官一定要清廉,这个规矩也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所以当时烧造这种盘子暗含“清廉“的意思。青花,莲花,是利用了谐音。这几种植物各有含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茨菰,是一种水生植物,可以吃。它的叶形很锋利,但不伤手,花虽不耀眼,却默默开放,古人寓意它品行端正。红蓼,蓼花有刺激性,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太困倦时拿蓼花一辣眼睛,眼泪下来了,就不困了。卧薪尝胆的“薪“,说的就是蓼。蓼寓意君子不忘其本。香蒲,嫩的时候可以吃,今天菜市场有时还卖可以吃的蒲草;如果老了,可以用来编席,寓意君子的生活俭朴。这个“清廉“的款式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都提倡这种式样的青花盘子。

这个买盘子的人,当时是给公家收购。他得到什么经验呢?就是他注重了听来的细节,强化印象,并能够灵活应用,敢作敢为,把这个重要的东西买回来了。可惜没都买回来,买了一个,立功也是三等功。

永宣瓷器是明早期的最重要的一个章节,它紧跟后面的就是空白期。历史上把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一共28年称之为瓷器的黑暗期。这三朝没有落款的官窑。官窑制度,在永宣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为什么到这时期就没了呢?我们了解一下历史就会明白了。

正统皇帝是9岁登基,宦官王振是他的启蒙老师,并控制朝廷。朱元璋当时有祖训“宦官不得识字“,因为他就怕宦官干政,但是到了永乐这就吹了。永乐因为他登基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宦官的好处,所以他对宦官是网开一面。永乐的这个对宦官网开一面就遗祸于正统。

我们都知道明朝这段时间有一个大的事“土木堡之变“,宦官王振怂恿正统皇帝御驾亲征,那后果大家都知道了,皇上被俘。当时皇上只有23岁,让我们今天来说,多少也有点少不更事,以为打仗哪儿那么容易。你看着你的先人能御驾亲征你就亲征,到那儿没弄清北在哪儿呢,就让人给抓着了。

三个礼拜以后,他弟弟就登基,这就是景泰。景泰最有名的就是景泰蓝,我们将来也会讲到。景泰皇帝当上皇帝的第二年,这正统就给放回来了。当时瓦剌军说,这是一人质,没想到咱这皇帝又起来,这人质不大起作用,就给放回来了。放回来就在紫禁城里南宫,他一住就是7年。

当景泰皇帝病重的时候,又发生一件大事,就是所谓的“夺门之变“。正统皇帝翻身又起,把这个在病中的景泰皇帝就给捂了,然后自个儿又登了基。

所以,这28年等于是三朝两帝,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基本没有官窑瓷器,包括青花瓷,所以中国陶瓷史称这段时期是“黑暗期“,也叫空白期。

成化皇帝长时间没儿子,他自己也难过,总想这件事。成化十一年的时候,一个宦官给他梳头。成化照着镜子,看自己有白发了,就叹气,说自己都变老了,可是还没儿子呢。这个宦官叫张敏,立刻给他跪下了,说:“陛下有子。“皇上十分惊讶,忙问原由,张敏就告诉皇帝:“您在6年前曾经临幸过一个妃子,她把儿子生下来了,现在藏在后宫,皇上愿不愿意见一面?“那皇帝能不愿意吗?马上变成国家头等大事。当时通知就下来了,皇上立马要到妃子这边来。

这个怀孕的妃子姓纪,瑶族人。关于这一段,史书上有非常精彩的描述。《明史·纪太后传》:“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这段说得非常生动,我们用今天的大白话解释一下。纪妃当时接到通知后,她抱着儿子哭了:“儿啊,你要走了我就活不了了。你见到那个穿黄袍的,有胡子的,就是你爸爸。“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当时是个小孩儿,穿一身小红袍,乘着一顶小轿,被大家簇拥着来到阶下。由于他出生后没理过发,头发是拖地的。成化皇帝一看到他,激动了,马上把他抱起来,搁在膝盖上,又摸又看,然后悲喜交加,哭着说:“这是我儿子,像我啊。“这段足以构成一部电视剧,电视剧都拍不了这么精彩。

成化父子相认以后,万贵妃气得要命。一个月后,纪氏就被毒死了。5个月后,成化立这个儿子为太子。还忘了说一句,那个宦官一个月后也自杀了,因为他通报的消息,迫于万贵妃的压力,只有选择自杀。这个宦官叫张敏,义薄云天。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成化皇帝是一个非常柔弱的人。而永宣时期,从人物到事物,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强烈状态。所谓物极必反,到了成化皇帝时,他对强烈的东西就不感兴趣了,反而对疏淡、柔弱的东西感兴趣。这一点也影响到瓷器。

我早年去逛天津沈阳道,有一次碰到一熟人,他抱着一个小罐冲我跑过来:“马先生,你给我瞧瞧,这东西我实在闹不明白,是什么啊?“我一看,脑袋“嗡“就大了,是个成化的青花小罐,画得非常淡,草画得弱弱的。我心说:我怎么没早一步抓住这罐子呢?我说:“这是个成化的小罐。“他说:“是真的吗?“我说:“肯定是真的。“他说:“这怎会是成化的呢?成化的官窑怎么画得这么淡?“我说:“这就是它一个特征。“今天说起来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但在20年前说这事,很多时候理解不了。后来我问:“这东西多少钱?“他说:“挺贵的,花了300块呢。“我说:“要不加点儿钱,你卖给我?“他说:“那不行,那不行。“他就把东西拿走了。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10年后我又碰到他了。我问:“你那小罐还在吗?“他问:“哪个小罐?“我说:“你那成化的小罐。“他说:“哎呀,让我贪图小利给卖了。““你卖了多少钱啊?““我卖了30万。“今天看,他就是贪图小利。如果那个小罐子搁到今天,大概能值2000万元。

成化瓷器的人物纹非常有特点,过去有一种说法叫“成化一件衣“,就是成化瓷器上画的人物,就光着脊梁穿一件衣服。不像后来的人物,画的衣服还有层次感。光着脊梁穿衣服,北方人叫“耍筒子“。过去北方人管骑马不搁鞍子,叫“骣(音产)骑“;光着膀子穿衣服,叫“骣穿“。“成化一件衣“过去是个绝招,你一看就知道是成化的。问题是今天这绝招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就麻烦了,作伪的人也知道就画一件衣。

成化瓷器中出现大量婴戏纹碗,尤其到了成化后期。这种婴戏纹碗实际是宣德时期首创,但宣德不作为主要产品。到了成化时期,婴戏纹的碗变成一个非常主要的产品,显然跟成化求子心切有很大关系。成化自从认下弘治,立完太子以后,他又生了17个儿女,可见前面的控制有多严,10年一个不生。后来万贵妃为什么允许他生孩子了呢?估计她这么想:反正木已成舟,索性让他多生,让他们自己掐去。

有一年,我替一个拍卖行检视拍品,有一批他们认为不够上拍资格,要退掉的东西,让我帮忙看一下。我看了一天,最后剩下几个盒,有一个盒一打开我就愣了,问他们:“这个碗为什么要退掉?“他们说:“这个东西是康熙仿成化的,要价太高,4万块,估计拍不出去。“我说:“这东西是成化本朝的,我拿脑袋担保。“我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来了呢?因为我看得太多。成化瓷器表面有一种很腻的感觉,有点儿像人脸上的油擦多了。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熟能生巧。很多东西经过你千锤百炼式的锻炼之后,剩下的事情都是一下子。我当时一打开盖,真是在一瞬间,就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东西。后来这个成化碗拍了好几百万。

鉴定中要找到一个本质上的感觉,这种感觉需要在收藏当中慢慢地体会,我无法传达给你。成化瓷器有很腻的感觉,有一种脸上多涂了油的感觉,这是我在说;而你要自己感觉什么叫多涂了油,那油一定是涂上去的,不是自己分泌的,要准确找到这种感觉。

弘治皇帝跟他父亲是同龄即位,17岁,但他只活到35岁。成化与弘治在心理、体质上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都比较弱。弘治是一个天生非常胆小的人,他长着明亮的眼睛和稀疏的胡须,这是有图为证的。刚才说了,弘治的母亲纪氏是少数民族,瑶族人。我们看明代皇帝的画像,到了弘治和正德,就是变成一种瘦小形,跟前后的皇帝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少数民族的血缘。

西方人认为,这两个皇帝更像南方人,确实有道理,纪氏是从广西来的。这两朝皇帝因为血统关系,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暗暗相传。比如一个彪悍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很彪悍;一个柔弱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比较柔弱。这点大多数人改变不了。

与他父亲正相反,弘治在登基前就娶了太太,张氏。他一登基就宣布立张氏为皇后,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深受皇后的影响。他十分宠爱张皇后,两人一生中生下两男三女。弘治一生没有纳妾,除了皇后,没有再跟任何女人发生过关系。按正史记载,这是中华帝国史上惟一一夫一妻的皇帝。

弘治心理也有问题。他见到他父亲的时候是5岁,已经记事了,记得非常清楚。一个月后,他的生母就被毒死了,这使他心灵产生巨大的创伤。弘治登基后,马上宣布他不在人世的母亲为皇太后,而且非常怀念她,派官员到广西去找:我们祖上还有谁,一定要找到。后来跟皇上攀亲的人多了,都说自己就是,出现很多冒名顶替的,但被揭露了。弘治还命令广西和京师建造很多祠堂来纪念他的母亲,以特别虔诚的心态照顾这些祠堂。

弘治的官窑非常少见,与他勤俭有关。弘治非常勤俭,很不喜欢奢华的生活。弘治瓷器中最有名的是黄釉瓷器。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一说黄釉的巅峰之作,首推弘治黄釉。弘治青花最大的特点是画面留白,画得不那么满,空间留得比较多。按照专业术语说,就是成弘不分,成化、弘治的瓷器不怎么区分,特征很相似。除了有款上写着“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这是可以分出来的,不写就不分。实际上是可以分的,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青花瓷到了正德时期,开始发生转变,由清淡渐渐变得青翠起来。正德皇帝是中国明代皇帝里最富有风采的一个皇帝,故事太多了。正德14岁即位,30岁就死了。他是明代惟一不生孩子的皇帝,没有儿子,所以明朝皇帝的少数民族血统到此为止。后面即位的嘉靖是他堂弟,就属于另外一支了。

正德皇帝出生的时辰,按时、日、月、年这么排列,是申酉戌亥,命理特别好,叫“贯如连珠“,据说明朝皇帝里只有朱元璋有这么好的命理,其他人都没有这么好,所以他特别高兴。但正德不守规矩,喜欢女色,喜欢习武。他在北京西华门外营造了豹房,然后在远离京城的宣化搞了个宣府,都是他寻欢作乐的场所。正德尚武,整天舞枪弄棒,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不愿叫皇帝,非说自己是将军。朱寿,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活得长,没想到活得那么短,30岁就死了。他还给自己封了个镇国公,发军饷。正德什么事儿都干,就是不干正事儿。

正德皇帝尚武,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觉得明朝到他这会儿特别弱,跟北方就没打赢过,打胜仗都是洪武、永乐时的事情。于是,他要争口气,御驾亲征,在山西大同以南的地方与蒙古军队交战。那次赶上天时地利人和,也赶上皇帝亲自冲锋陷阵,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拼命,那次确实打赢了,史称“应州大捷“。整个16世纪,明朝就打赢过这么一回。

25小说网推荐阅读: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四合院:农场主的美好生活四合院:这个住户恐怖如斯九龙至尊四合院:开局奖励神级厨艺重生1983:从夺回家产开始手握购物app:年代女配赢麻了穿成灾星小村姑,把全村都带歪了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四合院:从返还技能开始美妇村情一天一个补偿包,反手打爆商业圈猛男诞生记四合院:开局拒绝一大爷换房婚礼现场,我和全家断绝关系!重生皇妃之不争宠武纵八荒我一个中介,会点风水很正常吧荒野求生之我的运气有亿点好山村最强小农民四合院:老子农场在国外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四合院:傻兄傻弟邢先生的冷面女友下乡知青:直接跟全家断绝关系赤胆特工四合院:我找傻柱报仇,全院慌了最强战神四合院:一人纵横万古神帝穿越古代:悍妇当家每月一首成名曲,打爆娱乐圈四合院:刚得系统,贾家逼我接济无敌升级王年代:随身农场被曝光了80年代剽悍土着女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大佬媳妇甜又野救命!大佬她又开始反向许愿了!神魂丹帝人家采蘑菇,你采百年野山参全职中医万界交易,破产小老板的崛起之路邪御天娇携带亿万物资穿越七零四合院:我在四合院看我火爆全网四合院:这一家子惹不起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四合院:我真不想收拾你们60年代,饥荒年,赶山挖百年参
25小说网搜藏榜: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重生皇妃之不争宠武纵八荒我和女神的荒岛生涯重生八零从知青回城开始古玩街直播:你管这叫捡漏?求生综艺爆火后,我成了全民团宠年代:从大山开始仙门弃婿皇上,本宫很会撩校草恋上小丫头狂妻要翻天:沈爷,娶我步步沦陷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我一个中介,会点风水很正常吧[穿越]龙小六星际逆袭记女监狱男管教他比火光更耀眼盛少,又又又发狗粮了穿成反派大佬的黑月光是谁劫走了我的初恋弃妃拒承欢本宫娇养的小奶狗被宠野了重生之农女太子妃吾家淘妻不好惹爱妃别跑,本王要以身相许神级提示:开局举报行走的五十万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直播盗墓游戏,呆妹周姐人麻了!舞动娱乐圈身价万亿,校花被我骗光生活费最强少年医圣绝色风华:腹黑召唤师逆天妖妃撩君心凤鸾九霄环佩锁情仇绝世神医重生七五:王牌娇妻有灵泉重生明星路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相婿出山你好,我是人间执剑者纨绔江湖:重生公主惹邪王霸道凌少的小妻子柯南之迪路兽有话要说叶君临李子染大结局2香江1979,我是光影大玩家神医毒妃不好惹云若月红楼之宠妃
25小说网最新小说:政道问鼎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说好小火苗,你怎么拿异火点烟?天眼神鉴:从断亲开始逆袭风起余杭被迫离开,我打造无上皇朝让你下山潜修,没让你找老婆啊我真的只是来打酱油的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沪风疆韵雇佣军是怎样练成的同枕一千零一夜我的系统竟然是九天玄女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十二狱凡逆:仙武同修祖血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万维守护异世界哥哥一眼睁开,神仙师父找上我老板娘的终极目标史上最强钓鱼佬!叶尘之逆袭平行界75岁,来了个恋爱系统蓝星第一霸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燃烧吧少年开局继承一家机械电器修理厂异世武林非凡战驴高武:开局武帝修为,我独断万古重生之我在不同时空经历人生正经大亨,谁从娱乐圈出道开始线上口嗨,黑道千金要线下单杀我疯了吧,这个人形凶兽是警员?三天一个方面军,神明吓哭了!重回17岁,从自律开始带一帮靓妞去修仙听泉鉴宝:开局找听泉拜把子陈奕迅与鱼美丽的冒险传奇故事重案追凶:我在法医室守夜反派:穿书不白穿,女主不白贴不凡的逆袭之路柳条胡同之飞哥归来重生之农村致富传奇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无敌神魔体废柴萧少的异能逆袭人在南韩,大宇集团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