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从女娲庙回归后,立刻闭关。
他故意与“女娲”两败俱伤,由得生之道力侵入,正是兵行险着,借此感悟生之大道,借此摆脱天地的压制。
生死的对立,与起源终结的对立颇为相似,若能功成,顾承就真正踏入阴极阳生,死生入灭,本源末法的转化之境。
也即是混元巅峰。
他的战斗力足够强大,趋至混元极致,是因为有着三件神器,人皇剑、东皇钟和女娲石,与妖皇分身和魔主化身相配合,自然没有其他混元道祖比得上。
但战斗力并不等同于境界高下。
若论境界,顾承毕竟入混元道境未久,还达不到东皇太一,三清道祖的境界。
好在祸兮福所倚,末法之劫的来临,也展现出了本源末法的对立,又得女娲指点,对于接下来的道路怎么走,顾承已经了然于心。
别小看这点,许多混元道祖参悟数万年,直到经历纪元更迭,才略有所悟,顾承能如此之快的找到目标,已经省却无数苦功心血。
有了目标,为之努力,这原本又是数万年的时间,但来到这个时代,终结之道受到压制,天枢十二卷的着作传播,都是一次成功的反抗,这种磨砺让他的进境十分喜人,现在又有了“女娲”的制衡,都足以成为冲刺混元巅峰的助力。
于是乎,纣王深居简出,大商政事平静,鸟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知觉又是三年时光。
这一日,马匹疾行而至,一个浑身血迹斑斑的人倒在朝歌城门前。
“咦,这是冀州的腰牌!”
“啊!此人是冀州小侯爷苏全忠,我曾在冀州远远见过他,出了什么事?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
“速速将他抬进去,找医官的大夫来。”
众人围了过去,医家弟子很快赶至,待得苏全忠苏醒后,道出石破天惊的消息,黄飞虎立刻入宫禀告,冀州侯苏护麾下的奴隶造反,北原出兵相助,战火四起。
顾承正在赏花,随意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飞虎目光凝重,如实禀报:“据苏全忠所言,是北伯侯崇侯虎行诡计,谋冀州,有不臣之心!”
冀州位处北地,是大禹所划九州之一,在夏朝时期是中心地带,如今则在北原和西岐的中间,也就是后世春秋的晋国,战国赵魏韩的范围,战略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苏护坐镇冀州多年,发展原本平稳,但自从四大诸侯开始改制,连带着他们这些处于第二梯队的诸侯也受到影响。
有些诸侯意动,随之改变,有些则是坚定的阶层拥护者,压制治下的奴隶,不惜以铁血手段,维护贵族和奴隶主的绝对统治权。
苏护就是后者。
年轻时的他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年长后则变得沉稳许多,但身为宗族显贵,在奴隶方面,决不妥协。
这边冀州不变,周围却已风起云涌。
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开始对犬戎动兵,局势变得极为微妙。
以前是犬戎侵扰大商边境,四大诸侯能避则避,如今崇侯虎和鄂崇禹在费仲尤浑的游说下,主动出兵,以达到练兵强军的目的,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奴隶的死伤他们并不心疼,练兵功成后留下的军队,却能有效威慑四方,这种买卖自然是好的,但也不是没有弊端。
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供应。
犬戎是游猎民族,马上来去,纵横如风,比起东夷还要难缠,南北双侯麾下的军队虽然占据上风,但战线拉长,粮草供应也显得越来越麻烦。
尤其是北原地广人稀,五谷收获本就不足,若不是东平城的商铺收益与日俱增,根本支持不住这种消耗,趁此机会,费仲向崇侯虎献计,是时候对其他诸侯下手了。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本就是诸侯之间优胜劣汰的规则。
商朝初立时,有三千诸侯,如今六百年过去,只剩下八百诸侯,那两千多诸侯自然是被淘汰吸收掉了。
北原想要真正强盛,强军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的则是需要更加富饶广阔的地盘。
那还有什么地方比富饶的冀州,更让崇侯虎垂涎的呢?
为了师出有名,崇侯虎派出费仲,潜入冀州,挑唆奴隶暴动。
过程十分顺利。
人性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冀州的奴隶听得其他地方的奴隶有了盼头,再也不甘过眼前这毫无希望的生活。
费仲选了数十位奴隶头领,各自动员数千奴隶,约定暗号,以图大事,另一边崇侯虎也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曹州侯崇黑虎。
曹州不属于大禹划分的九州之一,听起来是一州,其实比起郡县大不了多少,但曹州却是与冀州接壤的,崇侯虎将自己的弟弟运作到这个位置,正是费仲献上的计谋。
在冀州如火如荼搞奴隶起义时,崇黑虎已经领三万之军,于曹州蓄势待发。
奴隶暴动只是一个借口,冀州大乱,崇侯虎就有名义派兵“相助”,至于这支“援军”在镇压奴隶后,是不是还会回去,那就是两说了。
苏护十分警觉,第一时间镇压了奴隶暴动,但却挡不住崇黑虎大军的侵袭,唯有一边抵挡,一边派出其子苏全忠突围,来朝歌求救。
苏全忠乃冀州第一勇士,有万夫不当之勇,仅带百名亲卫,竟突破了崇侯虎大军的堵截,硬生生冲杀了出来,仅仅一日一夜,便来到朝歌。
“陛下,臣愿率军平复冀州之乱!”
武成王自从灭了东夷,坐镇东平城两载后,由李靖接手,就回到朝歌,在朝阳山作为教官,培养兵家弟子。
虽然教书育人是一种乐趣,但黄氏乃将门,相比起来,他还是更喜欢沙场征战。
“你身为镇国武成王,岂能轻动?”
然而顾承摆了摆手,微笑道:“听说你有四子,黄天化、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都已从朝阳山毕业,将门虎子,此次就以他们率兵,与东平城守李靖之子一同,平复此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