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维持一支成建制的火枪部队,不但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且还得有稳定的武器弹药供应,即便是海汉在现阶段也还不具备大规模扩军的能力。而清军在这方面显然更缺乏相应的实力,他们的武器弹药和训练都要由外部援助提供,所以驻扎在此的这支火枪队规模并不算大,孙丙监视了大半个月,基本确认了这支火枪队的编制就大约相当于海汉军中一个加强排,战斗人员还不到百人。
不过尽管武器不足,但清军明显已经在做扩军的准备了,另有一批并未列装火枪的士兵在开始跟着火枪队进行队列训练,孙丙认为或许等下一批火枪运抵此地之后,清军大概就会扩大这支火枪部队的编制了。
事实上清军阵中原本就有火枪兵,当年从登莱、金州等地叛逃投敌的明军当中,便有不少是火枪部队,之后被皇太极编入了汉军旗。不过这些继承自大明的火枪兵所使用的武器都比较老旧,性能也远不足以跟海汉军展开对战。而清军好不容易积攒的上百门火炮,都陆陆续续在最近两三年的金州拉锯战中消耗殆尽了,但制造大口径火炮的技术门槛对清军来说又难以攻克,否则也不用把希望集中在火枪兵身上了。
但皇太极也不想将希望都寄托在汉军旗这些人身上,还是要练一支女真族裔的火器部队出来才行,所以当外来的军事援助出现之后,他便从各部选拔了一批年轻士兵,交给外国教官进行训练。当然了,这些士兵都是清一色的女真族裔,其中一个汉人都没有。
而且皇太极也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便是在这个冬天要形成初步的战斗力,并且训练要以实战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只是练个把式出来。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到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当中,比如之前在两军对峙地带伏击海汉军的巡逻队。
而随着孙丙找到了这支火枪队,王汤姆也考虑到与敌军交火的可能性,他给这个侦察行动补充兵力的目的,其实就是预备着应对不时之需,万一这支火枪队的指挥官头脑发热,要去靠近海岸的地方搞搞野外行军拉练之类的项目,那前线指挥官孙丙就可以立刻集结人手,在合适的时机打掉这支火枪队,然后再从海上撤离该地区。
此外王汤姆还交给了孙丙一个新的秘密任务,便是伺机活捉那名训练清军的外国教官。对海汉军而言,清军这支火枪兵队伍还不足以给自己造成真正的威胁,而设法从源头上切断清军获得军事援助的渠道,才是彻底解决此事的最佳方案。
“活捉?怕是没那么容易啊!”孙丙从望远镜中看着山坡下正在训练的清军火枪队,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苦笑。
虽说这地方算是清军的控制区,但对于重要人物的安全问题,清军却并未大意,依然是布置了比较完备的安保措施。那名外国教官身边不远处便是他的坐骑,周围还有大约七八名身强体壮的巴牙喇战士,也全都配有战马,显然是专门在此保护他。
如果有状况发生,这些巴牙喇战士应该就会立刻护送那名外国教官离开此地返回清军大营。陆战队的武器虽然有一定的射程优势,但以这山坡上下的距离而言,孙丙也没什么把握能够靠着手里的步枪就将那名外国教官留下来,甚至以杀伤对方为目的都未必能够成功。
而一旦在这里发生交火,近在咫尺的清军大营立刻就会有所反应,到时候躲藏在山林间的陆战队势必陷入苦战,这种风险在孙丙看来是没必要去承担的。当然了,如果上头安心要在金石滩附近打一场大仗,孙丙倒是乐见其成,毕竟打仗才有军功可拿,靠军功才能升得快。
“连长,咱们都在这里待了快一个月了,天天挨饿受冻的,什么时候才能动手对付这帮家伙啊?”
有按捺不住的手下向孙丙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类似这样的提问,最近几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种沉默的监视行动感到不耐烦了。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状况,毕竟在这种天寒地冻里的环境里待着实在不好受,出勤的人员每天就是干粮就着雪水往肚里吞,只能在入夜后回到海边的基地才能吃上一顿热食。
最近这场大雪之后,队伍里已经开始出现因为冻伤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大家的耐心也在一点点地被消磨掉。如果再继续拖下去,孙丙安抚士兵情绪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影响到任务的执行。
孙丙抬手指了指山坡下的那拨人,压低了声音应道:“他们什么时候出动,我们就什么时候动手!”
孙丙对局势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那就是这支隶属清军的火枪队坚持冬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在准备接下来的秘密行动。
与孙丙等人的藏身之处仅隔数百米的山坡下,西裔军官巴亚诺正冷冷地观察着手下这些清军士兵的训练,说实话他对于这些士兵不是太满意,这些人空有武勇和强壮的身体,但脑子却很不好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队列训练,已经练了几个月却依然无法熟练掌握,甚至还有不少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楚,导致在训练期间不时会出现转错方向的可笑状况。
像这样蠢笨的家伙,如果是在西班牙军中肯定早就吃鞭子了,如果还改不过来,那就只能当个马夫或者负责后勤辎重的搬运工,但清军选拔优秀士兵的标准似乎有些不同,他们更重视武勇,至于脑子好不好用倒是其次了。巴亚诺也曾想要让清军将领找些比较聪明的汉人士兵来接受训练,但对方却拒绝了这个提议,要求他好好训练这些“大清勇士”。
如果不是看在对方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巴亚诺大概会将这些不合格的士兵都踢出队伍,但他后来听说这支火枪队里有不少人都有贵族背景,这才明白了为何清军将领要拒绝更换人选。这种将背景特殊的人拉进某支部队刷战功的做法,其实与他当初西班牙军中的所见所闻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巴亚诺早年间便是在军中服役,并且在欧洲战场上参加过大大小小十余次作战。后来是因为受不了军中那些贵族军官的瞎指挥和可笑的作派,便趁着一次作战受伤需要休养的时候申请了退役。他听说西班牙在遥远的东方殖民地有很多能赚大钱的生计,特别是像他这样的退伍军人,只要愿意去就肯定有待遇优厚的差事做。于是巴亚诺便跟随商队的帆船漂泊了半个地球,几经辗转到了菲律宾。
不过巴亚诺到了菲律宾之后很快就发现这里的情况与国内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权力依然是掌握在少数上层人物手中,而像他这样听了传闻之后便来东方捞金的移民着实不少,如果没有一定的家底或者身份背景,那就只能从社会最底层做起。
好在巴亚诺有从军的经历,并且还曾是一名小小的军官,这方面的经验让他在殖民地得到了工作——成为菲律宾总督亲卫武装的一员。这个差事的待遇虽然没有他离开西班牙之前预计的那么优厚,不过在殖民地来说也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好景不长,在海汉这个强劲对手连年打压之下,菲律宾殖民地的贸易规模和呈现出逐年缩减的趋势,而历次交手的结果更是连续挫伤了殖民地的实力。海汉军攻破马尼拉城的时候,巴亚诺便随总督阿拉贡内斯一同撤到了宿务,时隔不久之后,他就被分派了一份新的工作——代表殖民当局到海外执行军事援助任务。
当时领到这个任务的远不止巴亚诺一人,但巴亚诺在接下来的任务抽签中抽到的目的地,据说却是距离菲律宾最远的一处,足足有数千里之遥。他被告知合作对象是一个北方的新兴强国,据说同时在与海汉和大明进行交战,这听起来就很厉害了。
巴亚诺知道还有其他人被派往了大明和海汉,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划,而他所肩负的使命,便是协助这个叫做“清”的国家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为此殖民当局还提供了数百支火枪、几门火炮以及大量弹药,随他一同运往清国。
但实际上执行这个长途运输任务的却并非殖民当局的帆船,而是由某位汉人海商承揽了这个差事。按照巴亚诺所得到的解释,是因为菲律宾群岛到清国之间的航线非常凶险,有可能会在海上遭遇海汉的武装船队,西班牙帆船一旦被发现就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才需要汉人海商的掩护来通过这些危险地带。
当然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那就是殖民当局与清国之间并无直接来往,这种所谓的军事援助合作其实是通过中间人来达成的,而中间人便是一群身份诡秘的汉人海商。
不管是殖民当局还是巴亚诺,对于这些汉人海商都难以完全给予信任,但马尼拉大败之后,留给殖民当局的选择空间和剩余时间都不多了,如果不尽快在海外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对付海汉,那或许菲律宾殖民地在西班牙王国统治下的日子就要进入倒计时了。所以对西班牙人来说,这个合作机会其实是一根救命稻草,尽管希望渺茫也只能先伸手去抓住再说。
而巴亚诺不信任中间人的理由更为简单直白,他认为不管是汉人还是海汉人都是不可信的,马尼拉城是被海汉人以武力攻克的,而城破之后,当时却没多少汉人选择随殖民当局一起撤离当地。这在巴亚诺看来就是蛇鼠一窝,汉人跟殖民当局不是一条心的表现。而这些充当中间人的海商不受殖民当局的辖制,其可靠程度甚至还比不了马尼拉城的汉人,殖民当局将如此大事托付给他们实在太冒险了。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他身为军人也只能遵守上司的安排,押运这批军火随汉人海商去往遥远的北方。
“一旦海汉人在当地发现了你们的存在,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干掉你们,至于原因,你应该会想到,所以你得好好地藏起来,别让海汉人知道你的存在。”
负责将巴亚诺送往目的地的汉人海商在途中曾向他说过这样的话,而巴亚诺也明白这样的情况的确属实。他的任务是给合作对象带去先进的武器和作战理念,而海汉人肯定不会乐于见到他们在当地的对手突然摇身一变提升了战斗力,必然会对外来的军事援助手段赶尽杀绝。
为了尽可能地避开海汉武装帆船活动的范围,巴亚诺所乘坐的商船选择了风险非常大的航线,并未靠近大陆海岸线航行,而是从台湾岛以东的海域北上。在一个多月的航程中,巴亚诺极少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地平线的存在,几乎每天都是在无尽的海面上前进。
这艘船在途中仅有一次停靠无人岛屿的安排,从近岸处的一个水源补充了淡水之后就再次匆匆上路了,在整个航行期间没与任何人打过交道。巴亚诺在航程中获知,去往其他地方的另外几名同僚,也都是类似如此的行程安排,以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不过其他同僚的目的地可比他近多了,想到这点巴亚诺还是多少有点不舒服。
在完成了漫长的航程之后,这艘船在某个午夜抵达了辽东海岸,然后驶入了某条内河河道。按照汉人海商的说法,任何出现在这段海岸线上的帆船一旦被海汉战船发现,就必然会招来打击,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在午夜进入这一地区。这倒是唤起了巴亚诺的一点点同情心,看来北方的合作对象比殖民当局还惨得多,至少菲律宾那边的海岸和港口还没有被海汉战船封锁得如此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