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人是京城来的京官,很有能耐,也许在他的带领之下,这一次堤坝真的能修建起来呢?
老百姓心中带着期许,甚至有人在家里摆设祭坛,杀了鸡鸭祭天,祈求老天爷保佑,这一次一定要将大坝修起来。
多年之前就应该修建的,在一场洪水当中,以前的堤坝被冲垮了,那时候又正巧赶上战乱,朝廷在和边陲小国争抢新川这个地方的治理权。
双方在意的都是地盘,没有人在意百姓的生死,能抢回来地盘最要紧,那时候哪里顾得上修建大坝呢?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被大水冲垮的堤坝,现在都找不到太多的痕迹,所以这几十年来才洪水不断。
这么多年了,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过要修建堤坝这件事,实在是太耗财耗力,现在突然听到了消息,虽然说还没谱,不过既然是有人提起,就代表有希望了,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韩渊在这里几年,老百姓本来就比较信任他了,现在又颁布了这样一条法令,老百姓更是信任他。
紧接着,底下就出现了很多称赞的声音,可是之前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怎么可能这样轻易放过,还在继续散播。
“韩大人是京城来的官,来了几年了都没能耐把堤坝修建起来,现在怎么可能就修建了,我看啊,他就是想今年顺利把稻子给种下去,所以才这么说的。”
“说不定是跟其他地方的富商达成了见不得人的约定呢,逼着老百姓种水稻,到时候收了稻子卖给别人,他就从中赚钱,才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安危呢。”
“新川要是被洪水给淹了,他肯定第一个就跑,反正淹不到他身上来,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这不是把老百姓当成傻子吗?让老百姓卖命,替他干活儿,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说不定把一家子的性命都要搭上了,这事儿还是得好好的想明白了才行。”
在韩渊备受称赞的同时,这样的一番言论也在新川流行开来,一时之间,老百姓的言论分成两派,一种是说韩渊好的,一种是说他不好的。
韩渊不动声色地写了奏折,向朝廷申请修建堤坝。
这封奏折到了皇帝手里,会得到什么样的批复,他差不多也能猜到,可是这样的过程却不能省。
与此同时,他很快就做出了表率,嘴上说得再多,老百姓也不见得会买账,最重要的还是要做了才行。
修建堤坝所要耗费的银钱并不是小数目,这个全靠着衙门是拿不出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向朝廷申请。
再不然的话,就是靠着当地的地主乡绅拿些银子出来,但是新川这地方原本就不富裕,就算是地主乡绅家里,能拿出来的也是不多的。
衙门的钱并不多,但是却有大片的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些土地已经荒废,不过却可以卖给他人,韩渊就盯上了当地的有钱人,亲自上人家家里去,让人家买地。
之前许如玥已经低价买走了几千亩的地,那时候就有不少人盯住了这件事,想知道到底怎么拿这些地来挣钱。
而现在这些地投入使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是要看到成果,也得等到下半年去了。
韩渊想用这件事来诱惑别人,还是有些吃力的。
不过好在他本就没有打算把募集银子作为主要的钱财来源手段,就像之前说的一样,这里的人穷,就算是有钱人家里也不富裕的,拿不出多少银子来。
不过就是要做做样子,表示他在想各种办法募集资金,也让京城那位看到,他的确是焦头烂额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想到向朝廷伸手啊。
我多懂事儿,能自己挣钱还能向朝廷要钱吗?皇上您可看看吧,实在是没办法了。
而同时也有一帮人在外面宣扬知州大人的名声,为了修建堤坝,知州大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每日都四处奔走,想要募得银钱,修建堤坝,给新川一方百姓带来安宁。
皇帝能找人败坏韩渊的名声,难道他们就不能找人吗?
许如玥在这件事当中也帮了不少的忙,只是现在还是时机不合适,要是第一批香水已经做出来了,光是那个利润就足以让这里的富商心动,衙门名下的那些土地,一定是不愁卖的。
到时候肯定有人纷纷效仿,可现在作坊都还没有建成,她在新川已经开始建的那些产业就帮不上忙了。
韩渊这一次也是彻底豁出去了的,每日都不在衙门,出去募集资金,甚至跑到乡下去亲自安抚老百姓。
老百姓不管心里到底对衙门是什么样的心思,看到这么大的官愿意屈尊降贵来乡下和老百姓待在一起,心里说不感动是假的。
韩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让老百姓更加信任他,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奏折到达京城,皇帝的反应如他所想,直接就给回绝了,理由就是国库空虚。
这几年接二连三的闹灾荒,老百姓需要救济,光是救济老百姓都已经让国库空虚了,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多余的银钱用来修建堤坝。
皇帝的批复快马加鞭的到了韩渊的手中,说实话,皇帝的这个反应倒是能帮一个大忙。
现在都已经是四月里了,小苗早就已经下了田,就算是老百姓一直心存怀疑,但是小苗育出来了,他们也不能看着好好的秧苗就那么浪费了吧?所以还是按着该做的事,一步一步都给做好了。
韩渊收到批复之后,并没有太着急,而是像之前一样,继续去乡下和老百姓混成一片,谁家里人要是少,忙不过来,他甚至还亲自下田去帮着人家插秧呢。
最开始当地的老百姓很不好意思,这毕竟是官儿呢,而且还是不小的官儿,还是第一次听说知州大人竟然到乡下来帮着插秧的。
不过后来见韩渊坚持,也并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大家除了感动就只剩下感动了,还觉得和韩大人相处十分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