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些小船冲出一段路程后,就点起了火,顿时间海面上被烟雾遮盖住大片。还好,海风是朝岸边吹,烟雾弥漫的到他们自己的舰队。
这是水战,水战用火,是常用手段,所以魏和这个海军眼也是平常阵势,没有什么新鲜的。
舰队航行起来,只要在宽阔的海面,没有引起混乱,那就没有多少问题。
魏和观察着海面,敌人的火船靠近500米的时候,下令射击。一条条火蛇从12.7毫米机枪里发射出来,穿过火焰射穿人体,粉碎船体。
这是新生产的曳光弹,为了晚上和视线不大好的时候,能看弹道,准确的射到目标而研究生产的。
当然除了能够清楚的看到子弹的轨迹,也能点燃一些易燃的物品,比如帆布,干草,甚至一些油性大,燃点底的木头,起纵火的效果。
因为工艺的问题,只能用到大口径机枪上。而现阶段海军面对的敌人都是木帆船,这曳光弹自然优先配给海军。
海军的护卫舰一侧装了12挺12.7毫米机枪,武装商船有一侧4挺,56挺12.7毫米机枪,56条火蛇肆虐着。林邑的水军像撞上了一堵墙,再难进一步。
失去人员控制和划桨的火船在海风的吹拂下,反而回头撞进林邑水军的本阵,火船船头铁矛刺进后面尾随的大船。熊熊的火瞬间点燃船只,船上的人,扑救无望,只能纷纷挑进海里。
在没有火器的冷兵器时代,就算在火器和冷兵器交接的一两百年里,火船战术依旧好用。就是因为没有有效远距离阻止火船的武器。
床弩,抛石器虽然射程远,但射速极慢。而弓箭没有破坏火船的能力,而且弓箭攻击到了,火船也就靠近了。
现在在机枪扫射下,距离1000米就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墙。它不仅射杀船上人员,而且击穿,击碎船只。
林邑水军被烟蒙住的舰船还在前进,没有被烟蒙住的舰船慌忙转头,这大唐的船太可怕了,是不是蛇妖变的,吐着毒信子,舔着就死,碰着就亡。
魏和观察着林邑水军混乱成一团,他没有着急追上去,而是让舰队停船,等待战场的视野好点。
范梵志在城墙上看着十多里外的战况,也被自己的纵火船的浓烟迷住了,当看到很多船在逃离战场,知道事情不对,但他不知道哪里不对,不敢鸣金收兵!只能等浓烟散去,看清楚战场的态势才能下命令。
范梵志等的焦急,而魏和等的就惬意的很。他让武装货船下帆停泊,自己上了军舰慢慢迫上去。
海风欢欢的把燃烧的船只往岸边推,中间时不时有战舰冲出火焰和烟雾。当然迎来的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暴雨一般的子弹,几十秒内把一艘舰船拆的不成样子。上面的人更加的惨,基本上都碎的不成人形。
随着战舰的逼近,范梵志已经看到若隐若现的燕军军舰,他没有想到燕军不是没有武器,而是有着非常犀利的武器。
他顿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他没有后悔自己攻击了大唐的舰队,对他来说,这样的军舰放进港口更加的危险。
范梵志让人鸣金收兵,能收回多少水兵,就收回多少水兵,据城而守,或许有胜机。
林邑水军听到范梵志的鸣金收兵,顿时如释重负,纷纷转头回港!
魏和看看天色,已经快下午,现在没有必要追上去,毕竟那些燃烧的舰船还拦在那里,从中间穿过不是不可以,但是风险太大。浓烟滚滚,能见度太低,如果被敌人的火船靠近,那就完蛋了。
他下令和商船汇合,然后驶离卢容城港口,到稳风的地方停泊过夜。
吴德明见离开卢容城,来到魏和身边问道:“我们现在去淡马锡?”
魏和:“我想找个稳风的海湾,停泊过夜,明天再来找卢容城的晦气!”
吴德明摇摇头说道:“我们总共才七,八百人,我们攻的下卢容城,但我们有时间守么?我们还要到淡马锡建立中转港,你不要告诉我,你没有接到海军建立军港的命令!”
魏和:“我们就这样走了,有点气不过,些许小国敢对我们动刀兵。”
吴德明:“气不过?回头让海军派一个团的海军陆战团,收拾掉卢容城就好,我们进攻不一定有好处,我在王爷面前,你在海军总司令面前都不好交代吧!”
魏和想想也是,现在海军的军力捉襟见肘,自己这样节外生枝,必定让总司令非常为难。还是在淡马锡建立军港事情重要些,卢容城让总司令派军队收拾吧!
想到这里,魏和说道:“行吧!我们现在就赶往淡马锡,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回头再收拾他们。”
范梵志一直戒备着,等了几天也没有见到那支可怕的舰队回来。
他越想越觉得这支舰队是来做生意的,但现在脸皮都撕掉了,这怎么挽回?最要命的还是不知道这燕郡王是何方神圣?连和解都找不人。
舰队继续南行,地图上短短的距离,实际上却是上千里路。他们没有进入泰国湾,而且直接到淡马锡,到淡马锡站住脚,才是完成任务一半。
李元吉的卫队还是被人找到了,连天的大雨把覆盖在尸体上黄土冲出了一条沟壑,露出黑色的甲胄。被两个放羊人发现后挖出来,拿到市集上换钱,被官差看到,然后就找到埋尸的地方。
所有的尸体都翻出来,没有找到李元吉的,数人头,少十多人。也就是说,李元吉生死未知。
这些人怎么死的,虽然高度腐烂,但还是可以看出倪端。甲胄,尸骨上没有刀砍斧劈的痕迹,却能找到一个一个空洞,仵作解剖几十具尸体,找到一些铜粒,显然,这是武器。
消息立刻送到长安,李渊看到奏报,冷冷的把奏报扔到地上,对李建成,李世民问道:“你们都看过这奏报了吧?你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