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冠盖满江南
在江南,榕树如同西北荒漠中的胡杨一样,是一种有着地域特色的代表性植物,可以称作形象大使。无论是水塘之侧还是大江两岸,都常常能见到它伟岸的身躯。尤其是那些农耕文明时代形成的古村落,少了它,几乎很难说是一个兴盛的家园。
榕树是一种常绿树,树形高大,枝繁叶茂。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它“干既生枝,枝复生根”,全身都是青枝绿叶铺陈的好地方,所以其荫极广,一棵榕树就是一支巨大的凉伞。榕树遍布的江南因此冠盖四方,绿意勃发,终年生机盎然。着名作家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其实写的就是一棵古榕树。此树位于广东新会天马河河心沙洲上,据说有500多年历史,它独木成林,树冠覆盖面积达15亩,宛如一个庞大的鸟类建筑,于是引来群鸟栖身、金嗓欢鸣。一棵树就是一个小岛,一棵树便成了鸟的天堂,用这来写照榕树,真是恰如其分。
榕树树形很大,叶子却很小,状如翠舌。其果实呈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其味甘甜,不啻为果中珍品。也许因为细小味美,在榕树上落户的鸟儿,同时也把它当作了美餐。加上种子萌发力强,在飞鸟的搬运下,它随遇而安,挺立在江南广袤的土地上。榕树的根须非常发达,树干上也能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入土的支柱根,则密密匝匝地盘踞在身下的大地上,有人便把榕树叫作了美髯公。
要说榕树最为可贵的地方,也许是它与人类的亲近。如果说狗是动物界中人类的忠诚朋友,在江南,榕树则可以说是植物家族中人类的好伙伴。江南的田舍边、小径旁,一棵棵榕树如同一座座凉亭,成为人们休憩、乘凉和躲避风雨的绝佳所在。也许是这个原因,在江南人家的风水学中,向有“前榕后樟”之说。房前植榕,屋后种樟,这样的古村落屡见不鲜。我不知道,这是否与“榕”“人”音近、“樟”“章”音同相关,暗含着人丁兴旺、文章养家的寓意,或者,因为人们有着树大好乘凉的希冀,而榕与樟同属于江南的长青巨无霸。
严格说来,江南也不是处处适宜生长榕树的。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的俗谚,这个“吉”指的是江西吉安,其意思是,吉安以北不宜于榕树生存,难得见到榕树的踪影。这自然与气候相关。说到这,就要提到福州了。福州是我国榕树的主要栽培地和分布中心,榕树遍布各地,称其为“榕城”确是实至名归。至于是否称得上最宜于榕树生长,则不敢妄言了。
冠盖满江南,此树最风光。榕树在江南的地位,想必是不可动摇的。毕竟,大自然赋予了它成长之利,而它又是那么自强不息,要它不风光,还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