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闹铃轶事
对于作息时间不大有规律的人来说,生物钟未必靠谱。这不,周日醒来,天已大亮。得送孩子上辅导班,洗漱吃饭跑路,时间紧得很,分分不可误。不禁想起闹铃,这个既邪恶又贴心的人类发明。说它邪恶,因为它扰乱了“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时光;说它贴心,因为它让人们可以高枕无忧安然入梦。
第一次用闹铃,是在念初中时。那时候,初中也搞选拔性考试,顺风顺水,我成为那时节家乡小学首度出远门读书的人,被录取到二三十里外的中学。说起来还有一段小插曲。小学升初中考试前夜,稀里糊涂中,准考证被当作废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考试的那个早晨,“众里寻他千百度”,翻遍抽屉不见踪影,是那般猴急。幸而,终究在垃圾桶里扒了出来,在规定时间进了考场,得以奔赴异乡就读初中,便有了首次使用闹铃的机会。
也许是因为学校吃住条件差,也许是由于家中生活拮据,更多的原因,则是亲情使然。在学校过了一段时期的群居生活之后,姑妈让我住进了她在工厂的小房间。工厂离学校其实也不近,步行至少得三四十分钟吧。姑妈白天上班,给我准备好早餐晚餐,傍晚时回家。我独自一人,居于一隅。为避免上课迟到,姑妈特意买了只闹钟。一切尽如人意,每个早晨,伴着“铃铃铃……”的清脆声响,我起床上学。
可是有一天,当姑妈开门进屋后,发现我仍然蒙头大睡。我一骨碌惊醒。原来,睡梦中,放在枕头旁边的闹钟被我不慎推倒。闹钟背后的把柄给卡住了,无法旋转,自然不能发声。吃一堑长一智,后来,闹钟被高高悬挂在床对面的屋梁上,睡眠中再也碰不倒了。
参加工作后,时间相对机动一些,但为了遵规守纪、不误时辰,仍然得仰仗闹钟。大多数情况下,自然是顺理成章,听从闹钟的安排,可是也有失算的时候。有时,闹醒之后,瞅瞅时间,觉得还可以再睡上几分钟,便关了闹铃,继续闭目养神,不料这么一养,居然睡过头了。三下五除二,牙不刷、脸不洗、发不梳,急匆匆直奔单位,灰溜溜钻进办公室。
大体上讲,自己的睡眠质量不甚理想,闹铃一响,接通思想,即刻了无睡意,有时甚至还提前醒来,拉过闹钟看看几点。然而,偶尔也发生奇怪的一幕:隔壁房间敲门嚷嚷,“你这闹铃,有完没完,还让人睡不睡?”哦,原来“墙内开花墙外香”,铃声远扬,闹醒了别人,没闹醒自己!
科技日新月异,闹铃与时俱进。早年用的是需要上发条的机械钟,睡前都得扭一扭。后来电子钟兴起,安装电池、开启开关即可。步入智能手机时代,白天黑夜,周一周日,精准设置,尤为便利。不过,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时候:咦,明明已设定闹铃,为什么就不响呢?错过了时间,既懊恼又纳闷,仔细探究,发现问题出在选错了日子,那得等到下周才响呢!
不由得感慨:现代,其实有时未必比原始靠谱。正如,越是信息化,越无隐私可言;正如,科学突飞猛进,今人却似乎少了古人的宁静与悠闲。几千年前的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清静的日子,用得着闹铃这个发明吗?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闹铃,有时也令人尴尬不已。于是回归传统,对同行的朋友说:“记得出发时叫上一声啊!”或者实行多重保险,在不同手机上都定个时间。东方不亮西方亮,大不了多心惊肉跳一次。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一位师友,工作上忙忙碌碌,却每年出一部书。见我讶异,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他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下乡途中、工作余暇在手机上写的。真不容易!今天我也不容易!这个周日,孩子上午下午都要上辅导班,我负责接送,听闹钟使唤起床,孩子学习期间,则在旁边游荡。
于是,择一角坐定,有了这段“食指尖上的文字”,有了这篇“手机随笔”处女作;于是,“食指尖上的文字”,与闹铃融为一体,见证着快节奏状态下人生的急促与文明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