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挥手自兹去
题记:古往今来,那些异乡人,客居赣州,眷恋这块土地,在这里辛勤耕耘。如他一样,每一个奉献者都不该被遗忘……
连日来,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一幅画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别离的人,即便看起来波澜不惊,面含微笑、平静淡然,只是轻轻地挥一挥手,可是,空气却是那般凝滞,周边的一切是那么动情,就连相伴的马儿,也禁不住萧萧长鸣。
人们常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说的是送别场面。如果满怀深情,心海却绝不会平静,心雨绝不会缺席,心灵绝不会分别。甚至,随着时空渐行渐远,两颗滚烫的心将如同拉伸的弹簧,有着更为强悍的吸力,更为恒长的相守。晨起暮息,不经意间,一枝花开、一声鸟鸣、一泓清泉,都将宛若一个个音符,触动记忆的闸门,打开绵绵思绪,引来落英缤纷。
我不知道,缘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然而,很多的相遇相知,似乎唯有“缘分”二字可以说得清、道得明、解得通。我与他,素不相识,从无瓜葛。他来了赣州,而我就在赣州,我们一起共事。因缘际会,相识相知,道理就这么简单!
他当然是一个个体,但他何尝又不是一个群体?翻开泛黄的史册,回首远去的过往,多少异乡人,因为种种机缘,来到赣州,播洒汗水,留下足迹。疏通赣江十八滩水道的虔州知州赵拚,传授理学的南安军司理参军周敦颐,以石筑城的虔州知军孔宗瀚,设计建造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建造建春门浮桥的赣州知军洪迈,郁孤台拔剑望长安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任信丰县主簿的大宋提刑官宋慈,任职赣州知州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出任南赣巡抚并传授心学的一代哲人王阳明,担任兴国知县的“海青天”海瑞……他们从不同的时代走来,告别故土,栖居赣州,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
这些年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一批批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年轻干部纷至沓来,开展对口支援,投身赣州建设事业。为着这块土地的芳华,为了这座城市的荣耀,他们在这里挥洒着热血青春,贡献着智慧和汗水。来来往往,赣州这块土地,因他们的默默奉献而更增丰采。
再精彩的驿站,既然都有启幕之日,也都会有谢幕之时。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例外,他也是如此。恍惚之间,他在这块“江南之南”的土地上耕作业已经年。虽然早已知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虽然也觉得他这些年实在是太累了,不妨歇一歇,让透支的身体得到休整,让兼顾不够的家庭有个照应,然而,当别离的日子来临,却仍然禁不住怅然若失。
“多情总是伤离别。”闲谈时,这北方飞来的鸿雁,偶尔提及南北文化差异,包括情感的表达。我想,文化有差异,真情无云泥,何况,客家民系本就是自北国而来。当客家先民从中原迁播到赣南,这里的灵山秀水,育得客家后裔温文尔雅的性情。别离之际,虽未必大碗喝酒,但轻轻抿上一口,同样会齿颊生香、目酣神醉。刚得悉他要离开这片土地时,一位憨厚的赣南老乡就不无感伤地说:“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因为,我们终将忍不住想您……”
我尽管感情内敛,却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会为一场猝不及防的邂逅而欣喜不已,也会为一出突如其来的分别而忧伤不止。过来人明白,一切终将逝去,唯有真情永存,铅华洗尽,骨感的只有真情。有真情才有温度,人生因有真情而酣畅淋漓。重情重义的土地,不会忘记为它默默耕耘的人们,同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定不要辜负一路同行的人。忘记一个人,难免不会忘记另一个人;辜负一个人,未必不会辜负另一个人。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把真善美传播开去,让正能量汇聚起来。社会呼唤真善美,人间需要正能量。如果说,我也算是一个有一点历史感、使命感的人,内修也罢,外治也罢,都必将注入情感,也必定情不自禁,包括一场离别,我的选择和状态概莫能外。
历史定格在这个平常的日子,时空聚焦于赣南大地。这原本是一个并不喜欢下雨的时节,凑巧的是,我生命中经历的许多大事,似乎常常与雨结缘。“天若有情天亦老”,既然苍穹也会老去,落泪也在情理之中。其时,我正骑着摩托车,行驶在章江之滨,忽然间大雨滂沱。正好,让大雨把我浇透吧!我在雨中穿梭,感受着一身清凉。一直认为,雨是穿越时空的,轻击我脸颊的雨,或许正是此刻他所在的地方飘来的云。
“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蓦地想起了这一遥远的词句。感谢古人,他们的生花妙笔,总是能够抚慰人的心灵,让人熨帖,让人温暖,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