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桓楚杀了鄂崇禹叔侄,又持刀回身,待要去杀姜文烨,只可惜姜文烨见机极快,已是远远躲了开去。他怒道:“烨儿,躲些什么?今日你我父子共赴黄泉,他日自有你大哥率兵来为我们报仇。到时夺了大商的王位,我们姜家便是天子之家,你我在地下也是与有荣焉。”
姜文烨却道:“父亲,孩儿今年才不过二十四岁,还未享受够人间之福,您便饶过孩儿吧。”
姜桓楚怒喝道:“逆子!”还待说话,周围的士卒却已围了上来。武成王急道:“快快阻止他。”众士卒闻言,纷纷向着姜桓楚扑了上去。
姜桓楚大喊道:“黄飞虎,他日我姜家富有天下,必要诛你黄家满门,以泄我今日之愤。”说罢,也不与众士卒缠斗,横刀于颈,刀光一闪,便软软地倒了下去。
武成王见状,忙退开士兵上前查看,却见姜桓楚已是死得透了。他怕再有变故,忙让士卒前去抓捕姜文烨与方少飞,姜文烨也不反抗,束手就缚。方少飞却是念动咒语,忽然便消失在了地下。
武成王眼见自己的抓捕只抓到了姜文烨一个活人,只得抬了三具尸体,押着姜文烨,回到了朝歌,向商王复命。
商王一夜未睡,与几位重臣都在九间殿内等待消息。看到武成王带着二位侯爷的尸体回来,众人都是大惊失色。但得知有法术高人相助,商王也是无奈,训斥了武成王几句,也只得作罢。
昨夜全城追捕东、南二侯,结果二位侯爷死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一番闹下来,怕是消息也难以封锁,终究会传回东鲁和南都。
东鲁兵精粮足,本就有反意,只是被朝廷关押了东伯侯姜桓楚,并无造反的借口,因此才暂时屈服。如今姜桓楚已死,东鲁再无顾虑,只要世子姜文焕不是傻子,便知道自封东伯侯,然后打出为父报仇的大旗,起兵伐商,这个几乎是无法阻止了。
至于南都那里,说鄂崇禹是被姜桓楚所杀肯定是没人信的,只要东鲁适当挑拨一下世子鄂顺,一场大乱也是在所难免。
多日以来,朝廷一直在避免刀柄之乱,想不到一时不防,多日布局已成竹篮打水。这般结局,令商王和一众大臣都有些沮丧。
武成王上前道:“大王,不知姜桓楚之子姜文烨该如何处置?”
商王有些不耐地道:“这等无用之人,杀掉便是,何须再问?”
子干却忽然上前道:“大王且慢,此人还有些用处。”
商王奇道:“此人乃是姜桓楚第三子,姜文焕自然不会顾忌于他,能有何用处?”
子干道:“大王,姜文烨虽然是第三子,却也是嫡出。姜桓楚正妻只有两子,除了姜文焕便是他了。”
商王道:“那又如何?”
子干笑道:“大王,若无姜文焕,这姜文烨当是东伯侯世子。如今姜文焕造反已成定局,但其辖下的四十万大军,终究会给朝廷将士造成不小的损伤,若能利用姜文烨除去一些,对朝廷也是不小的好处啊。”
此时商王已有些明白过来,点头道:“朕明白了,王叔你且继续说,看看是否和朕想到了一处。”
子干道:“是。臣觉得这姜文烨也并非毫无野心之辈,为今之计,大王不如下一道圣旨,封姜文烨承袭东伯侯的爵位,再放他回东鲁去。到时东鲁出现两个东伯侯,一个乃是嫡长子,却是自封的爵位;还有一个虽非长子,却有朝廷的封诰在手,东鲁之人肯听命于谁,却也是有些难说,但分化却是难免的。到时东鲁天有二日,自顾不暇,即便是起兵造反,也是难以尽全力了。”
商王道:“王叔此计大妙,只是怕姜文烨回去后与姜文焕合谋,共同为父报仇,却怕弄巧成拙。”
一旁的箕子却笑道:“此事大王不用担心,微臣自有妙计。”说罢,便将计策告诉了商王。商王大喜,抚掌连称大妙,忙让武成王去带姜文烨前来。
姜文烨战战兢兢地跟着武成王来到了九间殿,他夜里已被父亲之死吓破了胆,自忖今日劫数难逃,见到商王,忙叩首请罪求饶。
商王见姜文烨如此脓包,也是心中暗喜,便道:“姜文烨,你父亲谋逆造反,昨夜身死,也是咎由自取。朕念你年幼无知,如今给你个机会,就看你是要死还是要活。”
姜文烨听得还有活命的机会,忙道:“小人自然是要活,不知大王说得是何机会?小人无有不允。”
商王笑道:“只要你肯发誓效忠于朝廷,朕不但不杀你,还下旨让你承袭东伯侯之位,如何?”
姜文烨闻言大喜,作为东伯侯的第二顺位继承人,若说对这个位子没有过想法,那可纯粹是骗人的。今日知道不但可逃得性命,还能得到梦寐以求的爵位,也不敢迟疑,忙道:“谢大王的恩典,小人发誓永世世效忠于大王。”
商王击掌赞道:“好!既然你如此忠心,现在便为朕写下一纸效忠书,将效忠之话写下,再自承是你替朕诛杀了逆贼姜桓楚。只要你写下此书,朕立刻下旨封爵,还即日送你回东鲁,如何?”
姜文烨闻言大惊,他也是才智过人之辈,瞬间便明白了商王的用意。可惜商王这用的乃是阳谋,由不得他不答应。迟疑了良久,他道:“大王,此书一旦公之于众,那微臣......”
商王道:“朕向你担保,只要你效忠朝廷,这书便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如何?莫非你信不过朕?”
信你?当然信不过!不过眼下的局面,若是不写此书,怕是命丧当场,白白便宜了姜文焕而已。想了想,他一咬牙道:“谢大王,微臣愿写此书。”
商王闻言,心中松了口气,与子干、箕子相视一笑。
半个月后,朝廷传来消息,姜文焕果然如他们所料,一知道父亲的死讯,便立刻自立为东伯侯,并开始动员军队,调集粮草,准备西征,誓要为姜桓楚报仇。几乎与此同时,南伯侯世子鄂顺也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此时的姜文烨还在朝歌城,尚未动身回东鲁。倒不是商王不讲信用,而是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
姜文烨终究底子薄,若是一个人带着圣旨回去,恐怕他连东鲁的城门都进不去,就要被姜文焕找个借口杀了。商王是要他回去牵制姜文焕,而不是让他回去送死。因此,必要的准备自然是少不了的。
钱财、粮草、军队、谋臣、武将,一样都不能少了,更重要的是,派出去协助他的文臣武将,必须是完全效忠朝廷的,不然这些人送到敌营里去,万一投靠了姜文焕,那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蠢事。这一番准备下来,恐怕至少还需要半个月,姜文烨才能出发。
东伯侯就要起兵造反了,朝廷自然在军事上也要有所准备,这种天大的事情当然是瞒不住人,不到三天,满朝歌无人不知。
黄雪在馨庆宫听到春分讲起此事,顿时显得有些焦躁。
王后死了,东伯侯和南伯侯造反了,历史的发展竟然与电视剧里丝毫不差,即便是清楚剧情,也完全不是她可以阻挡的。
更可怕的是,如今战争将起,毫无疑问,西伯侯和北伯侯想回领地也是没什么希望了。天下四大诸侯反了两个,商王除非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放另外两个不安定因素回去。
这种规模的战争,三年五年不算长,十年八年也并非不可能。黄雪可是记得,按照电视剧里的发展,这仗可是一直打到全剧终的。
黄雪可是曾经拍着胸脯向姬昌保证,要助他早日回西岐的,如此的境况却实在是让人有些尴尬。
当日答应姬昌的时候,她可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会如此急转直下,实在是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可不管怎么发展,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接下来的几日,她分别给子干、黄飞虎送去了书信,让他们为姬昌求情,毫无意外,受到的都是拒绝和斥责的书信。
之后,她又当面向商王求情,结果证明商王的脑子也没有进水,换来的也是一顿斥责,实话实说,这顿斥责挨得一点也不亏。
黄雪其实早已知道这样行为必然换来这样的结果,但她没得选择,姬昌救了苏家一家的性命,那可是天下皆知的。
这个时候她必须站出来替姬昌说话,明知是傻事也得做,否则,不但她苏妲己背上个忘恩负义的恶名,远在冀州的苏护都会受到牵连,官场上的互相扶持,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这几顿训斥倒是没有白挨,子干和黄飞虎虽然对她的行为表示不满,却对她的知恩图报赞赏有加,商王想必也是如此想的,否则的话,后妃干政,肯定不仅仅是一顿训斥那么简单。
挨了几顿骂,心情多少也有些郁闷,但此时黄雪最担心的,还是事情以后的发展。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程序走,她即使已经改变了炮烙和酒池肉林的剧情,却也终究难逃商朝被灭,商王自焚,她也死于非命的结局。
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她实在是无法做到什么,如今在这王宫之中,她身份虽高,却也是处处套着枷锁,到了今日,她便是想见姬昌一面也是困难了。
这也让她清醒地认识到,在这王宫之中,她能够影响的,只是炮烙或者酒池肉林这些小事,对于天下大势,她却是丝毫也不能改变的。
不行,不能这么荒废时间了,她必须想些办法,改变这段历史。既然自己在宫中如此束手束脚,那便只能将希望放在别处了。
这个世界可不只有俗世的权力,还有仙人仙法,既然自己的想法无法通过朝廷来实现,那就只能依托这些超脱于世俗的东西了。
如果自己能够找来些仙人做靠山,甚至自己学会仙法,那想必也不会如此的无力了吧。
自从冒出了这个想法,黄雪的心也不可抑制地躁动了起来,对啊,既然来到了这个精彩的世界,不学习一些仙术仙法,那未免也太过可惜了。
而想要见到仙人,学会仙法,待在这宫中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此时已是暗暗决定,她要逃出这王宫,去宫外寻找改变历史的契机。
至于她逃走之后,商王那边会怎么想......对不住了,大王,臣妾不能这么等死,臣妾要求为你我,为大商,都谋求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