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如果元始、太上二圣若是知道,这位多福师侄口中高喊着不甘心,行动上却是稳健不出,只怕非得吐三升老血出来。
在元始、太上拜访碧游宫的三个月后,西方教定光佛因不堪西方二圣门下的“欺压”,又因为二圣互相推诿,不肯收于门下,无法解决出身问题。
所以,他偷偷率百余众同门,在燃灯的指引下,投了昆仑玉虚宫。
西方教大怒,使药师、弥勒率弟子前往讨要之。
至昆仑山,却为南极仙翁所率阐教弟子所拒。
双方激战于昆仑山脚,仗着准提圣人赐下的七宝妙树,弥勒尊者大显神威,阐教弟子皆不能敌。
元始天尊至,以一人敌一群,西方弟子皆被生擒。
西方二圣惊。
于次月亲往昆仑讨说法,指责元始天尊不该以大欺小云云,言未毕,老君骑牛而至。
二圣至此皆缄口不言,最终元始放药师,压弥勒于华山脚下百年以儆效尤,西方教弟子悚然而惊。
有截教新投弟子疑惑不解,为何西方二圣见老君至而不言?
后得旧弟子解惑,始知昆仑圩之战西方惨象,以及截教此战的威名。
至此,截教投入西方教的弟子,除了几个反思至深,奴骨已生,婢心已成的门人外,多数都蠢蠢欲动。
而到了这个时候,二圣始知自己当初犯下了大错,当即召集诸弟子,表示愿意将他们收入门下,充作亲传。
可惜至此时,截教新投弟子人心已散,对于二圣的“慷慨”更觉警惕。
真传弟子弥勒都在华山受过,这西方圣人亲传弟子,实在是太不值价了啊!
可一旦成为亲传弟子,再想改投别家,那可就是大罪了。
不过,此次二圣加强了防备,诸弟子屡次逃亡,皆未能成功。
这让截教新投弟子更加心忧,更有传言此次西方教广收弟子,只为填那封神榜。
传谣者言之凿凿,说二圣各七十二个名额,共计一百四十四人,将从截教新投弟子中产生。
众人无不咒骂定光仙,及三普(普明、普净、普光),盖因此四人就是撺掇诸弟子叛截投西的罪魁祸首。
眼看诸弟子敌对情绪越来越浓,二圣忧心忡忡之时,有截教原外门弟子法戒献计:“为表慎重,收徒之时,请诸圣观礼以定名份,可稍安人心!”
按照法戒的说法,毕竟封神榜名额只有一百余个,而弟子却有八九百之众。
就算全部上榜,也不过八分之一不到,若能郑重其事的收诸弟子为亲传弟子,让天下皆知二圣诚意,想来这里面应有甘愿上榜救教之人。
二圣闻言甚觉有理,当即招诸弟子来见,告知收徒观礼之事。
那准提圣人临时起意,说起封神榜之事,并许诺上榜者可为正传弟子,并请诸圣观礼作证。
见识了当初灵山脚下,截教弟子慨然上榜的勇毅,他原以为如此“重赏”之下,必有“勇徒”,谁知等了许久,一片死寂。
最终,二圣只能在法戒的建议下,同意先不选拔,等收作亲传弟子,诸圣观礼过后再议。
他们此时只顾着高兴,却不知截教弟子已是一片惶然。
能够“反思”的家伙,原本在截教中都是一群“聪明人”,深谙弃义偷生之道。
虽然那名额只有一百四十四人,但八百多弟子早已人人自危,无不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上榜丧命。
于是,等到诸圣观礼收徒之际,因为通天教主拒绝前来,故以法戒为首的百余名弟子尽数哭诉老君脚下,求大师伯收留。
西方二圣大惊,直斥法戒无耻,却为老君相护,又有元始、女娲劝阻说和,最终,老君收法戒等百人入门中。
至此,西方教虽然还有截教新投者七百余名,但包括三普在内的铁杆反思怪,都已然道心动摇,舍利无光。
随着弟子瓜分完毕,四圣约定的佥押封神榜的日期也渐渐接近。
次年,四圣再至紫霄宫,共签封神榜,因为截教人数已定,且由多福真君的圣境分身代师佥押完毕。
故截教并无人到场,唯四圣共商佥押。
虽然明明弟子已定,但元始、太上却不断拖延,榜上姓名足足议了整整一年,方才佥押完毕。
据说,签榜期间,太上、元始频频放神念往人间察看,最关注的当属鸿蒙岛和灵山这两处。
可惜到最后,也没有任何动静。
这让西方二圣懵逼颇甚,直至最后从元始“又被那小贼戏弄了”的愤慨之语中,隐隐听到了一丝痕迹。
不过……虽然经历了无数曲折,本次封神榜总算是佥押成功了。
据说,诸圣刚刚佥押完毕,天地号哭,血雨倾盆,日月无光,异象连连,都预示着此次封神大劫的不凡。
从始至终,道祖鸿钧都不曾露面,这也加重了诸圣的忧心……
不过,随着封神榜姓名已定,这一场大劫也拉开了序幕。
……
东海鸿蒙岛。
闻仲正驾着云头赶往碧游宫。
刚刚去多福宫拜见大师伯多福真君,却发现宫门紧闭。
在宫中清修的麒麟师兄告知,大师伯往碧游宫开店去了。
闻仲不得不又拨转云头往碧游宫来。
他如今在老师金灵圣母门下,已修行了百多个年头。
在老师各种灵药仙果的帮助下,他于四十岁上下,突破了神仙境界。
只不过自此后,再无寸进!
据老师言,自己修仙机缘不足,原本只能得人间富贵,如今能入神仙境界已是侥幸!
所以嘱他出岛,辅佐明君,开创盛世,积累善功,以寻破境的机缘。
不过,在此之前,金灵圣母却让闻仲先来拜见大师伯多福真君,问一个前程……
故而他才来到了多福宫,得知人不在又匆匆赶往碧游宫外。
等到了山顶碧游宫附近,闻仲按下了云头。
按照师门规矩,碧游宫方圆五里内,门下弟子不得腾云。
当然,这并非一条强制遵守的规矩,只是表示对圣人驻锡之地的尊敬。
不过,除了那些有急事,或者天生就莽撞的弟子外,就只有大师伯多福真君好象最不在意这一条。
闻仲做为行事最规矩的三代弟子之一,自然不会违背。
他一路顺着玉道缓缓而行,刚转过一片玉树林,却听一人笑道:“这不是闻仲贤侄么?怎么有暇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