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年底了,1779年的初雪将天津城完全笼罩在白茫茫中。
历时三个月的谈判终于结束了,实际上张恨雪之前向乾隆帝所提的那些条件都一一实现了,无非是在措辞方面更加照顾我大清的面子而已。
对于特鲁琴来说,对于想要达成的条约从来都是在签订之前已经暗暗完成了,这些日子,得知取得这样的成果后,还在伊犁的乞塔德也作出了指示,让特鲁琴麾下所有的国营、民用腾吉斯船只全部来到大清运输人口。
目前已经全部运完了,由于他们在济州岛、琉球群岛琉球、台北修建了大型的人口转运基地,就能将大量的人口在条约签订之前运到这两个基地。
具体方面,他们在川东鄂西运输过来了大约十万户、四十万人口,从关东地区运过来了大约六万户、三十万人口。
这些人别的不需要,但是绝对需要大量的粮食,幸好一来他们在关东地区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并且还有朝鲜王国、日本王国两个藩属国每年的供给,倒是可以让其一直坚持到全部转运完毕。
除了这些,他们还在盛京城、辽阳城、东京城将那里的满洲贵族搜刮一空,特别是在举行秋榷已历百年的东京城赚的盆满钵满,加起来起码有五百万两白银。
另外,为了赎回那些被俘的大员、将领、士兵,清廷又不得不花费了另外五百万两白银。
张恨雪的谋划不但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还带来了巨额财富,这倒是乞塔德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清国远比明国富庶。
如果让明廷一下拿出五百万两白银,特别是在明末,那显然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乞塔德毕竟骨子里是一个汉人,他显然知道自己从清国那里拿的越多,清廷对内的压榨就越多,于是最终只要了五百万。
而对于清廷来说,他们又不得不支付这笔钱财,在关东,大约有十余万满洲贵族,在内地则有大量的方面大员和将领、士兵被俘,如果不将他们赎出来的话,势必会在境内造成轩然大波。
此时还是乾隆盛世,就算国库里没有,依着他们远比明国皇帝多得多的手段,也能很快从民间筹措到。
如果到了清末,估计就没有这个便利了。
对于这些人口,乞塔德也有指示,这些人一开始全部转运到河仙镇,然后在那里留下一半人口,这就是四十万人,剩余的十万人迁到东印度总督辖区,十万人迁到南非总督辖区。
二十万则迁到本土。
留在河仙镇的四十万人中的一半则是为即将拿下的苏拉威西岛、帝汶岛、澳洲做准备的,对于河仙镇来说,他距离大清如此之近,可以慢慢迁徙过来,不需要一下留下这么多人口。
而在远东,在还没有签订条约之前,特鲁琴就率先登陆了海参崴和库页岛,由于将东海女真、野人女真的大酋长全部握在手里,也逼迫他们向库页岛迁徙了一些人口。
同时将一部分辽东移民也前往那里,对于人口的成分,对于现在的特鲁琴来说,什么种族、什么信仰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君不见后世整个远东地区几乎所有的人都讲着俄语吗?
而且,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那些加盟共和国,无一例外都对俄国抱着尊敬乃至崇敬的心情,那还是在俄国人强迫他们信仰东正教的前提下形成的,面对着更为宽容,但武力又更为强大的特鲁琴,还是面容与自己相似的特鲁琴,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服从管辖。
年底,特鲁琴终于与清廷在天津达成了条约,双方的代表也进行了签署,特鲁琴的代表自然是张恨雪。
条约的内容如下:
第一条:清国已经“剿灭”了白莲教大起义,为了宣示我大清的恩德,清廷对这些人采取了宽宏大量的措施,将他们全部发配到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
当然了,他们是用船只运往东北的,而船只是特鲁琴人出的,至于具体运到哪里,黎民百姓是不知晓的。
第二条:特鲁琴帝国与大清帝国皆为姻亲之国,乾隆帝将固伦格格舒舒下嫁给特鲁琴高官张恨雪,而乞塔德为了匹配这桩婚姻,也将张恨雪收为义字,赐姓邓,改为邓恒学。
颇有诗意的张恨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浓浓儒家意味的邓恒学。
第三条:双方互相在对方国都派遣大使,并在主要城市设置领事馆。
清人对于这一套显然是懵懵懂懂,但对于特鲁琴来说,有了各地的领事馆,就能暗中或大大方方策划移民事宜了。
第四条:清国开放旅顺、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广州、钦州为通商口岸,而特鲁琴则开放香港、海参崴、鸿基、头顿、新加坡、宿务、加尔各答、卡拉奇、旺布(德班)为通商口岸。
实际上,对于清廷来说,他们现在没有任何能力能航行到这么远的地方,更不用说特鲁琴本土了,实际上是单方面向特鲁琴开放。
当然了,为了照顾我大清的面子,不得不这么写。
第四条:在以上通商口岸的进出口商品双方都实行5%到20%不等的关税,这一条倒是清廷所在乎的,能够从进出口商品里捞取关税,他们巴不得,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如何。
第五条:为了让特鲁琴帝国在远东立足以对抗俄国,大清帝国永久租赁海生崴、库页岛给特鲁琴,实际上就是割让,因为租金为零。
第六条:为了安抚清廷以及照顾十全老人的颜面,虽然此时清国已经意识到人口过多的问题,但要在明面上将人口大量转出那也是不行的,不过特鲁琴自有办法。
他们在条约里许诺,每年年底双方在天津对账,每年移走的人口按照一个人十两银子的价格计算在关税里,特鲁琴方面酌情减免或增加,对于大清帝国来说,他们并不知晓关税高低的影响。
对于他们来说,为了尽快解决财政问题,关税越高越好,反正他们会在海关一次性收足,至于卖不卖的出去就不理会了,虽然清廷这么做,但为了市场问题,特鲁琴人也不会让自己商品的关税太高。
最后进过详细计算后,干脆从关税高于10%的关税里直接拿出一笔银子对他们进行补偿,以让己方商品关税不高于10%,这倒是让清廷省了许多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虽然那制订了关税,但能不能完全收上来绝对是一个问题。
第七条:特鲁琴帝国以额驸之国的名义每年向清廷内务府缴纳一部分贡品,比如特鲁琴的武器、高头大马、工业品等。
这在一般人看来显然是一项屈辱,不过对于乞塔德来说完全不是事,特鲁琴帝国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清国的人口,区区一个额驸的名义以及少量供物能换来这些完全值得。
条约签订后,清国上下都认为是己方占了便宜,只有少数参与谈判的官员知道究竟,这些人显然得到了皇帝的封口令,是不会轻易泄露出去的。
而得到这个结果后,特鲁琴内部自然是一片欢腾。
中转到琉球、台北的白莲教徒开始向河仙镇转移了。
此时,舒舒格格、王聪儿两人已经偎依在邓恒学身边了,不过这些白莲教徒到底如何转移却是一个大学问。
所谓的“白莲教徒”中,真正的教徒只有一半,而其中香主(负责一个县,长老负责一个府)以上者不超过百人,包括军队中把总以上的人物不会超过三百。
这些人全部被安排在两艘有着豪华房间但却是即将退役的腾吉斯里,表面上看来是特鲁琴人在优待这些人,当大队行经台湾海峡时,骤遇一阵大风浪,一下船只就失去了队形。
等船只走出海峡时,邓恒学才知晓这两艘船失踪的消息。
当时邓恒学正站在一艘博格达的甲板上眺望远方,无论是舒舒格格还是王聪儿,望着自己英俊潇洒的“夫君”,自然是幸福万分。
一艘赛音号赶了过来,然后就向邓恒学汇报了这个消息,舒舒格格自然丝毫无感,但对于王聪儿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
邓恒学劝道:“我本来安排他们搭乘最好、最舒服的船只,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
然后将她揽在怀里轻声抚慰不已。
一旁的舒舒格格却有些明白了,他看到邓恒学在抚慰将头部靠在他肩膀上的王聪儿时,嘴角竟然露出了一丝冷笑。
这不禁让她有些不寒而栗。
来到河仙镇后,先期回到这里的阿莎来夫妇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移民很快就分配下去了,此时,整个河仙镇的人口已经直逼两百万,但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完全能消化这些人口,这里的水稻能够一年三熟,加上特鲁琴科学院育种中心的稻种,产量远高于此时的大清以及南洋各处。
加上河仙镇的工矿业、造船业、航海业、橡胶林、金鸡纳树林都需要接纳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很快就撒下去了。
按照之前的规划,一旦新的移民到来,就会将这里的移民陆陆续续转移到还没拿下的苏拉威西岛、帝汶岛乃至澳洲去。
而邓恒学不出意外娶了大清格格,也让那个传闻得到了证实,阿莎来夫妇也不会以总督夫妇自居,一切按照邓恒学说的办。
很快,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