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里克王朝时代,沙皇曾经在萨拉托夫--沃罗涅什--库尔斯克一线修建了大量用以封锁克里米亚汗宫入侵大军的堡垒。
罗曼诺夫王朝时代,随着国力的增强,他们更进一步,将防线前移到更南的苏梅--哈尔科夫--顿涅茨克一线,修建的堡垒、边墙、壕沟更多,号称俄国版的“万里长城”。
拿下沃罗涅什一线后,特鲁琴并没有废弃那些本来用于防范克里米亚鞑靼骑兵的大大小小的堡垒,而是在这些堡垒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大量的碉堡。
对,就是碉堡,在面临俄国边境的地方,修建了几千座碉堡,碉堡群蔓延在整个北部边境线上,非但伏尔加河以西的地方有,就连东边的奥伦堡省的边境线也有。
碉堡群长约几千里,宽约二十里,都布置在关键地方,碉堡群里拥有机枪、手榴弹、短管火炮,各做碉堡之间的距离正好在机枪的射程之内。
每排碉堡群之间则是用草袋子堆砌的矮墙,后面同样是以步枪、机枪、短管火炮、迫击炮、野战炮组成的密集火力阵地。
实际上,乞塔德还是太过持重了。
就在波兰的战事打响时,经过昼伏夜出的俄国农奴兵已经抵达了那道防线上!
与乞塔德估计的差不多,这次俄国人可谓是倾巢而出,他们动员了高达六十万的农奴兵,正规军则在后面跟着,铺天盖地扑向了这道防线!
对于农奴兵来说,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的功劳没有被军官霸占,就有获得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平民的可能,但大部分人只是简易消耗品,几乎没有这个机会,服兵役,对于农奴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俄国东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战时,他们被允许喝上满满一瓶伏特加,然后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就开始冲锋了。
虽然人员众多,他们在中途中拥有重新装填弹药的机会,但对于因为酒精的作用已经有些晕晕乎乎,并异常亢奋的农奴兵来说,打完一发子弹后多半不会重新装填了,而是冲上去与敌人拼刺刀。
他们是不怕死的,这一点在罗曼诺夫王朝崛起后参与的历届欧洲战事里早就得到了证明,他们的兵力一般来说远多于欧洲各国,而且都是义务兵,依着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前半世纪欧洲各国普遍火力堪忧的状况,战术、训练、火力稍微占优的对方在人海战术下完全没有优势。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最心有余悸的不是遇到了奥地利名将道恩和劳东,也不是法国,而是俄国人!
他们的东普鲁士一度被俄国人全线占领,首府柯尼斯堡也曾沦陷,全城还遭到了洗劫,如果不是俄国将领的昏庸,没准早就打到柏林城下,让腓特烈俯首称臣了。
不过他们遇到了有些逆天的特鲁琴军。
在西线战场上,库图佐夫一气投入了四十万农奴兵,自己带着十五万正规军再后面跟着,在动线则投入了二十万农奴兵,陆军中将吉尔迪科夫同样带着十五万人在后面跟着。
这便是八十万大军!
沙皇若是早有这样的决心,恐怕特鲁琴也不复存在了,不光是特鲁琴不复存在,恐怕整个波兰、普鲁士、乌克兰、黑海沿岸都被他们拿下了!
历史的转折点是彼得三世的上台,他是坚定的亲普派,是腓特烈二世的铁杆粉丝,在明明取得了大胜的情况下突然终止了战争,让腓特烈二世获得了喘息之机。
如果是他那同样出身于德意志,但头脑精明得多的老婆叶卡捷琳娜,普鲁士早就亡国了,腓特烈大帝的称号也会不复存在了。
在获得了整个波兰和普鲁士的人口、工匠、科学家后(值得注意的是,俄国人虽然是农奴制,但他们对于科学同样重视),恐怕就能俯瞰整个欧洲了。
但彼得三世阻止了这一点,特鲁琴的崛起则完全阻断了这一点。
乞塔德的策略实际上奏效了。
特鲁琴帝国的火器虽然大大占优,但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弹药消耗太快,虽然早就步入蒸汽时代,但如果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那么他们火力上的优势就会大大降低。
而且,欧洲的科技除了特鲁琴以外目前领先全球,还在特鲁琴的刺激下加快了科技进程,不光是英国、法国、普鲁士等国快速进入蒸汽时代,连一向慢半拍的沙俄帝国也进入了这个时代。
虽然效率偏低,但毕竟是蒸汽时代啊。
至于特鲁琴,虽然在蒸汽时代还是领先一步,但想要在一场面对近乎百万大军的战事里备足足够的弹药也是一件挑战巨大的事情。
自从拿下沃罗涅什一线后,乞塔德早就考虑到了倾国而来的情况,除了重修蔓延几千里的防线,让沃罗涅什成为前线的军工中心便是重中之重。
蒸汽时代,想用铁壳子弹难上加难,他只能大量使用铜壳子弹和炮弹以利用铜料更好的延展性。
俄南平原一带,铜矿资源并不丰富,不过原属于哈萨克地区的阿克托别却有着大量出产,最近三年,那里出产的铜锭被大量送到了沃罗涅什,保证了战事沃罗涅什子弹弹壳的海量需要。
另外,印度的硝矿、各地通过冶炼硫铁矿得来的硫磺也大量运到了这里,如果之前他们没有开通阿玉奇运河以及打通各省省府之间的干线铁路,由于产量偏低,就算沃罗涅什的弹药工厂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满负荷生产,也不可能满足像炮弹、子弹、手榴弹这样的海量需求。
对于特鲁琴帝国来说,虽然在历次战争中占优,但显然也不是绝对的,而沙俄帝国就是压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他们真用海量人口来进攻,帝国还真不一定抵挡得住。
不过,从来就有未雨绸缪习惯的乞塔德提前谋划了一切。
特俄战争打响了,俄国真是倾国而来,正面战场就用上了五十五万大军!
沃罗涅什的上空满是黑烟,一方面是还因为前线大量的火炮、步枪、机枪、手榴弹在发射时形成的,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沃罗涅什的各大工厂正在真正的二十四小时满负荷开工!
对于只要喝上一瓶酒就能毫不畏死地往前冲的农奴兵来说,没有什么比充足的弹药更重要的了,而且,枪支、火炮也有可能在战争中损伤,也需要及时补充。
延世太就是在一家制作机枪子弹的专门工厂当学徒,当他刚刚抵达这里时,就被这里的环境惊到了。
这是一家规模在沃罗涅什位居前列的大型工厂,工厂内部又分成了好几个车间,后世有的诸如压延机、剪板机、锻压机、成型机、组装机都有,不过像成型弹壳里装填火药这种工作显然还只能用大量的人工来进行。
战事紧急,在萨拉托夫高等技工学校学过机械操作的延世太显然没有机会来跟着有经验的师傅来操控那些大大小小的用蒸汽机来控制的机器,只能跟着他人一起在铜壳子弹里装填弹药。
而在火药工厂,同样也是热火朝天,时下特鲁琴人的火药配方与欧洲的几乎差不多,区别就在于硫磺、硝粉、碳粉的纯度了,对于化工工艺技术傲视全欧洲的他们来说,制作出来的三者质量和纯度显然同样高于欧洲。
质量和纯度越高,就能在同样份量弹药的前提下达到更大的威力,加上特鲁琴煤钢复合体出产的枪支、火炮在添加诸如锰料等辅料方面的日益成熟技术,又能做到在同等重量下的枪炮可以装填份量更足的炮弹和子弹,威力也更大。
特鲁琴的机枪显然还有很多缺陷,一场战役后一架机枪估计就报废了,故此,机枪制造厂,也在开足马力批量出产机枪。
战事已经过去十日了,虽然伤亡极其惨重,但对于虽然已经是俄国前几名既开明,又对枪炮弹药制造颇为熟悉的库图佐夫来说,用六十万农奴兵总能将特鲁琴人的弹药消耗殆尽吧。
他是知道的,一旦发动了战争,就是俄国人唯一一次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若是错过了,那么俄国从今以后将永远匍匐在特鲁琴脚下。
这样的情况,是血液里已经融入了大量西征蒙古人血统的俄国人不能容忍的,他们可以容忍西方欧洲人对他们“蛮夷”的嘲讽,但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在战场上一败再败!
信息差,这就是乞塔德为了应付这一场迟早到来的倾国大战取得的先机。
沃罗涅什的天空,乌沉沉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儿,看起来一时半会还不会散去。
俄国人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他们不大怜惜农奴兵,但也不会一股脑几十万蜂拥而上,而是一个团一个团派上去进攻,他们自然无法突破乞塔德苦心孤诣打造的那条防线,不过也让战事变得旷日持久起来。
这几日,冬日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雪来临,这样农奴兵们在近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风雪似乎掩盖了一切,雪花也是鹅毛似的一大片一大片,整个视线都被盖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