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黄河到了鹯阴渡口这里,水面变得开阔,水势变得平缓,正是渡河的好地方。

偏偏这里,还有一座小山突兀而起,成了一个天然的军事堡垒。

登上这座小山,渡口周围数十里,一览入眼。

黄河西边,可以看到不少牛羊,还有牧民骑着马,绕着羊群跑,同时传来隐隐的犬吠声。

那些稀稀拉拉立着的类似圆顶草垛,其实是贮青料塔。

黄河的这一边,则是一大批耕牛拉着八牛犁在翻地。

山前下有一条沟,就是渡口大道。

渡口大道的尽头,一条浮舟搭成的宽阔浮桥横跨东西两岸。

它的两边,还有两条由羊皮筏子组成的小浮桥作为辅桥。

“姊夫你看,许二娘的计划是,这大河西岸暂时不要大动,可以先撒些苜蓿种子,做一个半圈养的草场。”

“我们先要开垦的,是东岸这一大片……”

张家小娘子板着小脸,正正经经地给冯君侯做介绍。

冯君侯一看她这小脸,就知道她是生闷气了。

当下招了招手,对着亲卫喊道:“拿把油伞过来,没点眼色!”

离得远远亲卫连忙爬上来,递给冯君侯一把伞,然后又很快地消失在山腰。

冯君侯打开了伞,举到张小四头顶,然后又关心地说道:“四娘,看你脸上都出汗了,来,我给你擦擦。”

明知道这家伙是居心不良,但张家小娘子绷着的小脸终是绷不下去了,她咬着牙,踢了他几脚,忿忿地骂道:

“死没良心!死没良心的!”

冯鬼王身材高大结实,张小四的拳脚不如关将军那般厉害,再加上又不是下了狠心踢人。

冯鬼王咧咧嘴,“哎呦”两声,就当是给张小四一个面子。

两人正在打情骂俏,亲卫又引着人到山上来。

“见过君侯,见过张娘子。”

许家二娘和李同夫妇两人,低着头一起行礼。

冯永点点头,伪装成正经人开口道:

“起。李许氏,这次叫你们过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这东岸的开垦情况。”

说着,他指了指山下,“从这里一直到祖厉,大约能开出多少荒地,算过吗?”

许二娘穿着从南乡流传出来的窄衣紧袖,从鞋子到裤腿,还沾了些星星点点的泥巴,一看就是个干实活的。

只见她捋了一下鬓发,似乎是借此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这才缓缓开口道:

“敢问君侯,包不包括大河西边?”

冯永闻言,又看了一下黄河西岸,“既然大河西边暂时不动,自然是不算在里头。”

许二娘点了点头:“若是不包括,从渡口一直到祖厉县,大约可开出三十万亩良田。”

“三十万亩良田?你确定吗?不是中田?”

这个数字略超出冯永的意料。

许二娘点了点头,肯定道:“回君侯,确是良田。这三十万亩里,有七万余亩,是早年开出来种竽头的,所以今年就可以直接耕种。”

“有十万余亩,需要先种豆类,第二年再种粮食,最后十万亩,要先种苜蓿肥地,让生地变成熟地,后面再种一年豆类,最后才能种粮食。”

“但只要能种粮食,最后皆能成为良田,妾可以保证这一点。”

许二娘说的这些,是兴汉会开荒的基本流程。

而这一套流程,要从当年复垦汉中,冯永当上汉中的典农校尉丞起算起。

冯家庄粮食大丰收,每亩比别家多打了不少粮食,再加上曲辕犁和八牛犁的推出,冯郎君在那时可算是耕种行家。

半生半熟的田地,先种豆类,第二年再种粮食,可以让粮食长得更好一些。

到汉中复垦的人家,不少人半信半疑地试了下,然后第二年就纷纷竖起大拇指,觉得冯郎君是好人。

这股潮流就是从那时候兴起的。

然后嘛,过了两年,丞相南征,兴汉会成立,借着会里权二代的关系,还有毛料这个新鲜事物,冯会首几乎垄断了大汉境内的豆类。

特别是菉豆,被兴汉会搜刮一空,然后运往南中,支援南征大军。

也就是借着南征这个机会,兴汉会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

这一波操作下来,别说是外人,就连兴汉会内部,都觉得冯会首简直是深谋远虑。

先前还有人暗笑他把那些耕种技巧傻傻地公开出来,哪知人家却是早有预谋。

但不管怎么说,新开出来的荒地,或者是田地轮种时,种一些豆类,第二年耕种的时候再撒些家肥,粮食总可以多收几斗,这就是好事。

于是这种耕种方法就成了大汉种地的流行做法。

至于种苜蓿,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年秃发阗立闯沮县交易场,要不是身上带了苜蓿种子,哪有那么容易得到冯郎君的真诚友谊?

开草场圈养牲畜,贮青料必不可缺少,想要贮青料,那就要有足够的草料,想要足够的草料,苜蓿则是必备之物。

同时苜蓿也有改善土地肥力的能力。

皇家现在能躺着吃红利,那还是要从皇后独具慧眼,无比大气地把汉中冶所属的数万亩皇庄借给冯郎君种草料说起。

这份人情,对于初始创业的冯郎君来说,不可谓不大。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以前的兴汉会,还是现在的校尉府,所有的强有力扩张,那都是建立在供应充足的基础上。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牲畜。

人要吃粮食,牲畜要吃草料和豆类。

牧场开到哪,草场就开到哪,草场开到哪,苜蓿就种到哪,这是最基本的。

冯会首这么多年没回锦城,但只要他开口要什么,会里的兄弟就是卖了底裤都要支持。

这些年来,也不是没人想过勾搭兴汉会里的核心人物,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不单单是因为冯鬼王现在的地位,权势,以及能给兴汉会带来的好处等等,众人心里的敬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毕竟任谁事后回头看看,心底都会冒出一股寒气。

身在局中这么多年而不自知,都是事后才突然发现,原来有好多东西,兄长从一开始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布置好了。

所以跟兄长跳反这种事情,那真是需要视死如归的勇气。

毕竟跟一个擅长至少提前几年就开始挖坑的阴逼作对,对于兴汉会里那些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来说,还是太过困难了些。

当然,别人怎么想的,冯君侯不清楚,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这三十万亩,拿十万亩种粮食就行了,剩下的二十万亩,先种豆类。”

说着,冯君侯又看向张星忆,“回去以后,四娘就拟份公文出来,立好规矩。”

张星忆点头,表示明白。

十万亩的良田,听起来很多,但粗略算一下,也不过能是让一千来户人家一年到头吃饱肚子,同时还能有些剩余,搞点副业之类。

校尉府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耕地,这是大汉丞相说的。

冯君侯表示,这个逻辑……非常完美,他举双手,以示赞成。

再说了,明年这个时候,校尉府至少会多出一万六千头可使役的骡子,再加上战马,豆类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

所以这个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还有大河西岸这一片,就暂时开成草场吧,耕地就算了。”

冯永转身向西边看去,略有起伏的荒原北边,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似乎隐隐能看到长城。

虽说此时的陇右还算是水草丰茂,但过了黄河,越是往西,肉眼就已经可以看出水土的变化。

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那一片荒原,留着当草场,比开发出来当耕地好,就算是给子孙留点可以折腾的环境。

许二娘略有诧异地看了一眼冯永,似乎不明白为什么冯君侯要限制耕种,不过校尉府治下的牲畜保有量极大,豆类几乎是与粮食同等重要。

再说了,后方一直有粮食运过来,所以种豆类也不是不能理解。

所以她应了一声:“诺。”

冯永说完了话,看了一眼张星忆。

张星忆会意,接着开口问道:

“李郎君,今年的畜蜂规模,较去年如何?”

仅仅是两年时间,手工印刷的应用就以极快的速度在兴汉会内部推广开来。

光是几个学堂的试卷,军中的小报,校尉府和越巂郡的各类政令传达,就让蜂蜡极是吃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冯永出任凉州刺史,蜂蜡的需求量更是会暴增。

毕竟用惯了手工印刷,谁还愿意去手抄?

容易出现错漏不说,最关键的还是效率不高。

阿梅把手工油印机弄出来以前,从校尉府传到县,再从县传到乡,最后从乡传到亭,到里,所有公文都得一份一份地抄。

县要是抄错什么,乡里再抄漏一点,那么传到亭和里的时候,变成相反的政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手工印刷,只要抄一份,就可以直接印上百份。

战争,打得不单单是国力和资源,还要看动员效率、组织能力等等。

冯鬼王殴打曹大司马,除了靠出其不意,先进兵种等,校尉府将士以强大的组织能力,顶住了前期巨大压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所以影响校尉府组织效率的蜂蜡,也算得上是一个战备物资。

校尉府有什么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晚宴,才会抠抠搜搜地点起几支蜡烛。

平时都是点的油灯。

冯家也不富裕啊!

就连张家小娘子,以前还可以用蜂蜡制作的蜡烛炫富,现在都不得不点起桐油灯。

生活质量下降了,张家小娘子肯定是不满意的,所以她要努力提高养蜂规模。

李同也不知是不是感觉到日头太大,抹了抹额头的汗:

“回张娘子,今年虽说是新扩出去了一些蜂群,但在一个月前,蜂子遭到虫害,所以,所以……”

张星忆一听,小脸就是沉了下来。

不争气的家伙!

一点也不给我长脸!

没出息!

……

倒是冯君侯,深知这养殖风险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就是普通的富足之家,也只能是零星散养。

当下连忙打了个圆场,“天灾虫祸,非人力所能预料,此事倒也不能全怪你,但以后须要细心些,注意那蜂箱周围。”

李同连忙应道:“是是是,小人明白,小人回去后,定亲自安排下去,带头把所有蜂箱都检察一遍。”

如今的李郎君,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手里还有些小权势,怎么说也算是个体面人。

更别说他以前经历的种种,对现在的小日子更是珍惜,哪敢有一点炸刺?

张星忆哼了一声,不过倒也不好再说什么。

冯永又问了一些校尉府治下的养殖之事,了解完情况,又吩咐了一番,这才让李同夫妇俩下去。

“行了,这李同做得也算是不错了,没必要这般生气。”

冯君侯看到张小娘子仍是不悦,便开口说道。

至少在肉食供应这方面,校尉府是不缺的,李同也算是有功劳。

“什么不错,夜里我连蜡烛都点不上,那也叫不错吗?”

张家小娘子蛮不讲理地说道。

“咱们要讲理嘛,谁不知道大汉的蜂蜜,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张家小娘子手里?”

冯君侯避开蜂蜡不谈,来了一招避实就虚:

“这蜂蜜,可比红糖还要贵。光是蜂蜜的供应,就不知有多少人欠了你人情。”

“更别说蜂蜜的进项,大汉有几个比你的身家多?还不知足?”

这个彩虹屁拍得香,张小娘子脸上终于泛起得意的神情,“那也是我自己凭本事赚来的!”

然后又斜视了冯君侯一眼,“大汉身家比我多的人,确实没多少,但我身边的几个人,哪一个不是比我多?”

冯君侯咳了一声,板起脸说道:“胡说!最多也就是只有一个比得上你!”

冯君侯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张星忆登时就大怒,只见她咬着牙:

“我和别人比作甚?我就是要和她比!”

“四娘,算了,我们还是不要比了,比不过的……”

“不行!”张星忆怒气冲冲地瞪着冯君侯,“没胆鬼!你不帮我,我自己想办法,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超过她!”

冯君侯装作听不到。

冯家的几个女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李慕掌握着南乡的经济命脉,冯府至少一半的现金流,都是她提供的。

阿梅看起来虽是低调无比,但沉迷于知识海洋不可自拔的她,对校尉府各方面所要用到各种器械,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力。

同时她还负责培养汉阳制造局所需要的工程师,以后汉阳制造局真要成型,那她就是实际上的开山祖师。

至于冯家的正室夫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张家小娘子的目标,从来就只有关大将军一人。

只是关大将军掌握着冯府,张小娘子想要和关大将军比,那就是和整个冯府比……

冯君侯很支持她的勇气,只是不看好她的挣扎。

唉,希望实是太过渺茫了……

“四娘,天太热,我们先下去,我陪你去河边看看风景如何?”

冯君侯哄道,“或者今晚我下厨,给你做道菜。”

“我要吃豆腐!”

估计是刚才谈起豆类,让张家小娘子心有所感,于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没问题,想吃什么豆腐?”

“你说呢?”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25小说网最新小说: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喂!当乞丐去啊?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私生子玩女帝养成,你认真的?史前部落生存记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夫君,你是监国,不是暴徒啊一品弃子待君琢玉梦幻旅游者兕子与人形凶兽的相遇和冒险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聊斋志异蕴哲思白话西游记:精编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江花玉面三世情爱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山村聊斋快穿之屌丝逆袭系统造反造到大动脉,发现自家是皇族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反清,从抢劫八国联军开始我刷短视频:朱棣快乐曲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直播修物:我在箱中世界当天神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带着现代军火穿越晚清我来自朔方穿越红楼的意外人生五行三界大秦:我带你们走进热武器时代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统治全球从小山贼开始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少年安王最强穿越者在线戏耍三国我父魏忠贤,请称我为蓝星球长诸天盲盒店,开局老朱开出还魂丹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朱元璋懵了,大明火车满地跑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