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懒货就是懒货,就像是先生的特殊象征,懒货与先生一起时大家才觉得和谐,不管是被抽也好,被逼吃青草也好,与先生一起时大家才会觉得懒货是那么真切,那么温暖。
而它独自一个的时候,大家竟会从它牛眼中品味到种孤独,这和先生很相似,先生就是先生,随和而又易亲近,然而先生确没有朋友,大家只认他是先生,而从未想过与先生做朋友。
怎么说,很多人感觉先生很格格不入,仿佛不在这个世界,只有当他逗逼的时候,才觉得他真真切切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懒货与先生那么契合的原因,两个都是另类,都有一丝的——可怜!
走在已人际稀疏的大街上,与每个人等着打招呼,认识的,不认识的,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而基本没人不认识懒货这头怪异地牛。
领着牛的自然是先生。
豆腐西施被元敬敏娶走后,新一代的豆腐西施新鲜出炉。
最漂亮的卖豆腐老板便是豆腐西施,这是传统,也是传承,从来没有听说哪座城少豆腐西施。
新一代豆腐西施很漂亮,比黄二嫂子更漂亮,为什么她不是上一代呢?
那是因为她是个年轻的小姑娘,自然不可能像二嫂一样风韵,一样放得开,酥胸半露什么的。
她一直是裹得严实,只有个漂亮的脸蛋,自然没有二嫂“好看”,这就从为什么元敬敏被比他大的二嫂勾去魂,而不是被这位迷住。
“先生,这么冷的天还来我的小店,怎么没回去过年”小西施开心地笑着问道。
吴庸大手一挥,豪爽道:“这不怕你一个人这年孤单么,咱陪你会儿,小绿啊,老规矩!”
小绿全民叫绿荫,吴庸取的,苦命的女孩,今年十八,父母皆饿死在去年前的大乱之中,小女孩捂着二老尸体到发臭,愣是不让葬。
吴庸刚好碰到,开解了这个可怜的女孩,把她带到泰山城里生活,教了豆腐脑的活计,在此盘了个小店,如今勉强过活吧,原来王翠花的名字实在勾起吴庸槽点,于是改个名,叫王绿荫,好听无数倍,小姑娘也接受。
两大碗加一大盆的嫩豆花儿被绿荫端了上来,吴庸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纸包,将晶莹雪白的细末抖到两个碗里,然后看到一双扑闪的大牛眼,扭曲了一下,将剩下的半包全倒到盆里。
恶狠狠用木勺搅溶一下道:“吃死你个好吃的懒货!”
看到大牛舌欲舔着吃了,他一勺挥它脸上:“拌匀点,急着投胎?”
懒货泪汪汪哞了一小声。
噗呲!绿荫捂嘴笑了,每次看这俩耍宝她总觉得好笑,发自内心的开心。
先生很厉害,可有些时候却像个孩子,像这时候,像高吼:“甜豆花才是王道!”的时候
很奇怪却很有意思。
不知道先生怎么弄的那雪花般白的霜糖,很甜很香,她很喜欢,所以先生来吃豆花时她也会来蹭,先生也不会介意,按先生的意思是【有美女相伴用餐,食欲翻倍!】。
很羞人!
糖的来源自然是吴庸抽空捣鼓出来的,他终于找到大片甜菜,然而个头相当惨,没化肥之类的,这甜菜长势就比小拇指大一圈,只能当菜吧这个!
不过蚊子肉也是肉,吴庸先制得了十余斤驳杂的这个时代的霜糖,难以想象有多难看,后世红糖比这强百倍,漂亮百倍。
不过开水加糖,冷却重结晶,这还是会的,重结晶后的糖,虽然不像后世那么晶莹可却是白的了不是,第一次有点红,第二次的就白多了。
至于未晶析的,蒸发掉水后也能得些劣质糖,可达到吴庸满意的就两斤多。
他将这些糖分十个小包装,不到过节舍不得吃的,平日倒是用稍劣的糖讨家里人开心。
今天过年,大甜食主义者,自然带了几小包糖,来年他一定好好种些甜菜,根要像萝卜那么大,他就不会这么拮据了,他伟大的志愿是全天下百姓都有糖吃!
是真心博大!
吃了勺甜丝丝的热豆花儿,吴庸一本幸福,享受得飞起,旁边的绿荫也小口小口地在品尝。
至于懒货,每次他事后都后悔不该给它加糖,它那是品尝吗!那叫喝,不!叫吸,他才吃了几勺,它已经在舔盆了······
“小绿,在泰山过得怎么样?还习惯吧?真的遇到什么麻烦,来找哥!甭客气。”吴大大依旧豪气云干。
大有种“干了这碗豆腐脑,咱就是好兄弟的气势。”
绿荫又憋笑了:“先生,你不用担心,我真的没事儿了,这乱世之中,孤儿不知几何,绿荫是天大的幸运遇见了先生,现今大家手头有了余钱,也乐意上我这儿喝晚豆浆,豆腐脑,来往行商也愿意来这照顾下生意,生意还算可以,过两年我能把店铺钱都给还上了呢。”
“那就好,那就好,不过你也得小心一些心怀不轨地家伙啊!吃豆腐脑可以,千万别让他们得逞吃了豆腐啊!”吴庸又提醒。
绿荫又笑了:“我才不会让那些家伙得逞去呢!可就算愿意,有些人也有贼心没贼胆呢!因为我认识“先生”啊~”
吴庸低头喝豆花,不敢抬头看人家,自己竟被调戏了,这种时候当然得果断认怂!呵呵:“天气真热,吃得我一身汗。”
绿荫看了看外面的大雪,笑弯了腰,吴庸落荒而逃,之后吴庸又去了家包子铺吃了俩包子,去了一家熏肉店拿了包酱牛肉,去了家小酒馆帮忙清了下账,沾了半斤葡萄酒,又去了家火锅店扯了会儿谈,又去了许多店走了走。
见面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特点都是老弱病残幼,是之前捡回来的苦命人。
他教了许多人许多项手艺,这些手艺在那些人手中更加的精良,发扬光大,传开传广。
而且自从他开了官仓,用钱可以从官仓买到与市面平价的粮食后,青州百姓便不止只认粮而不认钱了!
钱币便也真正流转了起来,市场商业就真正的就此起步,这是清河赶不上的,在清河钱不顶粮食有用,这在青州得以改善。
以物易物是永远不能繁荣商业的,在他近一年的发展,底蕴还远远不够,可明面上青州黄巾的占地已经回到了动乱以前的水平。
甚至少了世家豪强的盘剥,要比以前更好!
可从官方购粮,让百姓不用担心手中的铜钱没有用处,不用担心换不到所需的粮食,逐渐再次习惯以钱买卖易物的日子还有段距离。
毕竟人的本性是趋于懒惰的,毕竟买只鸡鸭还得扛着一大包粮食、布匹什么的实在是不方便,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钱币的使用,它是漫长岁月发酵才产生的发明。
有人会说娟,绢丝当然是硬通货币,可这太过稀有,甚至铜钱在大汉都是很稀缺的存在,就不如官方从不阻止人铸币,你又多少铜就铸多少币,只要制式一致,没人会管。
几千万,几亿的铜钱下去,诺大的大汉市场连浪花都不会起一个,而且反而会嗷嗷叫的说再来点儿!
吴庸当然就没停止过铸钱,黄巾的政令中参与基建,参加劳役是有工钱的,虽然少的令人发指,管饭先,然后一个月也就一两百文,换成现世就是管吃不管住,月工资三百块左右!
就这样吧,所有人还趋之若鹜!
发了很多印有太平通宝的圆形方孔钱,可基本上在那个时候没有多大用,饭都吃不饱,买粮什么的更是瞎做梦,秋收前粮食基本上是按劳分配,按计划分配,。
至于商贩的黑粮,全高价卖吴庸了,就没流出去过。
那时的大伙儿是图那口饱饭去的,工钱啥的就没当回事儿,只是先生一直有发,让大家很感动,事儿不大,信誉是有了。
有钱没地儿花的尴尬啊,所以就存起来咯,反正先生保证过,秋收后可以拿钱买粮,价位很低的那种,不亏!
积少成多,这么久下来,吴庸撒出去了十数亿铜钱,没购买力的铜钱!
然后黄巾百姓每家也多少有了点铜钱。
刚开官仓那几天,每日千万钱币回流,百姓全拿着钱来买粮食啊,差点没给官仓搬空了,可一段时间后就稳定了下来,官仓又用钱去购粮……
老百姓一想,这家里缺这缺那的,冬天又要到了,冬袄也得做点啊,孩子一直光着屁股也不是事儿啊!
可家里穷的只剩粮食了啊,以前这种幸福做梦都会笑醒,可现在愁啊,吃不完!来年肯定也不少,扛着粮包去换东西真的太麻烦了,而且还会被压价,毕竟你有要换的,而现在谁家少粮了?
于是干脆又跟官府给换回钱了,先生的信誉还是靠谱的,没有先生也不会有咱今天不是?
咱也愿意相信先生领导的官方!于是大家又把粮食卖回了官方,拿着钱去买布,买碗,买农具,甚至去城里浪一波~
青州这才总算是活了起来,谁都不知道吴大先生那几天宝宝心里苦啊,百姓疯狂买粮,他差点没顶住,军粮都给挪用了才补足了缺口。
才稳住了民心,也就是他先生的名头在黄巾真有几分靠谱,否则再有个五六天,他军队都得吃土了。
可这一旦活了起来,有了钱币的流通,商业便活络了,大小店铺,各种地摊纷纷冒头,青州可谓是一日三变,三日一更新,十日认不着。
就连“高档”路线的酒楼,“高级”消费场所也开始崛起,一是官员们首次见到了他们的“俸禄”!
不过是一张张印有先生私印的特殊纸币!
当时他们是一脸懵逼的,这写着一石、一斗、一升的纸是闹哪样?
上面的纹印好看是好看,还是彩色的,做工精良!可有啥用呢!?
后来这成了身份的象征,这能丢出纸币的那在青州都是有点身份的人!
你拿着纸币不管到黄巾治下任何一处官仓都能领到等额的最优质的细粮!信用度有人实验过,杠杠的!
于是这东西在青州高层流转了起来,一张粮币必如一升的可以和一些富商换到两倍左右的钱!简直不要太嗨!
官员没开始浪起来了,这变相的相当于俸禄翻倍啊,不浪怎么对得起人生?
高档消费场所就是这样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