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姑娘,你这女声唱腔,是何种唱法,师从何人?为何我等闻所未闻?”
颁奖结束后,评委们拦住李又仙,追问《新贵妃醉酒》的来源。
“此曲是奴家从一公子处学来,名曰京剧!”李又仙按照跟刘瑾事先约定的说辞答道。
“京剧?那是什么剧种?源起何处?流传何方?”评委一脸疑惑道。
李又仙看了一眼刘瑾所在方向,恭敬的答道:“这个奴家就不清楚了,公子只教给我如何演唱,并未提及此京剧的来源和出处。”
“奴家觉得这京剧唱腔独特,曲调悠扬动听,故而决赛时拿来献丑,没想到效果挺好的,大家都甚是爱听。”
评委焦急的问道:“那位公子现在身在何处?能否引荐一番?”
李又仙摇摇头:“这就不清楚了,公子是翠花楼的一位客人,奴家数月前与公子赏月喝酒时,相谈甚欢,公子醉酒后吟唱此曲。”
“奴家听了以后只觉得新奇动听,便向公子讨教学会了。之后再也未曾见过公子,也不知公子现在身在何方。”
“啊?再也没见过了?”评委问道。
李又仙再次摇摇头:“再未见过。”
“你可认识这位公子是哪家的公子?”评委不死心的问道。
“这个不曾问起,只知道公子的名字。”李又仙答道。
“他叫什么?”
“李瑾,李一斑!”
评委b突然问红莲儿:“对了,怜儿姑娘所唱的小曲,我也未曾听闻,是怜儿姑娘自己写的吗?不知此曲唤做何名?”
红莲儿嫣然一笑,颔首答道:“此曲名曰《探清水河》,并非怜儿所作,乃是我从别处听来的,一时觉得好听,便学了过来。”
“哦?怜儿姑娘可知此曲的作者是何人?”评委b追问道。
“巧了,这首小曲的作者,也叫李瑾,字一斑!”
一时间,李瑾名声大噪,京城的街头巷尾,无人不知!
————————————
第一届大明小姐大赛圆满结束。大明日报专门做了一期关于大赛的报道,把整个比赛过程,还有各个佳丽的获奖情况,个人风采做了详细报道。
刘瑾还专门聘请宫廷最好的画师,给前十名姑娘画了画像,收录在一起,并撰写了每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喜好,出生日期,生平事迹,参赛过程等等。
编纂成了一本杂志,取名《花花公子》,刊物全国发行。
《花花公子》一经发行,立刻获得了热销。虽然每本定价高达1两银子,但仍然供不应求,100万册杂志只用了几天便被抢购一空。
当然,这也给朝廷带来了100万两的收入。
加上杂志的收入,此次大赛一共收入3000万两,刨去各种花销,纯盈利超2000万两。
按照原来的约定,刘瑾和朱厚照应该平分,每人能分得1000万两。
但刘瑾现在根本无心分银子,此刻他坐在司礼监的办公桌前,望着桌上的两个奏折,脸上净是惊慌失措。
刘瑾这几天光顾着操心花魁大赛,没顾上批奏折。
按理说,奏折晚几日披奏,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以前的皇帝经常这么干。
但这次不行!只因为桌子上这两份奏折。
一份,是三日前,三边总制杨一清呈上来的奏折,上疏北方因今年苦寒,草原冻毙牛羊无数,蒙古残部无以维生,多次寇边,入关抢夺粮食。
故而请求朝廷拨付钱款,以修缮边境古长城,使其连接成一体,从而有效的抵御蒙古骑兵。
最后,杨一清还着重提醒了朝廷,今年关外天气比往年冷得更早,气温更低,恐怕会有极寒天气。
建议朝廷加派京城及周边的防御,以防鞑子狗急跳墙,抢掠京师。
另一份,则是延绥总兵曹雄今日刚呈上来的加急奏章:蒙古小王子达延汗亲率上万骑兵,越过长城防线,进入大明腹地劫掠,请朝廷派兵清剿。
如果但看每一份奏折,刘瑾还不至于慌张,但把两份奏折联系在一起,事情就变得麻烦了!
先是杨一清提前预警,提醒朝廷注意蒙古人可能会寇边,刘瑾因为疏忽,没及时上报,加强防御,导致蒙古小王子轻易越过长城防线,进犯大明腹地。
这已经属于严重的贻误军机,如果真要追究起来,砍头都不为过!
好在刘瑾是为皇帝办事,疏忽了忘记批改奏折,加上蒙古人每隔几年都会犯边,抢夺粮食物资,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有人要是刻意拿这件事做文章,刘瑾吃不了得兜着走!
—————————————————————————
城南李东阳府上,内阁大学士杨廷、工部尚书毕亨和和兵部尚书曹元正一脸紧张的看着李东阳。
“李阁老,我们定下的锄奸计划天衣无缝,必定能一举铲除八虎,还朝堂一片清明,您为什么不同意呢?”
曹元一脸焦急的问道。
杨廷和也疑惑道:“是啊,我们故意压下杨一清和曹雄的奏折,不面圣,不处理,只是每天象征性的派人去司礼监问一句,就是为了让刘瑾不去重视蒙古人犯边的军情。”
“而刘瑾果然上当,他对奏折不闻不问,我估计他根本就是忙着花魁大赛,根本没看到奏折。”
“我们完全可以借机联名上疏,以蛊惑圣听,玩忽职守,贻误军机为由,再次请诛八虎!”
“这可是砍头的重罪,皇上再宠信八虎,也不可能袒护他们了吧?”
李东阳摇了摇头,说道:“以皇上的性子,这不是没有可能。花魁大赛本就是八虎奉圣上之命举办的,刘瑾这也算是替皇上办事,忽略了奏折,皇上不太可能因此怪罪。”
“而且蒙古鞑子寇边,时常发生。4年前,先皇驾崩,达延汗趁机兵犯宣府,杀死官兵2000多人,掠夺财物、人口不计其数。”
“同年十月,蒙古兵犯甘肃镇,甘肃都指挥使刘经力战不敌,以身殉国。”
“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我大明边军身受重创,无论是实力还是数量上,已远不及当初,对于蒙古人的入侵,我们根本无力反击。”
“此等军情即便是报于圣上,也只能加派防守,减少损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以此罪名想要扳倒八虎,胜算不大,老夫不建议冒险。我们还是应当蛰伏,继续收集八虎罪证,寻找合适的机会,毕其功于一役!”
毕亨并不认可李东阳的看法,他觉得李东阳是被刘瑾的气焰所震慑,明哲保身,不敢带头请奏。
“李阁老此言差矣,我看这次机会就挺好的,只要我们百官坚持问罪刘瑾贻误军机,论罪当诛,皇上也没任何借口袒护于他!”
“李阁老若是觉得不太放心,毕某可以带头劝说文武百官,一起面圣,请诛八虎!”
“更何况,我与曹大人给蒙古人送上了一份大礼,通过这个大礼,一定能坚定陛下的信念,挑起百官的愤慨,扳倒八虎!”
毕亨信誓旦旦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