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朱棣两父子面面相觑。
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
那就是隐退计划是不是要提前?
实际上朝廷的大体架构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
唯一还没有完成的,就是皇家产业没有完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渗透。
“怎么办?”
朱高炽看向朱棣。
朱棣脸色阴沉。
“如果要谁当首相的话,朕推荐夏原吉。”
夏原吉岁数不小了,资历够老,而且是他扶植起来的老臣。
由他上位,他还是放心的。
朱高炽也比较同意,但是后备的官员有问题啊。
大明施行官吏升迁制度还没有太久,只有底层有大量的人才。
这朝廷中,大多数还是以前科举选拔出来的人,这群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基层经验,而且对经济不熟悉。
现在他才感觉到,把杨浦逼走,也许是自己做的最后悔的事情。
杨浦一走,这官场就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了。
“但是夏原吉之后呢?”
“杨士奇?”
“我总感觉差点。”
“大明当前还是比较缺乏经济建设人才。”
朱棣问道。
“新三司的那些人怎么样?可堪重用吗?”
朱瞻基这时候插嘴道。
“我看不如从北五府的官吏中提拨,用来弥补朝廷官员断层的问题。”
北五府?
朱棣和朱高炽两父子都沉默了。
北五府的人,不是不行,而是太行了,如果不打压,让这群人掌权了,那郑义对大明的影响力就太大了。
他们好不容易千辛万苦的把郑义赶出大明,打压北五府官员,消除郑义影响力。
现在再把这些人提拔起来。
那他们以前做的一切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那他们以前做的那些事情,算什么?
算逗你玩?
屮………
这大明真正能用的,竟然都和郑义有关系。
“瞻基,你不知道,自从大明境内的镖局设限以后,郑家海外的镖局的势力急速增加。”
“郑家的影响力通过北线丝路一直延伸到了地中海。”
“而海上的镖局势力更是垄断了东洲航线和欧罗巴航线。”
“如果朝廷再被北五府的人占据。”
“那这大明,到底是郑家的还是朱家的?”
“根据暗卫调查,现在大明境内的镖师数量可能只有二三十万。”
“但是海外的镖师数量可能高达百以上万。”
“东番,吕宋,旧港,还有很多海岛上,很多人都是镖师的一员。”
“郑义采取半民半镖师的形式,培养了强大的海上力量。”
“很多镖师,都是干一趟远航,然后休息一年,在岛上干生产。”
“这样的模式,让郑家拥有了强大的武装力量。”
“镖师的高薪和悠闲的海岛生活,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各大航线上的海岛移民。”
“而镖师海员的数量增加,也让各大海岛养出了自己的经济链。”
“以后这些航线沿途岛屿,只会越来繁荣。”
“而这些岛屿在郑家的名下。”
朱高炽说完以后,完成了一次倾诉,让他的内心舒服了很多。
这一次的对抗,朱家又输了,而且输的很惨烈,丢失了太多大航海的利益。
除非直接和郑家翻脸,做好大明分裂的准备。
朱家在大明内地坑了郑家,郑家却在海外坑了朱家。
朱瞻基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就连朱棣都不太清楚。
毕竟现在锦衣卫和暗卫已经向朱高炽移交的差不多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受限。
而且郑家的行动也非常隐蔽,朱高炽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
但是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郑家已经完成了布置。
让朱家只能投鼠忌器。
不说其他,只说郑家在各大航线上的布置,如果真的走到了最坏的结果。
这航线还会安定吗?
大明大量依靠大航海而活的公司,还能活下去吗?
郑家虽然强势,但是没有赶尽杀绝,他们只是把控了工商业的关键环节。
比如棉布生产,他们利用蒸汽机和织布机的优势,打垮了一批纺织厂,然后又拉拢了一些纺织厂和郑家形成了同盟。
而上下游,都是大明的商人在做。
你怎么办?
他们深刻的勾连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才是郑家厉害的地方。
朱瞻基不敢相信。
“这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
“欧罗巴贸易船队,不是皇家在控制着吗?”
“东洲航线,不都是勋贵和我们老朱家的人…………”
他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难道他们………”
朱高炽点点头。
“根据调查,郑家给各大藩王做了一套全方位的服务。”
“东洲来的船,甚至刚到达吕宋或者东番,就可以很快让镇海港和玄雀岛的郑家船队带着各家需要的移民和物资出发。”
“这种效率,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
“朱家做不到,其他人也做不到。”
“而且最好的远航船都是郑家制造的。”
“郑家不是强在了一点上,而是全方位的。”
“暗卫的人算过,如果东洲的藩王走上海这条线,和走郑家的线,会差一半的效率。”
“依照现在东洲竞争的激烈程度,谁会愿意来上海?”
朱瞻基被震惊了。
“还能这样玩?”
“那欧罗巴那,这总没有问题吧。”
朱高炽脸色再次一暗。
“皇家商队已经名存实亡了。”
“旧港和巴士拉已经成为了商品集散地。”
“在外的大明商人,打着各个小国的名号,直接从旧港和巴士拉装船,然后去欧罗巴贸易。”
“而郑家则是把各种商品运到这两个地方。”
“而这两个地方,属于大明境内,不属于海外贸易。”
“我们管不着。”
这才是让人无力的,商业规则,人家玩的太明白了。
北线丝路更不用说了,那就是人家的大本营,郑义还拥有很多地中海岛屿作为北线丝路贸易的延伸。
到现在北方官道的运营权还在郑义手里。
最少还需要二十年,朝廷才能收回北线丝路。
谁让这条官道,是人家自己出钱修建的。
到现在朱高炽才明白了私人修建官道的弊端了。
不受控制啊。
朱棣看朱高炽两父子有点颓丧,说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有什么好失落的。”
“而且我们朱家又没有什么损失,我们的产业这两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成绩虽然没有郑家的亮眼,但是只要进步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郑家。”
“别忘了,大明是属于朱家的,郑家是客。”
“我们占据着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