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两父子走后,朱棣越想越不对劲。
“老子不会是上这臭小子的当了吧?”
“纪刚,你去查查这小子这几年的情况。”
过的片刻,纪刚来报。
“陛下,郑义自三年前,病情不断,尤其是今年,卧床半月之久,昏迷五日,几预病绝。”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
“难道发明新物,竟然如此耗费身心?”
纪刚思量片刻,回道。
“臣不敢断言,但工部工匠遇到难事,一夜白头也是常见,如果加上生活不足,早逝者不知几凡,工为贱籍。”
纪刚不再多言,但是朱棣却是想了很多。
“此子如此激烈,这是在点我?点我对工匠的不公?彼耗费身心血肉而富商贾富绅?他还有一点没说,富国而伤工。”
“难道士农工商不对?但是为稳固江山。不如此,当如何?”
郑家。
郑义到家后,一脸喜悦的拿出圣旨,不断翻看,越看越喜欢。
郑和却是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
“臭小子,你是不是想死,你说,你是不是想死?”
郑义一边认错,一边腹诽。
我有不死金身我怕谁?当系统是玩的?
……
【叮,宿主再一次改变国运,清除一处病灶,请再接再厉。】
一处病灶?
“系统,我有多少病灶?”
【叮,五脏衰弱,六腑不顺,七脉不通,体虚骨脆,贱命一条。】
“我丢,我丢丢丢……”
“系统清除了那个病灶?”
【叮,肾脏。】
“还好,腰子救回来了。”
一时间,郑义感觉哪里都不舒服了。
“哎呦喂,哎呦……哎……”
郑和一看郑义突然一副快不行的样子,顾不得教训他了。
“快快快,躺床上去,太医,快去找太医去!”
等郑义刚刚躺好,太医就来了。
把过脉后,黑着脸,一脸严肃的对郑和说道。
“我说公公耶,公子的半条腿还在阎王殿,你怎么又让他乱跑了?”
“病去如抽丝的道理你不懂吗?”
“药食难医,只能温养,造化啊,全靠造化。”
说完,留下一个温养的方子就走人了。
郑和一下子就哭了。
“儿啊,爹对不住你啊!”
随着郑和的哭声程芷柔连带的一群丫鬟婆子家丁也哭了起来。
吵的郑义心烦意乱。
“爹爹,这不是没事儿吗?放心儿子的命大着那,不会有事儿。”
“媳妇儿,快去弄点吃的,我饿了。”
好容易劝走各位,郑义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外面被派过来盯梢的锦衣卫,听到院内哭声后,心中一跳,待太医出来后连忙拦住询问,太医也没有什么隐瞒的,照实说了。
事情很快传到了朱棣的耳中。
“什么又病倒了?”
朱棣老脸一红,要坏事儿啊,这不显的是自己逼死了人吗?还是一个有功之人,自己这不是成了一个大昏君吗!
都怪郑和,有病都不说!
“快派太医院过去会诊,一定不能让这小子现在死了。”
一群太医又热热闹闹的跑到了郑家。
郑义迷迷糊糊的感觉不断的有人摸他,睡的一点都不踏实。
一群太医站在当院,愁眉苦脸。
“咱们这医病,他也不医命啊,五行颠倒,邪风罩体,先天不足,经脉不通,就差邪气攻心一命呜呼了。”
“这病要养。”
“这病得看命。”
“损耗过度,不能大补,只能温养。”
最后大家得出一致结论。
“郑公公,这病得温养,慢养,看命。”
朱棣这边也得到了详细报道,他舒了一口气。
“没死就好,这些天死不了就行。就是对不起郑和了,心血来潮一折腾,差点要了他儿子的命。”
想着朱棣老脸一红,羞愧不已,没多长时间之前,咱还在人家面前逞威风来着。
“发明创造竟然如此消耗。”
“太子,太子呢?”
老子发疯,儿受罪,朱高炽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父皇你找我。”
朱棣点点头。
“你去工部一趟,查看一下各局工匠的薪奉,重点是军器局。”
朱高炽不明所以,只能照做?但是都尼玛晚上了,我去哪里查看去?只能推到明天了。
朱棣回到后宫依然心里发堵,徐皇后见状,便询问起缘故。
朱棣与皇后感情深厚也不隐瞒,便说了下西洋的事情。
“倒是至孝玲珑的孩子。”
“玲珑?”
朱棣摇头苦笑,又把郑义差点死了的事儿说了,本来这丢脸的事儿,是不准备说的,但是这心里难受,想说。
“三年前,我才初登此位,下西洋之事,也才是有个想法,此子十二岁就笃定郑和会去?”
徐皇后深思片刻。
“与你感情深厚,你可以放心的忠贞懂军的内人,也就只有郑和了!”
朱棣点点头。
“是啊,非郑和莫属,如果一切他都看透了,如此智慧深沉,叫人害怕啊。”
徐皇后眉毛一拧。
“一国之君岂能无容人之量。”
“哪里是我无容人之量,非明是人家看不上我。”
“威逼利诱,这小子不吃我一套,回家就躺下了。”
“他不死还好,一死,我就是一个容不下贤良的昏君了。”
徐皇后噗嗤一笑。
“明天我差人送一些人参鹿茸灵芝何首乌去,千万吊住他的命,不让你难做。”
朱棣叹了一口气。
“我难受的不只是这些,这小子是在点拨我,向我诉说工匠不易,耗血肉以肥商贾富绅,连带着骂我,苛待工匠。”
徐皇后。
“士农工商,各有所用,各有所难,岂能处处容易,而且也没见饿着他。”
朱棣叹道。
“你不懂,他有一句话,何必舍身而行,他还有好东西没拿出来,这是看我态度那。”
“同时也向我揭露了一个实情,既然早晚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何苦去搞这些容易被人学去的东西,不如去整一些秘而不宣的手艺。”
“如果人人都是藏着掖着,只怕真如他说的那样,早晚被人堵在家里被人家更好的坚船利炮轰破国门。”
徐皇后满脸问号。
“这就涉及到他的另一个猜测了,以前我准备的下西洋之法难以长久,后面必将重新封海,到时候我们裹步不前,泰西诸国就会奋起直追,最终凭借船舰利炮轰开国门。”
“怎么,是不是很不认同?”
徐皇后点点头。
“原本我也不认同,但是在他点出工匠的问题后,我就有点相信了。”
“工匠不能随心创造,我们势必发展缓慢,如果有人奋起直追,后果难料啊。”
“而且蒙古人早就把火器和火炮技术带到泰西了,已经有一百年之久。”
嘶……
徐皇后深吸一口气,她明白朱元璋能够立国,火器的功劳最少站了三成。
如果真的如此,万里之外的威胁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