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40、天国游

集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这四顶轿子所过之处,众人都得纷纷让开行礼,显得很是拥挤不便,丁齐便示意前面领路的元帅肖博知离开了集市,边走边问道:“这旁边的两座楼,是做什么用的?”

空地的东西两旁,各有两栋二层的小楼,有点像外面的联排别墅,但是不带院子,和村社其他的建筑不太一样。旁边的军师陈容答道:“那里是学舍,一间属于小学,另一间属于大学,孩子们的食宿之地。”

此地的孩童不论男女,年满十二岁要到主社来小学,满十三岁大学,教室是神祠的前厅和后厅。主社人家的孩子自然可以回家住,但其他三个村社的孩子却不可能每天来回,所以分别修了两间学舍。

“进学”期间的孩子,“公家”是管饭的,粮食由大营公库出,但平时想改善生活吃点更好的,那要各家大人自己给孩子送了,通常都是每月小市或大市的时候。因为几位天兄的到来又恰逢小市,所以学舍的孩子都放假了,暂时停课以免打扰到几位天兄的休息。

丁齐吩咐道:“不必继续停课,不要因为我等到来而搅扰各营日常,明日继续吧,我也想看看这里的小学和大学都教授孩子什么。”

几人离开集市来到村社小巷,所谓的小巷是各家院落之间自然形成的道路,这里不缺地方,村社的面积较大,只有五十多户人家,所以每户人家的院落都很宽敞。

丁齐有一种感觉,假如和外面过去的老村庄相,仅仅看房子,这里的人家几乎都能称得大户人家了。

全是青砖瓦房,修得很宽大舒适,每栋建筑都很精致。门槛用条石砌成,而门楣和窗楣以及屋檐下,几乎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砖,花砖的内容有飞禽走兽、草木花卉,还有此地历史传说的各种人物故事。

从某种意义说,这里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水平,人们也追求精神享受,看这些装饰知道了。丁齐特意下了轿子走进了了几户人家的屋子,参观建筑内部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丁齐一边看还一边问,几位首领在一旁回答。

如今此地建房用的大料早不在山采伐了,而是取自大路两旁种的行道树,每到一定年限便采伐大料储存再种新的。储存方式是用石条压住沉在湖泊里,假如谁家修房子需要梁柱等大料,可以取出来,如今几百年千年的水沉木都有。

水沉是一种储存木料非常好的方式,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没几年。完全沉在水可以隔绝空气,还能使木料的组织结构缓慢的结晶碳化。将水沉木捞起来在干燥的地方放几年,还可以防止变形。

当地的建筑极讲究经久耐用,一旦修好了至少要用百年,所以才会修得那么精致用工。那些精美的花砖其实并不算太费工,因为砖模大多是现成的,历代人加工好了留下来的。真正费手艺的是木工,走进房子一看,也算是雕梁画栋,哪怕只是普通人家。

说是百年也不确切,其实这里大部分房屋都已经使用了几百年,总是有人居住,人气不散,而且历年都不断在修缮。假如谁家新造或大修房屋,所需要的砖瓦和大料提前好几年开始准备了。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白天散放在院子里,到了晚间则关进鸡笼。鸡是他们平时最主要的肉食来源,鸡蛋还可以拿到集市换东西。而且在院子里养鸡有个好处,是各种虫子几乎都会被啄吃了,包括蜈蚣蟑螂之类,鸡的粪便还可以做肥料。

房前屋后包括院子里都种了树,有枣树、山楂树、樱桃树、香椿树、桑树、桐油树、胶树……这些都算是当地的经济作物了,可以遮荫小孩子也有零食,墙角边的空地还种了成排的向日葵或火麻。

火麻籽可以榨油,更重要的是麻纤维可以织布,这里的布料有三种,麻布、葛布和丝绸,其麻布的产量最大。此地有野蚕,古人捕捉之后人工饲养,并且在田间植桑。丝绸的产量很低,但是此地的人口也少啊,而且对东西非常珍惜。

他们平时下地干活穿的衣服,不追求华美,讲究结实耐用,基本是麻衣,磨破了可以打补丁,穿坏了也不心疼,破布头还可以浸油扎火把或当其他的燃料。但是当地人在节日里穿的衣服很漂亮了,谁家没有精心保存几套丝绸啊。

冬季里的御寒衣物主要是裘皮,麋鹿皮是最珍贵的,还可以用来做被褥,更多的是竹鼠皮。竹鼠皮的衣物,此地的大人小孩几乎都有几套。

这里没有外面那种油漆,木质器物的防腐与密封则用桐油,当地还有一种胶树,提炼出的树脂还有防虫蛀的效果。桐油不是梧桐籽油,而是另一种植物,桐油树是这里的山野原先有的,如今也被人工种植。

丁齐等人曾在深山看见了桐油树,当时毕学成还认成了没有熟悉的小桔子,其实那是桐油果,丁齐小时候见过。他们在山还看见了香橼果,果实也很像桔子,但是枝条带刺,果实有一种特的香味,可以制作香料或芳香剂。

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纺麻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家养猪,养蚕加工丝绸的人家不到十分之一。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基本的自给自足基础,只能选择少数几种副业,其他东西还是要依赖商品交换。

竹鼠擅打洞,牙齿很厉害,要砌成它们爬不出来的砖圈饲养,连地面都要铺砖。养竹鼠也意味着平时要种竹林和地瓜,这里用来喂竹鼠的东西主要是地瓜,经常也会采集嫩竹投喂。

另一种家家户户都会从事的手工业是竹编。在丁齐眼,这里的每一户人家可能都会被外面当成竹编大师,但在当地人眼的区别却很大。

成年人甚至不少孩子都是好竹匠,但精力用的有多有少,效率有高有低,加工的竹器品种也不同。能加工竹器拿到集市当商品卖的,都是制作竹器最多、最好、最快的人家。此地最多的青铜器物是破竹、刻竹、刮竹用的竹工刀。

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要看怎么去理解,如这里没有电脑和手机,更没有外界琳琅满目各种数不清的物产。但以当地有限的活动空间以及资源品种,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所需的各种东西,确实已经非常丰富。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此地的居民勤劳朴实,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的化传统是讲究物尽其用。假如是外界特别是西方的消费主义者来到这里,肯定不会喜欢这种习惯。

一栋房子要住百年甚至几百年,一件好衣服也要穿很多年,精心保存勿使损坏,算破了也尽量修补。陶器不得随意损坏,甚至损坏了还要受责罚,哪怕那是个人自己家的东西。

所以这里的耐用品往往都做得非常精致,因为都要尽量使用更长时间,那当然要做得更漂亮才好,很多日用器物都像工艺品。而容易损坏的消耗品都尽量做得简单结实。在物尽其用和不断积累的基础,才能做到如此富足。

假如一件家具用一年坏了,三十年需要生产三十件新家具替换,但如果用最好的工艺最好的材料精心制作,可使用三十年,也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卖不出去。

当地人不会认可这种消费主义的观点,倒也不是所谓的勤俭节约,他们不过是单纯的想物尽其用,尽量把东西做到最好。

人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生产别的东西。哪怕还是用来生产家具,便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三十件不同的家具。

参观村社的人家,丁齐对当年陶昕制定的“新十款天条”理解更深,那不仅仅是十条规定,更是代表了此地的化传统,包含了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丁齐又示意众人离开村寨,出了东门来到昨天走过的原野,当是一条直路通往二社,不远处还有两条分岔的大路通往一社和三社。这是天国的交通主干道,在白天一眼能看出来,因为道路两旁都种着整齐的行道树。

行道树有两种,银杏和云杉,都是主干很直的乔木,也是建筑所需的大料。按照当地的规定,每株行道树等距间隔一丈五,六十年一伐料,树木被采伐或者因意外枯死倒伏之后,要及时补种。假如各营所储的大料已满,可不必六十年一伐,随缺随伐。

通往其他三个村舍的大路,每一条都有七、八公里,行道树的数目可当地的人家多多了,所以很多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恐怕已有好几百年的树龄。这是自古及今多代人种下的,也是当地所需大料的储备资源。

大料不仅是建筑所需的梁柱材料,在当地更多的用途是造船。东大营的河道与湖泊众多,所以船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尤其是在收割的季节。但是船行速度较慢,在水道走得太远夜里赶不回来,需要在船的两头放缸点火。

从原野望去,三条大路像三只壮观的绿『色』长龙。行道树的作用还能指引方向。朝着道路一侧的树身,都用颜料画了箭头,指向距离最近的村社。

当地居民如果去远离村社的地方干活,往往会随身备火把,以防在黑夜没赶回来。算点燃火把也看不清楚远方,难辨方向,但只要能回到大路,沿着行道树的箭头走行。

那三条大路仍陆续有人赶来,扶老携幼,背着框、抱着孩子。他们在天亮后吃完早饭出发,因为路较远,所以现在才赶到。大家都带着兴奋的笑容,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今天也确实是过节。

东营一、二、三社距离主社大约都有七、八公里,这路可不短啊,绝大部分人是直接走过来的。队伍也有麋鹿拉的车,但车基本都是装东西的,有的小孩坐在面。

麋鹿是当地人驯养的家畜,但它毕竟不是牛马,胆子很小易受惊吓,远距离奔跑的速度和耐力远远赶不马,负重能力也远远不如牛,拉着车差不多相当于人的步行了。为了防止其受惊伤人,这里拉车推磨的麋鹿都是经过阉割的,而且公鹿都锯掉了角。

生活在外面都市的人,平时很少会走八公里的路,但当地三个村社的人今天全过来了,很多人不到两个小时赶到了,他们还着背筐呢!可见此地人的体力和耐力都很好,很多了岁数的老人,步履丁齐认识的很多年轻人都要轻健。

这些人不仅早要走过来,还要在天黑前走回去,一来一回至少是十五公里啊,但看表情都很轻松愉悦。

当地最大的日用消耗品是鞋,有布鞋和麻鞋,最好的是用鹿皮和鹿筋制作的软靴。好鞋一般都在过节需要长途赶路的时候穿。

众人见到四位天兄坐着轿子,又纷纷在道路两旁下跪行礼,丁齐命众人起身继续赶集去,但总这样也不是事啊,他又命人将轿子放下,带着三名弟子离开大路步行进入了原野,只要元帅、军师和司马三人陪同。

他一边走一边看,还询问了各种问题。这里的田地分公田与留田两种,所谓公田是村社公有,主要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而留田则相当于外面农村里的保留地,是各家自有的,想种植什么根据需要和擅长。

所以大家栽培的东西五花八门,基本都与公田的劳作时间错开。当地没有税收,但有类似于古代的徭役制度,每年必须有规定的时间为公田劳作。所谓的公田劳作不仅是种植耕田,也包括经营山林和湖泊,还包括为整个村寨加工各种器物。

东大营所在这片原野湖泊与平原、丘陵交错。平原基本都在离村寨较近的地方,田间地头种着不少树。假如地头桑树较多,可能这户人家是养蚕纺绸的,假如地里种的黄豆较多,那么这户人家可能是做豆腐的。

他们越走越远,丁齐在心想一个问题,这里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制度?

原始部落制?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当地的生产水平很发达,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几乎达到了物质极大丰富。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有些地方也有点像,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同样似是而非。在公有制的基础,这里显然有大型协作化的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组织度非常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很完善。当然了,能做到这些也与村寨规模很小有关,倒有点像教科书般的经典社会主义了。

但这种概括也不尽准确,总之不能给它下一个已知的定义,在漫长的万年历史,经过了太多的灾难,几度从灭绝的边缘重新走出来,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人们过得太平安宁,之一百五十多年前外界发生的事,这里倒更像真正意义的太平天国。

丁齐不禁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他们这些外人来到这里,被当地人视为天兄,究竟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或者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神医弃女之帝妃倾世超级吞噬系统渣男花式出轨,我转身拼婚亿万总裁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初之心盛霆烨盛世宠婚:总裁家养小甜妻都市小保安爱你成瘾:偏执霸总的罪妻凌依然萧子期此生不负你情深修罗丹帝初之心盛霆烨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林知皇符骁九转道经全能玄医林依然小说我在大佬身边尽情撒野三国之鬼神无双余生不过我爱你最强神医这间霍格沃茨不太正常火爆小神医都市之近身战神我当医生那些年我在东樱有间餐厅四合院:除了我,谁也别想得劲我的微信通龙宫禁欲王爷,宠上瘾!穿越之娱乐香江神级透视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我的老婆是总裁极品小保安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农门长姐有空间天门神医邪医狂妃:帝尊,宠翻天!离婚365次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塞外江南记仇编剧,在线整顿娱乐圈师座,请低调黑道逆战,血火天幕御兽:开局觉醒双灵环小妻吻上瘾我老婆是鬼王韩娱之魔女孝渊美女上司的贴身兵王穿成八零异能女极品高富帅绝世保安氪金就变强,高考前我已成皇
25小说网搜藏榜: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变身:武道女帝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重生皇妃之不争宠武纵八荒我和女神的荒岛生涯重生八零从知青回城开始古玩街直播:你管这叫捡漏?求生综艺爆火后,我成了全民团宠年代:从大山开始仙门弃婿皇上,本宫很会撩校草恋上小丫头狂妻要翻天:沈爷,娶我步步沦陷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我一个中介,会点风水很正常吧[穿越]龙小六星际逆袭记女监狱男管教他比火光更耀眼盛少,又又又发狗粮了边种田边炒股,我是村里的首富穿成反派大佬的黑月光是谁劫走了我的初恋弃妃拒承欢本宫娇养的小奶狗被宠野了重生之农女太子妃非黑即白?不,我是商业巨擘!吾家淘妻不好惹爱妃别跑,本王要以身相许神级提示:开局举报行走的五十万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直播盗墓游戏,呆妹周姐人麻了!舞动娱乐圈身价万亿,校花被我骗光生活费最强少年医圣绝色风华:腹黑召唤师逆天妖妃撩君心凤鸾九霄环佩锁情仇绝世神医开局麒麟肾,吓哭九个绝色娇妻重生从遇到小富婆开始重生七五:王牌娇妻有灵泉重生明星路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趁兄弟憨萌,忽悠她做老婆相婿出山你好,我是人间执剑者纨绔江湖:重生公主惹邪王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婚礼被背刺?摊牌了,我其实是神医至尊龙帅全体注意,华夏出现SSS级修仙者从舔狗到国民男神纯阴总裁被逼双修镇寒毒农村狼帝混都市快活人生之官场风云我在高武世界焚尸成圣鉴宝出词条,喜提冰冻果实轮回眼我就一学生,怎么可能是社会大佬我演个九千岁,你们说我真阉了?全球异变:异能修仙我都要全球觉醒:从马符咒治愈开始无敌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娶媳妇儿吧!解散你提的,我成帝级你哭什么?刚财富自由,你说我是太子爷?都市:现在染上读瘾,以后就敢读博!刚出土,被迫和赛博少女同居娱乐:致郁作者,上恋综谈恋爱一人:龙虎山翻书成仙,择日飞升被顶流绿后,我用神曲屠榜娱乐圈长生九万年直播鉴宝:你问我青铜门怎么开?大反派:反向废物系统反派:只想当路人,怎么成男主了成全你和白月光,我走你哭什么易世坊酒话供销情系统给的技能太阴间?正好我也是四合院:佛系且惬意的人生在都市修仙也太逍遥了吧高武:熟练度面板助我超越天才!权力巅峰:重生后我选择京圈老婆为儿女苦一辈子,重生不干了网游传奇:我有至尊VIP剧情大杂烩,有胆你就来无敌道医重生七零:开局签到,我被地主家小姐缠住了高武纪元:我以真龙宝术镇四海全球警告,那个男人出狱了认亲归家后,相亲对象居然是前妻她姐?化龙六零:我靠打猎天天吃肉,无赖后妈悔又馋露脸直播后,榜一富婆狂宠我!家妻钟小艾,我祁同伟真不想进步被退婚后,我成了未婚妻高不可攀的神!断绝关系第一天,我氪金成武神!全球诡异,我用聊斋对抗惊悚抱歉,让你们遗憾终身真的不是我本意重生1977:鸡蛋换老婆,知青姐妹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