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垂拱殿中可谓是一片喜气。
玄宗侯玄天策的嘴角上也带起了难以掩饰的笑容。
方景可还记得,上次这位老爷子笑的这么灿烂的时候,还是登州大捷,收复北辽草原的时候呢!
不仅如此,就连一向高冷的夏建宁,此时他的脸上也是满面的笑容。
两位丞相更是笑的心花怒放,完全都没有一点掩饰的意思。
你们这群狗东西,你们就笑吧!
早晚有一天,朕要你们哭!
朕要把你们都分封出去,都少在朕的眼前碍眼!
“陛下,如今高立罪臣已经入城,还请陛下明示该如何处置他们呢?”
芈天正一如既往的率先开了口。
然而这一次,方景却毫无斗志了。
他有气无力的说道:“政事堂商议如何啊?”
芈天正接着说道:“回陛下的话,政事堂拟定了两个议案,一是将高立谋反之人圈养于燕京城中,让王月大人另择一位王室继承大统。”
“另一个想法就是,直接干脆的将高立撤藩为郡,由朝廷派人接管治理。”
[国策系统启动中。]
[宿主可实施国策-高立之乱]
[选择如下:]
[A:圈养叛乱君臣,立亲近朝廷者为王。国运+4000点]
[b:撤藩高立为州郡,开拓大契版图。国运+点]
[c:提出以上之外的不同方案。国运待定]
这还选啥啊?
小孩子才没事就做选择题呢!
朕当然是直接选能败坏国运的啊!
“朕觉得两种皆不可!”
方景正了正身子说道。
“高立君臣所犯之罪乃是一时糊涂,圣贤曰:孰能无过?”
“如今他已进京请罪,朕觉得教育一番便放回去吧。”
“吞并高立这件事休要再提了,我大契乃是天朝上国,若是因为这点小事就吞并了藩邦,那让其他属国该怎么想?”
“宗藩独制乃是我大契国策之根本,万不可轻易动摇!”
[叮!]
[c:释放高立君臣,如同纵虎归山。国运-2000点]
[触发:仁义之君,国运减少双倍。]
[国运-4000点]
呼!!!
幸好朕机智啊!
总算是没有让国运继续涨上去。
然而方景这话一出,芈天正和付薪翰却是相视一眼。
他们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出了坚定的意思。
既然陛下已经做出了决定,那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应该服从。
何况当朝圣上如此的圣明,他一定有他的想法!
“是,陛下!”
两人齐声回答道。
听着这一声认同,方景只感觉心力憔悴。
“还有别的事情吗?”
方景有气无力的问道。
紧接着,芈天正低下了头。
“启禀陛下,倭国使节入京,敢问陛下要如何接待?”
还有倭国!
方景大手一挥,根本就没有任何心思搭理他们了。
“让他们都去国子监读圣贤书吧。”
“跟他们说,在国子监中定要好生读书,将来让他们参加科举,考不中进士者不得回国。”
“就这样吧,散了散了!”
方景并没有再理会别的,极不耐烦的走出了垂拱殿。
这些倭国的倒霉蛋,成为了方景心中怒火的承担者。
他们在倭国说的可是东洋八嘎语,那可是连一个字的大契话都不会说的!
要这群小八嘎去参加大契最为残酷的科举,还要中了进士才能回家?
不如直接杀了他们的好呢!
大契皇帝真不错,明明可以直接圈禁他们的,还让读书!
芈天正和付薪翰他俩可是人精中的人精了,他们都在方景这道圣旨中听出了满满的恶意。
回到政事堂之后,芈天正和付薪翰就开始冥思苦想了起来。
每一次面见陛下回来之后,他们二人都是这样的一副表情。
要揣测出陛下的圣意实在是太难了!
两位丞相,作为最了解皇上的人,那也是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弄清圣意的。
他们俩对坐在茶台前,竟然不知不觉的讨论了起来。
“芈大人,陛下对倭国之人的处置是不是有些严苛了?”
“付大人,对于这事我也想了很久,也是方才刚想明了陛下的圣意!”
闻言,付薪翰立刻来了精神。
“敢问?”
芈天正捋顺着胡须说道:“其实,陛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提示了。”
付薪翰思索了片刻,依旧摇了摇头。
“下官愚钝。”
“啧!”芈天正啧了啧嘴:“你看看,陛下之意是要将倭国子弟送去国子监,那是不是包含了教化之意?”
“你想想,为何倭国总是不断侵扰我大契?”
付薪翰依旧是摇头。
“哎呀!”芈天正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蛮夷之辈,根本不通教化啊!”
“陛下根本就不是要这些质子学出个所以然来才行的,而是要他们接受教化!”
“你再想想,倭国蛮夷在我大契科举高中进士,那他怎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王道?”
“既然知道了王道,接受了大契的教化,那怎能不知尊重上国!?”
“如此之人成为了倭国国主,倭国的倭尉,贵族,那势必会亲我大契的。”
“日后的倭国便将永远是我大契的藩邦属国啊!”
听完这一番言论,付薪翰如遭雷击!
他只感觉自己的头皮发麻,嘴唇都在不停的抽搐。
原来如此啊!
接着,付薪翰便惭愧了起来。
怎么说自己也是做过礼部尚书的人,竟然连陛下这点意思都没有看出来,真是自惭形秽啊!
“这些倭寇在我燕京读书,在我燕京生活,他们的心中就便有了大契,日后回到倭国执政自然也会效仿我大契而为。”
“付大人啊,老夫也是今日才得以想明白,征服异族不仅仅只有厮杀这一条路可以走啊。”
“让这些藩邦属国仰慕和认同我大契精奥的文化,这才是一条永生之路啊!”
“他们生生世世都会成为我大契的奴犬,这才是陛下现在走的路!”
芈天正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陛下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两位丞相相互感慨之时,方景这位圣君正在为安置王月的去向而发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