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朝廷的高层,也是有着不小的争议。
这个议题涉及到了军事、民生、经济甚至是儒家的理论根本。
此议题可谓是重中之重。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明天的会议开始。
翰林院是整个朝廷当中,上班最早的一个部门了。
现在的翰林院中,最忙碌的并非是编纂史书,而是负责新朝报的编纂部。
每天他们这个部门都要在前半夜开始上班排版,决定明天的新闻内容,然后开始编纂排版。
翰林院编纂好了内容之后,在由专门的太监护送母版去内务府刊印。
印刷的的过程还是挺繁琐的。
负责活字印刷的宫人要在半个时辰之内将母版上的内容编排出来,然后立刻印出一张,再送回到翰林院。
新朝报的总编纂确认无错之后,再由内务府来批量印刷。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只要在天明之前,将这些满是油墨香味的新朝报送到各个刊发点就行了。
这些刊发点会聚集这很多的报贩子。
他们拿到新朝报之后就会回到这几的销售点去售卖。
而另一批新朝报将会送上轨道车或是运输车,知道大契的各个角落。
如今这燕京城中的大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报箱。
报童只要将每天的新朝报塞进报箱里,自然会有府中的下人拿给主子看的。
到了天明之时,这些报童基本就会把新朝报全部销售一空了。
翰林院现在完全的继承了顾不得的风格,新朝报上的内容大部分老百姓都能看得懂。
因为这上面写的并不是那些文绉绉的文言文,而是大家都能明白的大白话。
王月在燕京城推行的夜学院和官办教育,也是大幅度的提升了城中百姓的识字率。
所以新朝报在燕京城卖的还是很不错的。
如今这燕京城周边的工坊也是很多,那些早起去上班的百姓也都会习惯性的买上一份新朝报,一边吃着早点一边看着新闻大事。
这几天的头版头条,几乎写的都是大会的内容。
虽然主题是一样的,但内容却每天都有着不小的变化,所以新朝报也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
松下次郎拿着一份新朝报,他坐在早餐店中吃着油条。
不过,他坐的这家店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路边摊,这里是各路官贵之人都来吃早点的地方。
松下次郎只是倭国倭尉府的庶子,并没有任何的继承权。
这次代表倭国参加大会的,是松下次郎的哥哥,倭尉世子。
松下次郎他虽然没有参加大会,但他也是很关注会议内容的。
每次金三顺来找他的时候,他都要拉着金三顺询问会议的内容。
他翻开新朝报,刚要看看昨日的大会内容都有什么,却被另一篇文章给吸引了注意力。
《拓论》
这篇文章的作者写的是佚名,也就是说是一份匿名投稿。
“现如今,大契人口足有八千万,以燕京为例,一对夫妻平均孕育子女三名,若今朝延治之下,新生人口足有一千四百万之多。”
“若二十年后,大契有多少人?”
这是很典型的元学论证之法。
看来投稿的这位,也一定是元学的门徒了。
松下次郎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他继续向下看去。
“据本人推算,大契皇朝二十年后的人口足有一千二百万万人!”
“若是四十年后,那就是多余两万万人!”
“现如今江南之地,寻常百姓之家,一户只有良田三亩,此地现今也只能温饱。”
“四十年后,江南一户只有一亩地,那势必要活活饿死人的!”
“江南富庶之地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州郡?”
松下次郎越看越觉得心惊胆寒!
从这个角度看待人口增长问题,是所有人都没有在意过的!
不过,如果大契的人口这的按照这样增长,那土地肯定是不够用的啊!
作者在文中继续说道:“若是默守陈规,那么大契的土地势必不够!”
“到那时,要不是发生暴动死掉一批人,就是向外继续扩张!”
“很明显,要是让大契死掉那么多人,是不义之举!”
“所以想要养活那么多人口,朝廷就必须要继续向外扩张才行!”
“只有向外扩张,才能给增长出来的大契人,提供更多的耕地!”
“我相信,日后的大契子民,必将能在南洋跑商,在安南种蔗,在西域贩布,在更远的地方开疆拓土!”
“只有不断的扩张,才能养活大契子民!”
“扩张!大契不得不走的路!”
这篇文章读完,松下次郎的后背已经全都被冷汗给浸湿了。
文章开头列举出来的数字是没问题的,人口增长的速度却是如他所说,没有半点的虚构。
四十年后,大契的子民将会没有足够的耕地。
所以大契想要维持政策,那就必须扩张!
可是……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倭国要怎么办?
倭国虽然现在是大契的藩属国,但内部还是有很多反对大契的声音啊!
如果倭国执政的人中,有看不清形势的人反叛了呢?
那么,大契的水师必定是要荡平倭国的!
到了那个时候,倭国的土地就会被大契占据,也会和现在的安南国一样,被大契朝廷化为郡县!
一想到这里,松下次郎的心中就满是焦虑。
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就算是十个绑在一起也肯定是打不过大契的。
只有和高立一样,完全对大契保持开放,好好的俯首称臣才能有一条活命的路!
大契是不会轻易吞并一个恭顺的藩属国的!
松下次郎低声呢喃道:“我必须要成为倭尉!”
“若是我那个愚蠢的哥哥继了位,肯定会作出很愚蠢的决策!”
必须要夺得倭国倭尉的大权!
松下次郎已经等不急自己的父亲去世了!
因为这一篇匿名的文章,一定会迅速统一大契军民的意志!
从今往后,向外开疆拓土,一定会成为大契的基本国策!
松下次郎想的一点也没错。
这篇文章一出,上到朝中重臣,下到升斗小民,全都理解了开疆拓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