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些官吏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现在的江南农户基本上都开始种植桑田了,根本就不能可完成朝廷派发下来的粮食任务。
如果官府要强制这些百姓上缴粮食,那肯定要引起很大的抵触,甚至可能会发生矛盾。
到时候,若是引起了民变的话,那可就不好收场了。
官府统一向南洋采进粮食,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办法,百姓们因为中间有利可图,所以对官府的这种做法也是很支持的,就算是让他们交钱也是没问题的。
而且官府统一采购的方式,也是购买量很大的,南洋那边的商人也是很乐意接单的,甚至有的时候还是很好议价的。
这本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若是现在也能低价采购来粮食,官府到是可以多出一些银子,这也是可以的。
所以,如何能够低价的购进粮食,这也是成为了江南所有官府都关注到的事情。
孙殿笑着说道:“办法很简单啊,你们只需要找那些南洋商人去签订个价格就好了。”
众人闻言,脸上皆是茫然。
孙殿见他们没有听懂,便继续说道:“你们以前跟南洋商人签订价格的时候,是不是只购买了他们手中的现货了?”
“这次你们不买他们手中的现货,转而去买他们几个月以后的粮食。”
“但是要在契约上写明白了,到提货的时候,价格也要按照现在双方签订的价格来。”
“这样一来,官府在收到银子之前就先和那些南洋商人签好了文契,只需要等到了日子,购买完税之后的粮食就好了。”
众官员一听,恍然大悟。
“大人是要咱们先付银子,购买日后的粮食?”
孙殿点了点头。
“不错!”
“你们先挪用一笔银子,把商人的钱付了,然后约定几个月之后交粮就好了。”
“这样不管粮食的价格如何变,衙门总是能收购到足量且合心的粮食了。”
众官想了想,居然全都觉得孙殿这个办法可行。
先给银子,然后等几个月后再给粮食。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把涨价的风险给转嫁到商人头上了。
就算到时候粮食的价格比较贵,商人们也必须要按照之前签订的文契来交付粮食。
如果再遇到了上次海盗的事情,官府完全可以凭着文契拿到粮食。
这样的交易方式,那些大粮商也是很愿意接受的。
因为约定好的收购价格也并不是很低,如果到时候粮食的价格掉了,他们也不用把银子退还给官府,这样他们也就能在其中赚上一笔了。
商人们如果觉得不保险,怕日后的粮价会涨,也完全可以拿着官府的钱来囤一部分粮食,等到了约定的日期,把这些粮食给交付出去就行了。
如此一来,粮商们手中有了更多的活钱,他们也可以拿出去做别的,说不定还能赚到更多的银子呢。
这一举动可谓是双方互惠互利了。
江南的官员全都纷纷称赞。
激动之余,他们对孙殿询问道:“孙大人啊,那就请您给这样的交易方式赐个名吧。”
孙殿想了想,直言说道:“既然签的是契约,买的是他日之货,那就叫契货吧。”
契货!
众人品味了一会,纷纷点头。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叫的朗朗上口,也很容易就能被人理解。
于是契货这种交易的方式,很快的就在花河府治内流传了开来。
没多久后,在花河府最大的粮食市场上,契货的交易方式就正式的被推出了。
这样的交易方式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了买主和商人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负责采购粮食的各个衙门口都高兴坏了。
虽然这样赚的银子少了点,但好歹不会像之前那样亏本了。
而那些商人们也是很高兴的。
能够先拿到银子,这样手中就有了很多的活钱,也不用囤积那么多的粮食了,风险也就小了很多。
而契货定价的时候,总会比当前市场上的价格高一些,所以只要他们在交付日的时候,能比现在的价格低一点点,他们都能赚到钱。
一些稍微保守点的商人,他们则是开始兴建起了粮仓。
干脆把粮食先一步买进来,然后存在粮仓中,等到交付日的时候,只赚那么一点点差价就行了。
……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大契正是发行银票的日子了。
按照孙文钱的要求,在燕京城建立了一个大契金储票行,这里是专门存放朝廷的信誉金的。
信誉金。
就是每发行一张银票,朝廷就会在大契金储票行中存进等额的金子。
当然,除了燕京城之外,朝廷在另外十多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都建立了这样的分行。
这些分行也是会跟着总行,一起承担发行银票的任务。
政事堂的官吏们手中拿着的,就是最新印发出来的银票。
淡雅清香的油墨味,还依然在纸上留香。
所有人看到这印刷精美的票子,全都震惊了。
大契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也在迅猛发展中。
因为新朝报的用纸需求巨大,所以还是按照之前的造纸法肯定是不行的。
若是依旧沿用之前的造纸术,别说是新朝报,就是这次银票恐怕都印刷不过来。
就在前一段时间,几名造纸老工匠坐在一起研究了起来。
他们在户部的指导下,联合开办了一间燕京城造纸工坊。
这家造纸工坊所使用的是完完全全的流水作业,从木材打成纸浆,再到出成纸张,全都是清一水的流水线。
这样一来,大契的造纸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几名老工匠的造纸工坊也发了一笔大财。
新朝报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立刻和造纸工坊签订了长久合作的契约,约定每个月都会固定日期来工坊中进购纸张。
不过,新朝报用的纸张并不是很精致的那种,甚至摸起来还很粗糙。
倒不是因为新朝报抠门,也不是经费问题,完全是因为报纸这种东西看过一次之后很少会有人在看了,印刷的很精美成本自然也会涨上来,也就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但银票的印刷可不能这么粗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