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八年多皇帝,崇祯皇帝也学到了一些经验,遇到琢磨不透的事情,不要轻易表态,回头私下里请教孙承宗。
这件事情,他早就请教过了孙承宗,孙承宗的意思是,等刘明遇进京述职,便便命令他们剿灭李张等叛军!
所以,崇祯心中有了计较,再看着众臣争吵,仿佛在看着一场猴戏。
正吵着,当值的太监王承恩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一直走到金阶前,跪下,叫:“陛下,张世贤张公公回来了!”
张公公?
那可是曹化淳身边的大红人,群臣顿时噤声,他们不怕得罪崇祯,但是害怕得罪曹化淳,因为曹化淳到底是内书院教出来的,与魏忠贤那个泥腿子不一样。
他要对付谁,先动手把名声搞臭,什么贪污,失德,无信、不义,反正有的没的,先弹劾再说,面对确切的证据,罢官罢的让人无话可说。
关键是,曹化淳更狠,你以为罢官了就没事了?
其实在曹化淳心中,罢官就是第一步,无官庇护,那就会连阿猫阿狗都来踩两脚,让他们看尽世态炎凉,饱受打击,惨死在小喽喽手中。
就在这时,张世贤带爬的冲了进来,扑到金阶前,嘶声嚎叫:“陛下,大……大捷,大捷啊!”
崇祯皇帝霍地站了起来,嘴唇微微哆嗦着:“什么?大……大捷?也就是说……”
“赢了,赢了!”
张世费激动得脸部肌肉直抖:“不仅打赢了,还把建奴给打惨了!此役,我军在广宁城下,以少胜多,大败建奴,斩首两万四千余级,生俘六万余人,其中包括贼酋皇太极的伪兵部承政纳穆泰、伪吏商承政八大臣之图尔格弃暗投明,冠军侯麾下大将陈永顺斩首贼酋皇太极的前锋统领、俘虏一人,陛下……大捷啊!”
朝堂轰的一下炸开了,一直保持微笑闭目养神的温体仁那双眼睛有多大就瞪多大,话都说不利索了:“多……多少?斩首多少?”
“斩首两万四千余级,生俘六万余人,八大臣反正一人,俘虏一人,御前前锋统领一人被斩,一个被俘。”
“开玩笑吧!”
侯恂喃喃的道:“是啊,斩首两万两千级,也太匪夷所思了!”
孙承宗皱着眉头,目光投了过来,显然这个老头也不大相信这等夸张到登峰造极的战绩。
崇祯皇帝面色连变几变,最后还是稳住了神。
虽说乍听斩首两万四千余级他也很激动,但毕竟是被忽悠得多了,没那么容易上当了,鬼才知道是不是虚报战功呢。他冷静的问道:“可有奏折?”
刘明遇是没有向崇祯皇帝写奏折的。只不过,正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虽然曹化淳没有监军辽东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他却代替刘明遇写了这么一封奏折。
曹化淳的文字功底是相当不错的,非常正式的公文。
“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曹化淳顿首谨奏:本月丙午,臣代天巡狩辽东,七月以来,边事不宁,盖、复、金、海、广宁等黎庶,颇受其苦,灾众数以万计,辽东帅臣刘明遇,集三军虎贲……”
曹化淳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他不仅文才不凡,而且深受崇祯的信任。
看着曹化淳熟悉的笔迹,崇祯一目十行,匆匆扫了一遍,又回过头来逐句逐句的看,还是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完了,再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与其他大臣不一样,曹化淳的奏折写得相当详实,没有夸张,没有加油添醋,也没有动辄数以万计,毙敌无数等描写,也没有一味的吹嘘刘明遇的武勇与谋略。
他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将刘明遇因为知道了要前来京师述职,决定给崇祯皇帝携带辽东土特产,他当时不解,天子富居四海,什么土特产没有见过?还需要刘明遇这个臣子向皇帝献礼。
结果,刘明遇回答:“建奴首级”。
随后,刘明遇率领刘家军精锐尽出,空余广宁数千兵卒。在刘家军开广宁后,随后皇太极趁着广宁城空虚,带领十数万人马包围广宁城。
看到这里的时候,他知道广宁城只有一千二百余名守军,以及五千余户百姓,民不过三万。
崇祯虽然不精通军事,但也知道这样的力量,根本就守不住。
接着,刘家军闻讯建奴包围广宁,立即组织兵马营救广宁,八千建卒强行军两昼夜,奔袭四百里,与建奴前后十三战,十三战皆胜,斩首两万四千余级,俘虏六万余人。
众臣们看着这位自登基之后,八年以来,脸上就再也没有过真正的笑容的天子跳了起来,放声大笑,那神色竟有几分癫狂了。
群臣相顾骇然。
离得近的孙承宗眼疾手快,捡起一份捷报扫了一遍,同样面色大变,激动得站了起来,随即……
孙承宗的脸色难看起来。
这是一封非常外行的奏折,辽东八千健卒,但是,这是步兵,却不是骑兵,什么时候步兵比骑兵还快?
想到这里,孙承宗板着脸,望着张世贤问道:“曹公公只怕笔误,步兵何以两天两夜奔袭四百里?”
他现在提出来这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防止其他人利用这个漏洞攻击刘明遇。
张世贤满脸堆笑道:“孙阁老有何不知,辽东刘家军八千健卒,剩坐一千五百余辆马车北上支援广宁城,辽东官道皆为新修,沿途又有兵站,可以更换骡马,马车日行两百里不足为奇,若非顾忌马匹,奔袭二百五十里也可以做到!”
听着张世贤的话,崇祯的脸色缓缓恢复正常,他喃喃道:“这么说,是真赢了?”
“真赢了,光腌制好的首级,就有一百多辆大车,抓获的俘虏,排起了长队,一眼看不到头!”
张世贤接着笑道:“这只是初步战报,详细战报,肯定会有出入,奴婢以为,斩首两万四千级,只多不少!”
终于,崇祯皇帝看到了最后一段,上面写着:“冠军侯麾下大将马成功、刘永顺,尾随贼酋皇太极至沈阳,经过麾下兵将浴血拼杀,成功收复沈阳城,因二人所部兵将折损太甚,二将并未追击,让皇太极逃脱!”
“嘶嘶……”
整个大殿里立即传来阵阵直抽凉气的声音。
自天命(1621)六年,努尔哈赤占领沈阳,天命十年(1625)迁都沈阳,天聪(1626),元年,大肆扩建沈阳城。
现如今,这座都城居然被刘明遇收复了。
孙承宗摇摇晃晃,坐了下去,他老泪纵横:“战死在辽东的几十万将士,终于可以瞑目了!”
周延儒、温体仁、侯恂等重臣也都快速一目十行的看完,他们的神色变幻莫测,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赢了,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而已。
可事实俱在,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没有人怀疑刘明遇在虚报战功,斩首可以做假,可是俘虏呢?可沈阳城呢?
刘明遇总不能把一群百姓接过来,送到京师,硬说是建奴吧?
要知道兵部考功司可不是吃干饭的,再说了,建奴与汉民百姓区别非常明显,这可不像后世,满人在中原滋养三百年,已经与汉人无异。
在这个时代,女真人的脸形长得就像用脚踩过的脸,鼻骨短、牙齿呈抛物线排列,门齿呈铲型,牙齿较小;眼睛细长,眼裂小,有明显内眦褶,身材矮,躯干粗,差距相当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俘虏不仅仅是语言方面,长相特征的差异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众臣拿着奏折看了一遍,直到孙承宗起身崇祯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声音异常激动道:“恭贺陛下!全赖陛下洪福,三军用命,我军在广宁大获全胜,痛击建奴,歼敌过两万,擒获建奴吏部承政、兵部承政,最为关键是收复沈阳,平辽在望,此赫赫战功,实是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破口之耻,至今雪矣!”
破口之战一直是崇祯的一块心病,他做梦都盼着关外明军能够打个大胜仗,洗雪这一奇耻大辱。
似乎老天也觉得把他折腾得太惨了,该给点补偿了,竟然让明军在广宁不可思议地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乐开了花,笑容是再也遮掩不住了。
文武百官齐刷刷的跪下,声音洪亮,跟打了鸡血似的:“为万岁贺,为大明贺!吾皇万岁!”
“同贺,同贺!哈哈哈……“崇祯大笑一阵,才心情畅快的坐了回去,勉强止住笑声,这个时候,一个问题摆在眼前,大明虽然文贵武贱,但是,却是以武立国,对武功的赏赐非常重视。
无论是太祖时期,还是永乐时期,明朝都是以计首论,也就是说,军功要么升官,要么赏钱。
成化十四年,颁布申明升赏制,辽东女直,一人擒斩二人,升一级,至六名,升三级。不愿意升级者,授五十两,署职二十两。
现如今歼灭了俘虏了六万余人,斩首两万四千余首,相当于朝廷要拿出来三百九十万两银子。
当然,这只是粗算,事实上,随着明军对建奴胜少败多,还开出了特殊赏格,比如说,牛录额真、白甲兵赏千两,升正千户,或千总,连后金的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抓了,再加上其中的前锋统领。
对了,还有收复沈阳城的功劳。
崇祯不敢往下想了。
怎么赏赐?
拿什么赏赐?
现在的崇祯,就是有着幸福的烦恼。
打败了建奴,他非常高兴,可是拿什么赏赐刘明遇和刘家军,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孙承宗看着崇祯的脸色,明白了他的担心和着急,不过,眼下整个朝廷都喜气洋洋,谁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出来触这个霉头。
仅仅略作思考,他就将这件事情抛在脑后了,草草吩咐了几句,便宣布退朝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后宫,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跟周皇后分享。
周皇后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是万分惊喜,连声说:“恭喜陛下,恭喜陛下!”
崇祯心情更好了,周皇后还没有在他脸上见过如此开怀的笑容呢。
崇祯叹了口气:“朕现在非常头疼,刘卿立下了如此大功,他现在是经略安抚使,朕何以酬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