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包里那位的说法,这七个洞穴形成的时期应该大致相同,同属于一簇气泡,在矿层中上升时分成了七股气流;而在初期,它们或许曾经有着相当规整的几何结构。证据就是,只要细致测量了所有洞口的直径,就会发现它们是两两成组、依次减小的;而参数唯一的那个洞口直径最大,可以想见它曾经处于中心或顶端的位置——要想前往“仙境”,须得从这儿进去。
由于受到时空魔法的影响,这些洞穴的位置在缓缓旋转,因为不能确定旋转是否因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只能靠测量来寻找正确的入口。
确如他所说,我们找到了七个洞口,用绳子测量的结果也与他的判断相符。最大的洞口一望便知,大大咧咧地横在路中间。包里那位说,一般人即使走到这里,轻易也不会想要下去,我凑近伸长脖子往下快速一瞥,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别的洞穴起码看上去还像是“有路可通”的样子,可是这一个,分明直通地底的火焰。熔岩在深渊中缓缓流动,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发生对流,形成了一座螺旋状的风圈。
如果不是他说,洞穴内侧其实还有一个通道,我肯定想也不想就逃走了。在这个地狱之门旁边待一会儿我都嫌受不了,维兰倒是无所畏惧,若无其事地站在边缘往下张望。好吧,看来不用担心他恐高,不过我在他身后一米外,腿都快软了,恨不能匍匐前进。
维兰一扭头看见我站都站不稳的样子,促狭地笑了起来,片刻后说:“他说这下面有通道吗?我没找着。”
我鼓起勇气上前,扶着他的小腿蹲在距离洞穴半米外观察一番,撕下一小片木浆纸往空中一抛,纸片在风圈中先是上升然后又旋转着飞落,目光捕捉到它的运动轨迹在一个方向上明显有些变形。我看了维兰一眼,他很有默契地抬了抬眉毛,便转向那边找去了。
巴在洞穴边缘,把大半个身子都探下去几分钟后,维兰宣布下方侧面确实有一个通道。我还在考虑该把升降锁固定在哪儿,他已经抽出短刀插在石壁上垫脚,????地爬下去了。我吓了一跳,顾不上害怕,连忙挪到洞穴边缘看他的情况,刚好看见他的头顶消失在侧壁,几分钟后重新出现,仰面冲我打了个“没问题”的手势。
他又踩着短刀爬了上来,教我把升降锁钉在地面上,安全绳穿过行李,滑锁扣住我的腰,绳末端缠在他的手腕上。“我先下去,你牵着绳子下来,我会接着你的,”他安抚地摸摸我的脊背,“别往下看,没什么可怕的,真的。”然后一眨眼工夫他就又下去了,快得我连酝酿恐惧的时间都没有。
“我在边上扎出了几个缝,你用匕首撑着,慢慢来。”把行李运送下去之后,他的声音从底下传上来,我只得给自己打气,硬着头皮挪过去,发现他已经把短刀横插在我的脚能踩到的地方,也不知是怎么做到的,于是背过身去,一手牵绳一手持刀,面朝石壁小心翼翼地往下爬;石壁上每隔几十公分就有一道深深的细缝,刚好可以放入匕首。我不禁有些惊讶于他的细心,但是忙着在强烈的热风中攀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段距离大约有七八米,虽然不长,但是角度逐渐向里倾斜,或许这也是从上面很难发现通道的原因之一。好在没爬多久,就感觉到维兰在下面扶住了我的脚,心里顿时安定下来。大腿两侧被他托着放下来,终于踏上了通道口坚实的水平地面。
这是一个狭窄的水晶通道,穿行其间的热风并不激烈。透过明亮的晶壁,来自地底的火光折射出艳丽的五颜六色,不时凝聚成绚烂的光圈,美得如梦似幻。我不得不闭一会儿眼睛再睁开,才能适应这里的自带柔化效果,只见甬道前方还有好几个出口。
这会儿工夫,维兰已经去把他的短刀回收了,我们一前一后地在甬道中爬行。包里那位说,从地底上升的气流,有一部分并没有冲破顶层,只在晶矿中形成了一些中空的廊道,其中一条廊道是通往大神母潭的捷径,但它与我们眼下走的这条甬道并不直接相连;好在他上次来时,亲自探索出了最快的路径,并且一路做了记号。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克拉门苏的记号就行了。
但是那个闷骚的记号可不是简单地在洞口画个圈什么的,这老先生在晶石岩壁上挖了一个个的小洞,从而改变了光线折射的角度。光线透过最初三个小洞,准确地会聚成一道红光,又作为下一个小洞的主光源,投射往另一个方向。我们按照他的吩咐,沿着七色光的走向爬来爬去,中间还重复往返,亏得精力集中,才没在五光徘徊十色陆离中迷失方向。不知不觉已经在这座水晶迷宫中兜着圈子爬出好远。
我一边爬一边不怀好意地想,这“记号”实在“高大上”得可以,与其说是有必要,倒不如说是克拉门苏自己的偏好;不过复杂精巧到如此地步,未免也太娘了,莫非他本人真是个基?……哎呦走神了,刚才没找错方向吧……话说回来,一贯毒舌的维兰童鞋这一路都闷声不响,跟在我身后来回爬了许多冤枉路也没吭声,有点反常啊。
我回头一看,见他微皱着眉似乎在想什么,此时注意到我的眼神,才停下来问:“怎么?”
“我在担心有没有走错路。”
他笑笑:“我想没有。”
“你怎么这么有信心?”
他犹豫了一下,似乎在考虑要不要说出来,最终还是开口了:“我们进来以后的路线,是有规律的。”
“诶?”我表示惊讶,开始努力回想爬过了多少甬道……一团乱麻。
“你方向感不行,是不是?”他取笑道,凑过来抓住我的手指在晶壁上画了一个图形,“这是我们走过的路线。”
像一个锯齿形推进的双纽线,只是还没有闭合。这种双纽线,在数学里是一个著名的符号,“∞”,表示无限大,哲学家则认为取义来自于“生生不息”,它在几何学里,也被称为“莱妮斯卡”。
难道,这里就是包里那位口中所说的莱妮斯卡山?不不,他说的明明是一座火山,或许那座火山的命名与这里有些渊源。
“这是一个封印,象征永生,”维兰忽然说,“如果没猜错的话,我们沿着他留下的记号反复穿行,这个过程等于是在请求封印的许可。这底下一定有了不得的东西。”
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维兰坏笑着掐了我一把:“怎么,到现在才知道害怕?我到前面来吧。”
说着他从侧边蹭过来,紧挨着我的身体慢慢换到前面的位置。他身上温暖的体味扑面而来,没有烟草味,也没有香水味,但是感觉很舒适,是在别处从来也没有闻到过的味道。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积极了?”我用吐槽来掩饰尴尬,“你不怕吗?”
“反正都到这里了。”他在很近的距离上笑着回应,头发撩过我的脸颊。
于是变成我跟在他身后爬。眼前晃动的pp,带我陷入更加严肃的思考: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维兰突然变得积极,还有其他的原因。
维兰说得对,这条路果然在双纽线达成闭合之时结束了。我们忽然进入一个极为辽阔的空间,它的壮观程度——该怎么形容呢?是殿堂,同时也是自然。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孤陋寡闻的一生中,从未见过任何一个所在像这里一样,把大自然的创意与力量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高高的穹顶泛着夜空般的深蓝色,但我知道那只是晶石矿造成的错觉;远处是一片湖,平静而没有一丝涟漪;湖水从远处看,呈现出一种奇异通透的橙黄色,我猜恐怕是湖底晶矿透过的火光;通往湖的方向,两岸全是高耸的晶石柱,形成了一座几可通天的森林……这些还不是最精彩的。
在晶石柱周围,连结或包裹着一簇簇晶石的花朵,像微观下的雪花般凝结成极度完美的几何形状,只是它们更加巨大,更加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数学之美如何借助自然之手绽放。
还有音乐,来自于水滴。这些水滴,大约是湖水蒸发后在温度较低的穹顶上凝结,聚少成多之后沿着晶石柱缓缓下坠,把晶石柱蚀刻出深深浅浅、长短不一的沟壑;这些沟壑就像乐器的部件似的,使得水滴下落时的高度和力度产生了微妙的差异,因而在不同音阶上发出或清脆或低沉的乐声。这些不同声部的水声以一种若有若无的方式合奏,搭配水滴溅上晶石花朵发出的嗡鸣,组成了一部无比瑰丽的音乐华章。
还有什么比眼前这一切更能体现“伟大”二字吗?在疏离而又繁茂的晶石森林中穿行,外界透进来的光线在花朵枝头、在水滴中一再折射,童话中形容过的“仙境”在每一个通透的事物中闪烁。我说不出话,甚至忘了身体的感觉,像被催眠了一样,只能痴迷地往前走。直到维兰忽然拉住了我的手。
“你看那里。”他冷静的声音让我的头脑稍稍恢复清明,视线移向他手指的方向。湖的边缘,浅浅的水中,树着几尊一人多高的雕塑,都是灰黑色。我很快就发现那些不是人或精灵的雕塑,虽然它们有着类似人的面孔和上半身,但下半身像蛇似的盘作一团;而且它们的肩关节圆鼓鼓的十分突出,伸展出五对手臂,像扇骨似的聚拢在胸前。
“十臂那迦。”维兰说。
我目眩神迷地望着这种传说中的生物:“雕塑?”
“不,”他捏着我的手微微用力,“是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