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良从钱铭钧口中听到高尔察克的计划,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高尔察克溃败之前的机会,为中国谋求更大的利益。熟知历史为如今带来的好处就是在博弈的时候,知道该如何选择契机。据他所了解,此时的高尔察克应该达到了鼎盛时刻,几十万大军剑指西方,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他一定会夺取俄国大权,但是没人料到,他败得的如此快,如此彻底,最后落得个身死冰窟中的悲惨下场。
而最终给他致命一击的竟然是他曾经深为倚重的四万捷克军团,这其中不乏政治阴谋与利益的妥协交换,但是吴孝良不想探求事情真相的经过,只是想趁着他们乱,狠狠的在这头北极熊身上狠狠踹上几脚,顺便拿回那些本该属于中国的东西。在他前世的记忆里,并没有看到捷克军团以及高尔察克直接派兵干涉外蒙的记载,而今看情况,竟好似已经直接派一部分人前来,而日本的势力渗透也远远超过他前世时的程度。
据记载,徐树铮在率兵进驻库伦时也仅仅是进行了一番恫吓便将日本人弄的不敢有所懂过,而后来将夺回的外蒙丢失,竟是因为国内军阀混战,再无力支持外蒙驻军,最后导致了这些人的灰飞烟灭,产生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故事,只是,却很少为后人得知,在那个时代,有着那么一批人为了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
吴孝良暗暗下决心,既然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就绝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继续北上消灭掉日军残余部队,然后对付新的敌人捷克军团一部人马,并且还要时刻提防着躲在暗处的哥萨克。此前,哥萨克惨败应该会让他们在外蒙境内的活动有所收敛,但是,据他前世信息所得出的推论,谢苗诺夫这个人绝不是那么容易便胆怯与放弃的人,想必不久就会与其本人产生正面冲突。
第二条路是南下进攻库伦的恩琴人马,这个恩琴是谢苗诺夫的手下,心狠手辣,从而得到了一个“血腥男爵”的绰号。而今羽翼渐丰已经逐渐不再听从谢苗诺夫的号令,这到是一个可加以利用的因素,能够让他们两方自相争执,绥东军从旁余人得利自是最好。但是又一转念,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以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夺取库伦,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震慑这些对外蒙垂涎三尺的,白匪武装。
只有堂堂正正的以强大实力将其击败,取得的胜利才会让这些人疼到骨子里,才会有所忌惮。正思量间,侦察兵返回报告。
“司令,前方十里处发生战斗,是刚才就走日军的那伙神秘军队!”
“哦?”
吴孝良立刻来了兴趣,本来还在为是继续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困扰,此刻犹豫一扫而光。
“传令,全军保持阵型,继续向北,将日本人以及那伙捷克人通通干掉,再回师库伦。”
绥东军依旧是第一团在中央,骑兵团游弋左侧,第二团掩护右翼。二十分钟后,已经能听到激烈的枪声,战场便在前方,吴孝良端起望远镜观察着整个战场。
很明显,捷克军团的人占了上风,战斗已经进行到了尾声,白刃战正在上演。劣势一方被捷克军团打的节节败退,看样子距离崩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但是他们却依然在苦苦支撑。吴孝良暗自称赞,好强的战斗意志,在面临绝对劣势即将溃败的情形下仍旧苦苦支撑,如果是国内军阀的部队,恐怕此刻早就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了吧。随后,他拿自己的绥东军比较了一番,竟也不敢肯定自己的部下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死战到底。
究其根本,一直军队的战斗力源自他们的心念,而这心念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铸成的。捷克军团再一次发动了猛烈的冲击,机会来了,如果此刻绥东军冲下去,他们无论哪一方都不会有全身而退的机会了。
吴孝良不禁感叹着侥幸,如果不是这伙人的出现,他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进攻!”
命令的话音刚落,骑兵团便似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第二团紧随其后,也掩杀过去,第一团则与吴孝良的指挥部留在一起,作为全军的后备部队。
那伙人果真是捷克军团派来干预外蒙的军事力量,他们的作战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在巡逻途中连续遭遇多股敌人,本来是不愿与这些人进行决战的,就拿眼前即将溃败的这伙人来说,也只是接触一下威慑为主,不过对方却不似先前股军队好打发,同为金发碧眼的欧洲军团选择了死缠烂打,为此他们在一开始损失不小。所以,只好全力进攻,由于捷克人的武器装备远远精良于对方的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所以很快取得了战场的优势,并摆出了将那伙人歼灭的战斗阵型。
不过,绥东军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战场的形势,捷克人的优势瞬间消失,他们从牢牢的掌握战场主动权变为了腹背受敌,一部分人开始变得惊慌,但是由于在战场上纠缠的太过紧密,已经无法与之脱离,失去了斗志的捷克人开始逐渐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与捷克人纠缠的那伙人中,一名年轻军官对战场上瞬间出现的逆转十分错愕,但是他欣然的接受了变化产生的结果。
“同志们,最终的胜利属于我们,冲啊!”
军官的肩章上将星灿然,显示着他是一名少将,一名年轻的少将。
“胜利属于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万岁,万岁!”
少将身边的士兵与军官同时也高呼起来。
霎时间,战场之上的乌拉之声不绝于耳,本来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顿时爆发,对捷克人发起了疯狂的反击。吴孝良,听到此起彼伏的乌拉之声,再看到这些悍不畏死的战士们,突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涌起,自己这次雪中送碳,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