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来到帐外,见天空乌云密布,知道暴雨一时难停,不由担忧,山鬼道:“若是暴雨连降数日,我们不得不退兵了。”
王雄道:“此战未事先了解此地的天气情况,此乃我之过也。”
二人的担忧没有错,暴雨连将数日后,辽河水位上涨。王雄想起关羽水淹七军之惨状,当即下令撤军。
山鬼离开辽东后,便赶往并州,求见并州刺史毕轨。毕轨知晓山鬼乃宣夜心腹,而宣夜又是曹叡心腹,不敢怠慢,请其入营。
在前往毕轨营帐途中,山鬼见魏军正在整备武器辎重,心生疑虑。待得入帐,双方客套后,山鬼对毕轨道:“毕刺史,帐外魏军风风火火,是何缘由?”
毕轨道:“鲜卑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与己和亲,并寇钞并州,杀略吏民。我打算起兵征讨鲜卑,对外威吓轲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
山鬼道:“轲比能与步度根矛盾重重,若是起兵征讨,岂不是让鲜卑轲与步度根联合起来?”
毕轨道:“区区蛮夷,有何可惧?”
山鬼道:“可有陛下旨意?”
毕轨道:“我已上奏陛下,陛下诏书还未至。”
山鬼见毕轨擅自用兵,暗道:“现在朝中掌权的是曹爽与司马懿二人。曹爽谦虚谨慎,司马懿低调慎行。二人以礼相敬,挑拨不易。但毕轨与曹爽交好,可借其浮夸作风堕落曹爽心志,愚其行止。”便道:“毕刺史好气魄,我愿助毕刺史一臂之力。”
毕轨道:“如此便多谢山鬼先生了。”
魏军整备妥当后,毕轨领军出发,至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击。
轲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接步度根,却与魏军不期而遇。双方大战于楼烦,苏尚、董弼全军覆没,二人战死,步度根遂与轲比能合作,一同扰边。
与此同时,山鬼写信给花神,花神当即赶往并州。魏明帝曹叡遣骁骑将军秦朗征讨轲比能,轲比能败走漠北,泄归泥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居并州如故。
鲜卑军营内,步度根一把摔碎手中酒碗,对轲比能道:“早劝你不要和秦朗交战,你偏偏不听。这下好了。一战便损失了万余人,泄归泥还投降了。”
轲比能强忍怒意,道:“之前打败毕轨,你怎么没这么说?现在败了,便把责任全部推卸到我身上吗?”
步度根道:“怎么,你要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辩解吗?”
轲比能道:“至少我没有如你这般推卸责任。”
步度根道:“既然道不同,便不相为谋。告辞了。”说罢,一掌拍飞身前案几,起身离开。
轲比能冷声喝道:“站住!你莫不是还要去投靠曹魏,与我为敌?”
步度根道:“这与你无关。”
轲比能道:“与我为敌,还与我无关?”语罢,掣出腰间砍刀,缓缓站起。
不步度根同样掣出砍刀,高喝道:“怕你不成?”其说是不怕,实则胆战心寒,方故意提高嗓音,以让帐外卫兵听见动静,入帐查看。
如其所料,帐外卫兵冲入帐内,见二人剑拔弩张,纷纷抽出兵刃,按照双方阵营分开列阵,激战一触即发。
双方骑虎难下之际,步度根一方两名士卒褪去身上铠甲,露出本来面目,正是山鬼、花神。
二人话不多言,直接冲向轲比能。
双方立开死战,轲比能一人独战山鬼、花神、步度根三人,自是力不从心,数招过后,便是伤痕累累。
倏然,只听嗤的一声,一道剑气穿破营帐,击中步度根。
血光飞溅,步度根摔倒在地,惨叫不止。
旋即一道身影飞掠至营帐内,正是公孙尘,其仗剑冲向花神、山鬼二人,剑光霍霍,杀气腾腾。
花神、山鬼合力围战公孙尘,却是落了下风。但公孙尘一时也奈何他们不得。
轲比能趁着花神、山鬼被拦之际,冲向步度根,手起刀落,将步度根头颅斩下。
花神、山鬼见大势已成,便放弃厮杀,纵身逃离。
首恶得除,其余党自然斗志尽丧。轲比能趁机将步度根部落尽数招拢。
大势已定后,轲比能对公孙尘道谢道:“孙先生,此次多谢你相助了。”
公孙尘道:“以后辽东公孙氏有难,还望轲比能大人襄助。”
轲比能道:“在下并非知恩不报之人。日后辽东公孙氏有难,我定然鼎力相助。”
公孙尘道:“如此,便多谢了。日后应该还会有人行刺大人,望大人做好准备。”
轲比能道:“明白了,多谢告知。”
随后,公孙尘便向轲比能告辞,返回汉中。
与此同时,就在秦朗打算撤军时,忽遇暴雨倾盆,连将月余。许多地区发生泥石流,不少村庄被淹。
更为传奇的是,有人在一处名为柳谷口的地方发现从山顶流下很多石头,形状各异,或似牛,或像马,或类凤凰。
有官员前往现场,发现在从柳谷口流下来的石头之中,有七块石马,一块石麒麟,一块石白虎,还有石牛、八卦、星图等。更为奇怪的是,附近有一鲜卑人发现一块特像灵龟的石块,上刻着“大讨曹”三字。更有村民曾言,在水井中有青龙出现。
最为匪夷所思的是,那名发现灵龟石块的鲜卑人自称有350岁,曾经侍奉过西汉度辽将军范明友。
秦朗听闻,大感奇怪,又急需立功赎罪,当即赶往柳谷口,将那名鲜卑人擒获,并找到那灵龟石块,上报曹叡。曹叡将此事当做天降祥瑞,下令诏书班布天下,并改太和年号为青龙。
“大讨曹”三字何意,曹叡故意避而不谈,他人亦不敢深究。
司马懿对这一异象一直耿耿于怀,遂找到黄权,一番客套之后,对其言道:“黄将军曾在诸葛孔明手下为将,不知此人如何?”
黄权道:“诸葛丞相才能通神,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其在曹魏为官,夸赞敌方官员本是大忌,但此时曹魏方推崇诸葛亮者不在少数,故而其夸赞诸葛亮并无不妥。
司马懿道:“那卜算一道呢?”
黄权道:“自是易如反掌。”
司马懿道:“那诸葛孔明为刘备效力,莫不是亦推算过结果?”
黄权道:“诸葛丞相自是推算过,虽是大凶之象,但心之所向,九死无悔。”
司马懿道:“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