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恒再次乘上他的“四驱”王驾,浩浩荡荡的前往黄鹤山。
这番场面,难免会被王都的百姓见到,他们大多都认识魏恒的王驾,见到王驾出了王城,满是诧异与惊愕。
“大王这是要去哪?”有百姓疑惑的问出声。
“四马王驾,这是有大事发生啊!”有百姓惊呼。
他的话语,顿时提醒了其他百姓,无不恍然。
王驾出行,通常是双马驾车。
唯有战事,才会是四马王驾!
上次前往落山,大王所乘坐的便是四马王驾!
“你们注意到没有?护送王驾的甲士好像是新开府的衙门里的人!”有百姓提醒。
“新开府的衙门是干什么的?”有百姓疑惑的问。
“不知道。”有百姓回答,“那衙门很神秘,听说下了封口令,就连那些在其内任职甲士的家人们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此时此刻,许多得到消息的百姓开始担忧,四马王驾预示着战事。
大王乘此王驾,必是御驾亲征!
一想到又有战事发生,百姓们不由担心魏恒的安危。
“很可能不太妙!”有百姓想到什么,神色猛然变的凝重。
“怎么了?”有百姓疑惑不解。
他沉声应道,“如果是有盗匪猖獗或者是遭遇敌国入侵,大王大可下令让赵将军前去剿匪御敌,而不是御驾亲征。”
“再者,如果真是盗匪猖獗或者敌国入侵,大王不应该只带这么点人才对。”
“此次王驾出行,反而与上次大王前往落山很是相像!”
周围的百姓闻言,无不是心中一惊。
他们稍稍一想,越发觉得此言颇对,不少人惊愕出声,“难道又有妖魔逞恶?”
有百姓应声,“大概率就是这样!只要你们仔细留意,就能发现护卫大王的那百人好像几乎全是上次护卫大王前往落山的甲士!”
“不像是去剿匪,也不像是有敌国入侵,唯一相像的便是大王要去斩妖除魔!”
“大王能够成功斩杀妖魔吗?”有百姓担心的问。
不少人神色沉重,咬牙说道,“大王有神禽守护,自是能斩杀妖魔!”
“对!大王有神禽守护,定然能够斩杀妖魔平安归来!”许多百姓沉声附和!
他们虽然嘴上这么在说,但是神情却无比担忧。
百姓们清楚,妖魔鬼怪强大,大妖远远不是顶点,守护大王的神禽虽然诛杀了大妖,但不代表神禽永远无敌!
如果遇到的妖魔鬼怪极其强大,神禽不敌,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大王,要平安归来啊!”百姓们眺望着魏恒行进的方向,在心底默默祈祷!
胡九瞧见王都百姓的动静,稍稍打听便知道魏恒出了王都,她比百姓们知道的更多,已然断定魏恒当真是去斩妖了。
“这么快就知道了妖魔的踪迹?”她有点小惊讶,上午才完成了祭天祈雨,下午就带人出了王城。
“所以,他的背后真的站着某个妖国?”胡九心中满是疑惑,从各方面判断,魏恒只有身后站有妖国才能解释的通。
好比眼前率领兵卒甲士出王城,明显是找到了导致下邑大旱的妖魔的踪迹才会此般马不停蹄。
魏恒只是人族国君,其拥有的兵卒甲士也都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根本就不可能有能力找到导致下邑大旱的妖魔的踪迹。
此番,俨然是借助了其它力量,才能成功!
而魏恒所能借到的力量,只有妖魔鬼怪!
所以,魏恒只能是投靠了妖国,借助妖国的力量才能如此快的找到妖魔的踪迹。
只是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胡九心中还有其它的疑惑。
她作为天妖国公主,从小到大,以及她游历诸国的这些年,都未曾听说妖国之中有着类似于魏恒所使出的神秘手段。
那些手段,又不像是妖国所有!
因此,她既有猜测,又不能百分百的肯定。
王珊珊同样注意到了王都的动静,她连忙出了水府直追魏恒而去。
魏恒坐在颠簸的马车内,透过车窗看着外面坑坑洼洼的土路,他表示日后定要修路!
以前下邑妖魔横行,出行的人不多,修了也白修,也就放任官道破破烂烂。
此一时彼一时,路到了需要修缮的时候。
毕竟要想富,先修路!
他想带领全国百姓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就必须民富国强。
而想要百姓能够富裕起来,修路是不可或缺的。
“大王!”忽的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王夫人?”魏恒听出声音的主人,紧接着道,“你进来吧。”
王珊珊此刻是一团肉眼看不见的鬼气,她停留在马车外面,得到魏恒的准许,从窗口处蹿了进去显出身形,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妾身拜见大王!”
魏恒对此并不惊讶,客气的说,“夫人无须多礼。”
接着疑惑的又道,“夫人此来,是有什么事吗?”
王珊珊盈盈笑道,“妾身得知大王出了王宫,猜测大王应当是找到了妖魔的踪迹,特来给大王送行。”
魏恒没想到王珊珊特地跑来的原因是这个,他不由笑道,“那就多谢夫人了。”
他语气一顿,
“不过,吾并没有找到妖魔的踪迹,只是锁定了干旱的源头。”
“先前派去的人无一返回,此去便是一探究竟!”
王珊珊恍然,应道,“虽然没有寻到妖魔的踪迹,但是锁定了干旱的源头,派去探查的人又没有返回,想必与找到妖魔相比已是大差不差了。”
“妾身在此预祝大王旗开得胜,顺利归来!”
“那就谢谢夫人的吉言了。”魏恒呵呵一笑。
王珊珊来的快,去的也快,在魏恒面前露了下脸,便化作一团鬼气回到水府。
她与胡九对于魏恒的手段都有猜测,只是胡九认为魏恒背后站着的是妖国,她认为魏恒背后站着的是天神!
当然,她与胡九的猜测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她拥有着十里河伯印玺,知晓一些胡九所不知道的隐秘。
……
一行一百多人,沿着土路向黄鹤山前进,越是靠近黄鹤山魏恒就对下邑干旱的程度越有清楚的认知。
他透过车窗所见,沿途农田的庄稼早已枯死,就算今日下得一场小雨也无用。
见此,他的心情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