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一个多时辰,王老还要去授课,也就合卷,让李毅继续巩固基础,晚上还要进行考较。
过了一会,悠然的钟声响起,学子开始进入学堂上课,李毅则是一个人将讲义附在书里夹好,收拾了一下东西,顺手拿起竹筒,去耳房旁的水缸里舀水,这水缸里每日书院的水夫都会将水打满。
学子都在上课,所以并没有人注意到李毅,这也是李毅所希望的,不然到时候又有些闲散之人找自己麻烦,那又要浪费诸多的时间。
从早上卯时,到晚上亥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以后,这段时间王老都给李毅安排了满满的功课,早上和上午是背诵,下午是练习破题,到了晚上,则要练习书法。
每天的安排大概如此,但是每个时间段的功课有些不一样罢了,但是正因为这样,进步才会显而易见。
李毅拿着书本读了起来,眼下县试将至,时间很紧,今日要是有所拖延,完成不了,明日又要有新的功课,日渐积累,那就难办了。
眼下时间不多,只能靠自己的天资。
李毅不仅体质很强,力气很大,就连思维和记忆力也是极佳的。他索性王老白日所教的,先通背一遍,背书是他的强项,所以不到一个时辰,李毅已是将孟子一篇大三千字的梁惠王上,通篇背下了。
背下孟子后,李毅将孟子放在一旁,再将朱熹作的《孟子集注》拿出,对着书,边理解边背,将集注里关于梁惠王上的部分背完了。二者背得滚瓜烂熟后,他将王老所讲记下的讲义拿来看了一遍,与自己所背的融会贯通。
他不知不觉将别人五日才能完成的课程,一个上午就背完了,而且李毅试过后,自己背完简直过目不忘,眼下只要学会利用,就有了足够的功底。
到了晚上,回答完王老的考较,李毅最终得了一个优的评价。
从王老吃惊的表情,李毅就能看出,这个教人无数的老先生,还是有些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想到自己的记忆力能够这么好。
晚上的时候,书院是要锁门的,李毅也不能呆着,就整理了物品,回到家。
玉儿也正从外面回来,何平梅正招呼着几个人往院子里搬布料,大概是作坊生产出来的货物,花花绿绿的,倒是十分鲜艳。
眼见李毅回来,何平梅脸色倒是有些暗淡,不敢看他。她五次三番尝试接近李毅,都被拒绝了,这使得她心里羞耻之余,还有些恼怒。
但是眼下她却是捧了一个大木盒下来:“公子,玉儿小姐听说你最近在读书,今日上街逛了逛,特意买回来送给姑爷的。”
这是一整套的文房四宝,看盒子的质地,就猜出来里面的文具定是价值不菲,但是按照作坊现在的收入,还是买得起的。
李毅稍稍有些惊喜,想到玉儿那张温婉可人的面容,笑道:“这样,我倒要好好谢谢玉儿了。”
“公子自己谢吧。”何平梅脸上的笑容十分牵强,跑去整理布匹了。
李毅摇了摇头,对于何平梅也是稍稍有些尴尬,当然,眼下还是端了文房四宝回了书院。
他眼下确实缺少一套文具,还是小玉心思细腻,这么快就想到了。不然那自己也许会一直将就下去。
回了房间,李毅又背了篇文章,小玉前来叫自己用饭。
小玉最近忙着辅国社和流民作坊的事宜,所以也是早出晚归,但是无论如何,她都会在晚上回来,陪李毅用饭,好趁机说说话。
一些简单的小菜,大家用完饭,李毅刚想回去读书,小玉却是拉住他。
不一会儿,何平梅拿着一些颜色的布料过来时,对着满脸疑惑的李毅,道:“公子,玉儿小姐说这是新做出的布匹,质量上好,让婢子给公子量量,做身衣服呢,公子看看喜欢哪种颜色。”
李毅生活一直简单,衣物也不是很多,平日里来回除了儒衫,也就是王氏缝制的粗布衣,倒是有些寒酸了。
眼下小玉拿来布匹,就是要趁这个机会,请个好些的裁缝,给李毅缝制几套好些的衣物。
这般贴心,李毅怎么会拒绝,他看着小玉,道:“既然做衣服,那就索性多拿些,你也做上两件。”
“我倒是无所谓。关键在你,已经是读书人了,还穿着乡民的衣服,要不是有个儒衫,谁还知道你读过书。。”小玉嘟嘟囔囔地说着,拿起软尺给李毅量了身高体长。
因为李毅太高,她只能踮着脚尖,贴近李毅。
李毅看着为自己量体的小玉,见其白嫩的脸上已经有些粉色,明显是两人贴的这般近,有些害羞了。
“如今作坊情况好转,你作为主事人,也要穿的好些才行,不然容易被他人看清。”李毅劝着道。
“嗯嗯,知道了……”
小玉依然十分乖顺。
“我最近读书,想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你想不想听听……”
“……快些说故事吧,看我做什么?”小玉抬起头,正好对上李毅的眼神。
“我要说的是一个鬼怪故事,你听听如何……”
“哦……”
“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呢,有个书生,叫做宁采臣的,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破败的寺庙,传说,这座寺庙里有着妖怪……”
伴随着昏暗的烛光,小玉贴心的为李毅量体,听到精彩的地方就慢慢停下来,听完之后在继续做,而李毅则是低头看着表情认真的小玉,嘴角带着笑容,将倩女幽魂的故事情节说了出来。
量体之后,李毅将故事讲完,然后回了书房。
掌上灯,他靠着椅背稍稍休息了一阵,等身上的懒意消散,就睁开眼睛,伸了伸胳膊,挑灯再战。
科举考试,没有一手好看的书法,就算文采再高还是有可能落榜的,所以不仅要读书,还要练字。
练字,王老推荐的是《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的字帖来练字了。
书法短时间内难有成效,需要持之以恒,每一天坚持练习,才能见到成果,最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练习。
待练字结束,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亥时,院落房间的烛光已经熄灭,估计小玉她们早就睡了。
这时候,油灯也是快燃完耗尽,听到外面的打更声,李毅伸了伸懒腰,总算是完满的结束了今天的任务,因为安排的太过充实,他竟没有丝毫发觉。
李毅收拾了一下,吹熄了油灯,走出书房,夜已经深了,头顶星河倒悬,夜风凉凉,李毅在月光下驻足了片刻,这才返回房间。
回到房间好好的睡了一觉,一觉睡到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这才醒了过来。
本来精力就比一般人要好的很多,所以也没什么困意,最多有些起床困难罢了,但是一想到王老严肃的表情,李毅爬起来读书。
还是第一个到了学堂,李毅找了一个安静偏僻的地方,开始读书。
相比于昨天,王老今日教导的要比昨天好上一些,可能是自己将孟子集注粗略看了一遍,其中的重要点都已经有了些许的记忆。
反正没有比见到自己进步,更能让人高兴地了,果真昨天一天的辛苦没有白费
今天王老讲孟子经义的第一篇的《梁惠王下》来,理解得就更深了。当然还是有不懂的地方,李毅也是笔上不停,边听边记讲义。
早学后,王老将讲义还给自己,李毅拿回讲义看了一遍,讲义从头到末都被王老用朱笔改过一遍了,不仅批改增删错漏之处,连错别字,文法不周之处也给李毅订正过来。
在王老身上感受到这种治学的一丝不苟后,李毅也觉得这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先生。
李毅的日子,就如此在忙碌和紧张中过着,他也没有留意其他,只是专注于读书之事。下面的几日来,李毅每天都是读到最先到到达学院,多背一些文章。
如此王老将孟子五篇,讲了整整五日,李毅也是记了五日的讲义,将整本孟子和孟子集注都给背下了。
第二日,王老开始给李毅出了试题,让其尝试做一下。
卷子卷子帖经题十道,墨义题五道,最后是制艺文一篇。
首先是帖经题十道吗,第一道,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后面留白。
李毅不假思索地写上……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李毅笔上不停,一口作气,连写十道。对于孟子一书滚瓜烂熟的李毅而言,这根本不是难度啊。
这是基本题目,只要安心背过书都不是很难,想来其他同窗也不会在这种题目上答错,帖经题是最基本的,若是一般乡村社学里的学童,可能还会失误,但对于书院弟子来说,写错一道,真的是要拿来打屁股了。
下面是墨义题五道,这里就有点开始不太行了。
李毅认真审卷,第一道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一句话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出处。
李毅想起孟子集注里,朱子对这一句话的解读,当下写到,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这已是现成了答案,最好一个字都不能改。当然这也是李毅这几天来背熟的内容,以他过目不忘加倒背如流,丝毫难度也没有。
五道墨义题写完,李毅擦了擦手,这才费了不到一个时辰,剩下有大把时间来作制艺题。
题目是,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李毅看到这里,迅速想到,这句话出自梁惠王下。原文大意,是邹国和鲁国征战,死了不少官吏,但百姓却无动于衷。邹国国君要惩罚,孟子说不可,你如何待别人,别人如何待你,百姓不过将官吏原先待他的,报复回官吏罢了,所以说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合下一句是君无尤焉,是孟子让国君不要怪罪百姓。
这样题目是小题,八股文格式,四书文限定三百字以上。
李毅只能拿着卷子苦笑,八股文是这样,题目从四书中出,答题代圣人口气立言,从朱子集注中阐发,这都是靠读书背书就能搞定的,但是写文第一步如何破题,这就不是靠知识积累,而看个人悟性了。
李毅也不做冥思苦想的呆头之状,索性趴在那眯着眼,打腹稿。待眯了大半个时辰后,李毅心底想得差不多了,于是提笔磨墨开始写。
王老看着李毅的答卷,皱着眉头道:“子正,你的时文卷子咱们且不提,你看上面的帖经,墨义,竟是没有一处错处,这说明你读书十分认真,就算放到县试里,这种文能够一处不错的也是十分罕见的。
无论书院,社学,对于帖经要求,是不能错一字,而墨义就放宽了一些,当然能将朱子集注,一字不错背下最好,但判题时,学生能答对主要几点意思,个别词字上的疏漏,先生也不太会故意判错。
李毅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墨义题,就如打小抄般,和朱子集注上写的一字不易,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读书还是十分有效果的,达到自己到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地步。
次日,李毅起床,发觉天已是开始热了许多,不知不觉他已在书院坚持十天了,要不了多久就该参加县试了。
今天开始讲论语。
四书里孟子最难,论语地位最高,记载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孔子可是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尊为至圣先师。
读论语里最有名即是满篇,子曰。子是对老师尊称,论语成书于曾子门人,所以整篇里即孔,曾二人以子称呼。
王老讲论语前,语气中对论语极为推崇,告诫李毅:“你看论语孟子,要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获益。”
然后王老又说了自己读论语心得:“我自七八岁发蒙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但年纪越长,读之愈久,越觉意味深长。”
接着又联系之前教的孟子,和论语比较,王老道:“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汝等要记住。”
林燎这一番话,深入浅出,恰好将读论语的重要道出,符合书院以读书育人为主,举业为末流的精神。
李毅在下面正襟危坐,知道今日要教论语头两篇,李毅早是温习过了,对论语并不陌生,古文的生涩,还是不能够太懂。
他之前已经看过《论语注疏》,这一次正好讲的乃是朱子注的《论语章句》,也可以说好做些。
王老才开始教论语第一篇《学而》。朱子集注里说,称这一篇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论语乃是科举的重点,其中变化可是很多,王老都能够一一详细的说出来,所以其在上面介绍,李毅在下面一字不漏的听着,手里笔头也是不停。
天气有些热,李毅全身都是汗,心里也是渐渐急躁下来,只能靠着水来驱赶热意。
但即便如此,李毅读书的专注之意,却丝毫未减,他早出晚归的事情也被学子看到,每次想到这一幕,连其他弟子也不得不佩服李毅学习的认真。
五天之后,李毅将王老讲的《学而》和《为政》两篇,一并背下。论语二十篇,王老已经在五天的时间全部教给李毅。
大学之重,不用多提。读说中庸,中庸乃《礼记》一篇,为子思所作。
朱子在序论里说,尧传位给舜时,传授了‘允执厥中’一言,这句话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
舜传禹时,将四字添为十六字,合起来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本一句话已是够了,舜多添了三句,就让尧这一句浅显,让天下人容易明白。
十六字即理学推崇儒家心传,先王之学,圣人之教尽在这十六字里。
至于道尽先王之学的,十六字心传,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读书人尝试着解释,但李毅觉得朱熹说得很到位了。朱熹道,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这句话意思,即在上的圣贤之人虽智慧,而不可失了人性之本,而在下的凡人,虽然凡愚,但是却不能不以智慧约束自己。慧心与真性情二者夹杂与方寸之间,一时不慎,身居高位的圣贤,会越高越危,微末的凡人,越低越是微小。、
【作者题外话】:外出时万更真的受不了,现在回来了,这月恢复两更,之前欠的也会补上,开始好好码字,前段时间不稳定,抱歉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