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现实情况并不允许南楚帝国随心所欲地施展拳脚。
由于忌惮中元帝国可能会趁虚而入,南楚帝国不得不有所保留,无法倾尽全力去攻打安南和吐蕃。
正是这种束手束脚的局面,使得安南和吐蕃得以喘息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时至今日,这两个原本弱小的势力居然也滋生出了与南楚帝国一争高下的勃勃野心。
对于南楚帝国来说,中元帝国始终是心头大患。
即便当前南方边境和西方边境均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南楚帝国最为担忧的仍然是中元帝国是否会突然发难、挥师南下。
因为只要中元帝国按兵不动,仅仅依靠南边四国和西边三国那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对南楚帝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毕竟,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过悬殊。
然而,南楚帝国的君臣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资本去赌,更没有胆量去尝试猜测中元帝国是否会兴兵侵犯南楚。
原因无他,只因他们深知一旦赌输所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那种结局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再说当下的南境防线与西境防线,在南楚帝国君臣的心目中,其重要程度显然是有所区别且分先后次序的。
于南楚而言,西境防线固然关键,但还不至于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毕竟吐蕃这个国家本身人口稀少,其所能组建起来的军队规模自然十分有限。
就算吐蕃人能够鼓足勇气、一鼓作气地攻克下南楚帝国位于西部边境的一些城池,这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战绩了,如果还妄图更进一步扩大战果,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毕竟吐蕃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摆在那里,实在难以支撑他们如此大规模且持久的军事行动。
可南境防线就完全不同了,它对于南楚帝国来说堪称性命攸关,绝对容不得半点闪失。
倘若某一天,中元帝国果真下定决心要一举消灭南楚帝国,那么南楚帝国的君臣们想要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至于指望通过战争取得胜利,那就更是连想都不用去想了,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南楚帝国的君臣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他们似乎只剩下了迁都避战这唯一的一条道路可供抉择。
要知道,南楚帝国所处之地实在是颇为微妙。其东部乃是那浩渺无边、一望无垠的东海,汹涌澎湃的波涛日复一日地拍打着海岸,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歇。
西部则耸立着直插云霄、险峻异常的吐蕃高原,皑皑白雪覆盖其上,给人一种高不可攀之感。
南部是那丛林繁茂、遮天蔽日的南境半岛,其中荆棘丛生、蛇虫出没,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北部横亘着波澜壮阔的丰都河,将南楚帝国与中元帝国分隔开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界线。
而中元帝国,则堪称东洲大陆之上实力最为强盛的国度。
倘若元楚两国真的爆发战争,乍一看上去,南楚帝国貌似有着诸多退路可选,但实际情况却远非表面所见那般乐观。
先说那东海吧,它广袤无垠,极目远眺,尽是茫茫无际的蓝色海洋,根本看不到尽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的确像是一个理想的退路之选。
毕竟自古以来便有一种说法:中原王朝向来不擅长水战。
在历次中原王朝向南征伐的战役之中,那些遭遇惨败、损失惨重之人,追根溯源,大多都是因为自身不善水战这个致命弱点所致。
然而,关于中原王朝不善于水战这种说法的确存在一定依据。
与南楚帝国相较而言,当中原王朝的军队在内水区域展开战斗时,南楚帝国明显占据着相当显着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绝非微不足道。
可若是把战场转移到广袤无垠的海面之上,情况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需知,中原王朝的军队向来对水战并不精通,即便将战场由内河挪至辽阔的海洋,他们不擅水战这个事实依然难以改变。
毕竟,战场环境的转变并不能让中原王朝的军队瞬间掌握水战技巧,不可能仅仅因为地点的不同,中元帝国的将士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海战高手。
反观南楚帝国的军队,尽管其在内水作战方面表现出色,拥有令人瞩目的水战实力,但这种专长仅限于内河领域而已。
一旦登上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大海,南楚帝国的军队便如同失去了双翼的飞鸟,立刻陷入困境之中。
他们原本在内河积累的水战经验和技巧,在面对浩瀚大海时几乎毫无用武之地,甚至可能变得手足无措,沦为毫无还手之力的弱旅,连勉强站稳脚跟都成问题。
在此种双方劣势同时被放大的情况下,南楚帝国曾经引以为傲的水战优势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战局也随之演变为一场纯粹依靠兵力和资源进行盲目消耗的残酷较量,全然丧失了任何技术性可言。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即便南楚帝国的君臣在遭遇惨败后仓皇逃窜至东海之畔,但鉴于他们对这片广袤海洋的认识极为有限且肤浅,其命运注定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终结,根本毫无生还的可能可言。
因此,关于东海这条所谓的逃生之路,可以毫不犹豫地被排除掉了。
再谈到西境那片神秘莫测的吐蕃高原,南楚帝国的君臣更是缺乏足够的勇气前去探索。
早于吐蕃“天域”传说崭露头角之际,便已有众多心怀永生渴望之人,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地奔赴吐蕃,妄图寻觅获得长生不老与永恒生命的法门。
然而,事与愿违,最终的结局令人大失所望。
那些毅然决然踏上吐蕃之旅的人数不胜数,犹如过江之鲫,可真正能够活着归来的却凤毛麟角。
更为诡异的是,那些侥幸生还的人们,在返回故土之后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整个人都变得判若两人,全然沉溺于自我的精神世界之中难以自拔,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均表现出漠然置之、毫不关心的态度。
就算是父母妻子,骨肉兄弟找到他,和他说话,他都不理你。
说是像个傻子,也毫不为过。
人们常常说,财富、权力和势力能够带来无尽的享受,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会让人变得越发惜命。
那些腰缠万贯、位高权重、实力强大之人,内心深处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渴望着长生不老,祈求能与天地同寿。
而南楚帝国的君臣们自然也不例外;面对未知的危险和恐惧,他们绝不会轻易以身犯险,更别提去探索那些充满变数的领域了。
如此一来,位于西边的那条道路,尽管从客观角度来看,它或许本应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但由于南楚帝国君臣的这种心态,实际上这条路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至于北方,则是令人生畏的中元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可不是南楚帝国所能轻易招惹得起的。
试图从北面突破重围,无异于痴人说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乎,摆在眼前的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南半岛。
那里有着广袤的半岛区域,虽然大部分地区被茂密的原始丛林所覆盖,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但还不至于到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绝境地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南境的四个国家曾经都是南楚帝国的附属国,因此南楚帝国对于这片土地以及当地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如今这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局面下,即便南境四国倾尽举国之力,构筑起重重防线,恐怕也难以抵御南楚帝国汹涌澎湃的攻势。
最终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南境四国的战败已然在所难免。
南境四国战败,那么南境半岛就将成为南楚帝国君臣的栖息之地,南楚帝国就要厉兵秣马,休养生息,期待有一天复辟南楚帝国。
至于说中元帝国的军队会不会也跟随着南楚帝国君臣的脚步,进犯南境四国,南楚帝国君臣是不担心的。
不为别的,南境半岛北侧的那些原始森林,吞噬个几十万人还是轻轻松松的,并没有什么困难的。
中元帝国的军队如果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南下进入原始森林,那就擎等着全军覆没吧。
所以,基于这种种原因,南楚帝国是绝对不会允许让南境防线出任何问题的,这可是关乎于数万人的性命安全,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