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朝气运
朱标冷汗涔涔,坐在椅子上,大口喘着粗气,像是快溺死的人。
而朱元璋按着墙壁,双手青筋暴突,后背都被冷汗浸透。
“咱只是想儿子孙子们过得好点,为何就会变成这样........”
“后世大明灭亡,真是因为咱嘛.......”
“在历朝太子还在为了登临九五之后,如何打造一个盛世王朝而努力,但太子殿下如今却是考虑着如何才能挽救两百多年之后大明即将亡国的命运,可谓古往今来第一人啊.......”
朱标长着嘴,却像是离开水的鱼儿。
他只感觉满心苦涩。
诚然如同陆渊所说,他这位太子可谓古往今来第一人,还未上位便看到了王朝的落幕。
但正因为如此,却更加可悲。
那巨大的压力瞬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莫非后世的皇帝都是蠢蛋不成,既然没有钱供养宗亲,那便削减俸禄啊!”朱标灵机一动,却是想到了一条生路。
甚至,他都下意识忽略这些规定都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陛下可是定过规矩‘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陆渊淡然道。
朱标瞪大眼睛,感觉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而旁边的朱元璋已经气得大喘气了,他原本定下这些规矩是怕这些家伙胡搞乱搞,败坏大明江山!但现在看来却是他亲手给子孙带上了白绫啊!
“这.......这.......”朱标张着嘴,却是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
他这一天所受到的冲击,更甚于之前听闻了自己的死期。
“太子殿下今日也是累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陆渊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朱标有些失魂落魄地走了,他需要时间来接受这些信息。
而隔壁的朱元璋也是默默离开了,他也该考虑一下,如此改变这局势,拯救大明的命运。
........
晚上,御书房。
朱元璋再次召见了朱标。
“标儿,你对于陆渊所说的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有什么看法?”朱元璋主动询问道。
朱标原本还有些魂不守舍,闻言顿时打了个激灵:“父皇,你都知道了?”
“当时,我就在隔壁,差点想要冲过去杀了那小子。”朱元璋平静地说道。
朱标顿时一惊:“父皇,陆渊乃是独一无二的人才,有他在我们才能借鉴历史,改变未来啊,万万不可轻杀!”
“我明白,不然你以为这小子还能活得好好的吗?”朱元璋说道。
“我找你过来,只是想问问你的看法。”
“陆渊说过他这个叫做什么定量推演法,如果加上准确的变量,就可以算出一个王朝灭亡的时间,而不需要看到其历史。”朱标说道。
朱元璋也是一惊,但他相信陆渊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上骗他。
这是何等的能力啊!
那些江湖术士、算命先生,卜算一点小事就说什么泄露天机,恐遭到反噬。搞得虚头巴脑的。
但陆渊这就直接算一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这简直就是堪比诸葛孔明,不对,诸葛亮也不过只能卜算天时,借来东风。
卜算王朝气运,也只有姜子牙可比了!
室内一片沉默。
半响之后,还是朱元璋先恢复过来。
“这事确实是咱考虑不周。如果削减皇室宗亲俸禄,限制其子嗣数量,那或许可以解决此事。”朱元璋说道。
既然陆渊说,大明是因为无法负担皇室宗亲的供奉而灭亡,那咱就限制皇室宗亲,这样总行了吧。
能让朱元璋这种老农思想,只想多生孩子,多抱孙子的人说出这种话来,可见陆渊之前的话给他带来多大的压力。
“父皇,那亲王的供奉削减到多少才合适,子嗣又限制几个呢?”朱标问道。
朱元璋沉默起来,亲王的供奉改成一万石,还是五千石,这样的话,还能维持卫队,拱卫朝廷吗?
而子嗣五个已经很少了。
在明朝,孩童夭折的可能性很大。不说别的,他第九个儿子,还有长孙朱雄英,都是在孩童时代就早夭了。
何况,这律法也无法控制人生孩子啊。
若是多生了的话,又怎么办?难道直接溺死?
那可都是老朱家的血脉啊!
何况这要这样,那些亲王会甘心去就藩继续守卫疆土吗,难保不会有异心,想要争夺王位。
他老朱九死一生,这才同那些老兄弟打下江山,驱逐鞑虏,重建汉人王朝。
这么大的功勋,他的子孙就不能享受一下,没有这个道理啊!
这样的话,这个问题便是无解了!
两人绞尽脑汁,却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那你以为,是否该给朝廷官员增加俸禄,又该如何加?”朱元璋问道。
朱标也是惊讶了,一直以来父皇都是十分敌视那些文臣,认为让他们当官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俸禄也是够花就行了,但如今竟然会说出这话来。
朱标也是不想严苛对待那些官员,但他可是在吏部任职过,知道现在国库是什么情况。
那是真没钱!
“陛下,如今大明百废待兴,亟需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北边修建军事重镇,西北的山匪需要清剿,还有汉中的旱灾,以及各地重修道路,兴修水利........”
朱标一条条,一件件地说了出来,朱元璋听得脑袋直疼。
老朱也不是不知道国家没钱,但这关系到大明国本啊!
说来说去,还是国家没钱.......
........
而在燕王府。
朱棣却是有着另外的打算。
他早看陆渊那家伙不顺眼了。
之前就在老朱面前乱说话,害他挨了板子。
而今天又丝毫不给他面子。
朱棣便想着自己将那神药弄出来,这也算利国利民的好事了!
他等到几人离开,朱棣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试验一番。
陆渊的那些东西都没带走,他也是亲眼目睹所有过程,所以他很快也做出了蒜油。
朱棣顿时大喜过望,便带了回去,找了几个生了背疮的羽林卫,想要试验一番。
但没想到,深夜便听到其中一个士卒的死讯。
“什么?那士卒死了?”朱棣猛地站起来。
“殿下,那位士卒傍晚便是病情发作,疯狂抓挠皮肤,在不过半个时候就没了气息,死的时候浑身生满红斑。”年轻太医低头说道。
朱棣浑身微颤,终于还是无力地坐回座位。
朱棣挥了挥手:“将他好生安葬吧,另外让人支一笔银两作为抚恤金。”
朱棣瘫坐在椅子上。
是他朱棣害了他.......
朱棣此时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之中。
但他却是升起了深深的疑惑,明明他与陆渊用了一样的手法,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一模一样。
为什么一个是治病的神药,一个却是害死人的毒药?
朱棣突然想起,陆渊最后拿出来的碗,那是用油纸包好的。
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那便是那个碗了。
其中玄机一定隐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