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李继曮
父子两代坐镇凤翔,历时数十年,颇得民心。李从珂离开凤翔的时候,百姓们自发拦路,请求让李继曮回来当父母官。
李从珂即位后,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命李继曮当凤翔节度使。凤翔南控蜀地,西接西北诸族,是帝国西部重镇,李继曮忠于朝廷,又深得民心,所以李从珂顺水推舟,放心地把李继曮放在凤翔。
放李继曮归镇凤翔之后,又封他为西平王。
2.6石敬瑭
4月10日,石敬瑭进京朝觐。石敬瑭比较尴尬,因为他原本是来朝觐李从厚的,李从厚出逃前,命石敬瑭起兵勤王,攻击李从珂。当石敬瑭与李从厚在卫州相遇时,见李从厚大势已去,便做了一次关键的政治投机,囚禁李从厚,而向李从珂称臣。
石敬瑭是“实力派”中的扛把子,实力一哥,石敬瑭敢称第一的话,李从珂也不敢称第二,因为还有赵德钧父子。
李从珂虽然跟随李嗣源征战多年,但从来没有当过独当一面的角色,也就是说他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悍将,一名优秀的将才,却不是帅才,没有做过方面军总司令。
而石敬瑭、赵德钧则不同,二人均担任过方面军总司令,独当一面,北上抵御契丹,西征打过两川。虽然石敬瑭在两川战场上并没有大放异彩,但终归是刷了一波经验的。
在军队中的影响力,石敬瑭也是远超李从珂的。所以在明宗末年,当契丹骚扰北部边境,明宗问群臣谁能抵御契丹的时候,群臣众口一辞,说只有石敬瑭和康义诚。
李从珂不会忽略石敬瑭对他的威胁,这次石敬瑭主动进京,李从珂就想趁机将其软禁在洛阳,不愿放虎归山。
石敬瑭当然明白李从珂的心思,于是整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终于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他的妻子是李嗣源第三女,曹太后亲生女儿,初封永宁公主,后封魏国公主,李从珂登基后改封晋国长公主,后晋建立后封皇后。封号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曹太后的亲闺女,她找到曹太后哭诉,请求放她老公归镇。
小孩儿爱糖,丈母娘爱郎。看着自己的亲女婿病容憔悴,几乎是奄奄一息,曹太后也颇为心疼,于是就找养子李从珂求情。
听妈妈的话。在封建时期,太后的话在皇上这里是很有分量的,如果皇上带头不听妈妈的话,那还如何“以孝治天下”?
李从珂有些危难,于是找凤翔嫡系心腹们商议对策。
幕僚们几乎全都劝李从珂不要放虎归山。只有韩昭胤、李专美主张放掉石敬瑭,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安抚赵德钧。
赵德钧目前坐镇幽州,如果李从珂此时对“实力派”动刀,势必会激起赵德钧父子的强烈反弹。
李从珂也亲自到石敬瑭家中探望病情,发现“憔悴”已经不能用来形容石敬瑭的现状了,石敬瑭现在已经成了一具会喘气的骷髅,简直就是气若游丝,随时有撒手人寰的危险。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石敬瑭是故意减少饮食和休息,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以骗过李从珂。
李从珂相信了。于是对左右人说道:“石郎不但是我的亲密近亲,还是跟我长期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我当了天子,不依靠石郎还能依靠谁?”于是下诏让石敬瑭继续当河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即刻返镇归藩。
石敬瑭终于逃出生天。
2.7赵德钧父子
赵德钧原是沧州刘守文部将,刘家兄弟自相残杀,刘守文被刘守光所灭,赵德钧于是转而效力于幽州刘守光,李存勖讨伐幽州的时候,赵德钧自衬刘守光必败,于是主动投降李存勖,受到了李存勖的器重,赐名李绍斌。
在消灭后梁的战争中,赵德钧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李存勖遂提拔他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坐镇幽州;李嗣源登基后,把女儿兴平公主嫁给了他的养子赵延寿。定州王都叛乱时,勾结契丹深入河北,契丹援兵被王晏球击败,撤退时遭赵德钧截击,契丹首领悉数被擒。
赵德钧自庄宗末年就坐镇幽州,累加侍中,明宗时加东北面招讨使,构筑抵御契丹的第一道防线,功不可没。
赵延寿则进入中央,当过枢密使。明宗末期,为避李从荣之祸,积极寻求外放,出为汴州宣武军节度使。
李从珂登基后,封赵德钧为北平王,封赵延寿为鲁国公,任命赵延寿为许州忠武军节度使,兼枢密使,留在洛阳办公,还时常到赵延寿家中做客,以示恩宠。
石敬瑭、赵德钧,是“实力派”的前两名,李从珂只能屈居第三位,所以这两位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讽刺的是,李从珂的江山最终就是被石敬瑭、赵德钧父子联合搞垮的,这是后话。
2.8范延光
原为李嗣源部将,起初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左勾拳”行动时,范延光的英勇无畏、冷静机智和忠心耿耿才得以体现。
当时,负责递送情报的范延光被后梁抓获,投入大狱,严刑拷打,面对酷刑的折磨,范延光始终不肯泄露半句机密,庄宗入汴,救出范延光,立即拜为检校工部尚书。
李嗣源称帝后,官升宣徽南院使,随霍彦威平定青州王公俨,后平定汴州朱守殷叛乱,升为枢密使,出为镇州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诲倒台后,再次入朝为枢密使,加宰相衔,成为李嗣源的嫡系亲信之一。
为避李从荣之祸,范延光主动请求外放,得以出镇镇州成德军。
作为大器晚成的明宗嫡系,范延光做到了出将入相,在朝为枢密使、宰相,在地方为一方节度使,封疆大吏。其综合实力虽在李从珂之下,却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能量,也属于“实力派”之一。
李从珂登基后,召范延光入朝,继续做枢密使,封齐国公。不久之后再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出为汴州宣武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