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听说您把陈家那烂摊子给接了,都是怎么摆平的啊?”
“谁跟你说的?什么时候喻先生对这样的事情也感兴趣了?”
“听老陶说的,这不是想着跟侯爷学习学习么!”
“这也没什么,一来,那些人讨债讨了这么久,一个铜板也没要到,反而屡屡被陈家打伤,医『药』费都还要自己出,早就是身心俱疲了;二来,就是给他们一点好处,答应他们用船厂未来新造的一百艘海船让他们经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再闹了。”
“也就是侯爷才能这般大方了,他们应该也是看在侯爷的面子上,这才不再计较的。”
“好了,你就别拍马屁了,不是要说说工程学院的事吗?”
“对,对!”两人一边向前走着,喻皓一边说着,“侯爷走了之后,喻皓就加紧对工程学堂起建的速度,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工程学院给建好了。果然不出您的所料,工程学堂去年秋天第一次招收学生,只有两百余人,如今只分成了七个班。”
“另外就是,属于工程学堂的几处工场也开始陆续起建了,德化的瓷窑年初就已经开始生产了,清溪的茶场也早就建好了,有专门的人在培育茶树,在过个一两年,就会有茶叶产出了,而且茶叶的长势都是十分喜人。”
“还有,在清源山下办了一个冶炼厂,按照您的要求,如今已经能够炼出硬度和韧度更高的钢了,也正在与后渚的船厂合作,试着将产出的钢用到船上的一些部位上去,船厂的工人反应还不错。”
“除了这三处工场以外,倒是还有几处工场也在开建。只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今学堂的教习已经足足有一百四十余人了,用来教这两百多人的学生,银子的耗费实在是太大了。为此,今年元宵后开学的泉州大学的那些老儒们,送了学堂四个大字,叫做不学无术!”
“不管他们,各自教各自的就行!恐怕他们是眼红学堂教习的薪俸吧?”
“这倒是事实,老儒们私下里说,侯爷您这是有钱烧的,没事尽给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人送银子花,说侯爷是在败家,还说要到皇上面前去告您的状,说这是本末倒置,以奇『淫』技巧侮辱了文人士子,孔圣先贤。”
“这本来就是沈某想要看到的效果,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只是,就要辛苦喻先生了,您顶着这么大的压力,一定也不好受吧?”
“那倒是还好,学堂是侯爷您的私产,他们再怎么闹也没有办法,即使到了皇上的面前,估计皇上也说不出什么来。当然了,如今的学堂还没有赚钱,一旦赚钱了,他们自然就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喻先生能这么想最好了,最多两年,学堂应该能够有钱可赚了。”
“那倒用不着两年,其实陶瓷工场和冶炼工场如今已经开始有收入了,只是不多而已。另外,有一件事情,还需要侯爷您看看怎么解决。”
“什么事情?”
“您瞧见了没?”喻皓指着不远处的西湖,那里已经挖出了偌大的一片,几乎就是后世西湖的大小了,只是湖中的水却是极少,远远望去,只是底部有水,而且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丝丝臭味,“现在刚刚入夏,还没有到雨季,这西湖啊,简直就成了一个臭水塘了。喻皓倒是与留大人商量过怎么把西湖的水给它弄活了,只是单靠清源山上的一处小水库,不是雨季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用,填不满西湖的,更别说让这西湖水变成活水了。”
随着逐渐走近,恶臭的味道越来越重,沈少奕也不禁皱眉,原本想让这里变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如今就算真的变得美丽了,这恶臭也让人根本就没有心情去欣赏了。怎么把西湖的水变成活水呢?
沈少奕转身北望,他记得,离西湖不远的地方,应该有一条引水渠的,水是从哪里引来的呢?对了,金鸡桥,那水就是从金鸡桥拦河闸引过来了,正是因为有了金鸡桥拦河闸,不仅仅是整个泉州城的水都成了活水,就连江南、一带的土地也都得到灌溉,看来是时候找恩师韩熙载和留绍錤谈一谈建金鸡拦河闸的事情了。
“喻先生,你知道金鸡里吗?”
“当然知道,就在九日山下。”
“那你既然会建房子,建一个拦河大坝应该也没问题吧?”
“拦河大坝?侯爷不会是想在金鸡里建大坝吧?”
“没错!”
“这倒没什么问题,一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就能建成都江堰,这小小的,建一个拦河坝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好,你看看学堂里有没有懂得水利的教习,全都叫上了,到金鸡里去看看,尽快的把拦河大坝的设想,还有图纸做出来。对了,别忘了,这个拦河大坝的用处,一来是让水分流,用来灌溉田地,也正好让西湖的水活起来。二来,也正好可以在雨季的时候调节水流。”
“侯爷放心,喻皓明白了!”
“那你先去吧,沈某去一下节度使司衙门,商量一下大坝的用度和劳役的分配。”
沈少奕现在倒是有些心急了,趁着雨季还没到来之前,要是能够把金鸡大坝给建起来,那是最好的了。不过,他也知道不可能,最多再过一个半月,雨季便会来临,估计也只能等到雨季过了,秋天的时候再开建了。
“侯爷想在金鸡里建拦河大坝,该不会是刚刚从西湖回来吧?”
“留大人怎么知道的?”
“其实喻先生也找过绍錤,当时绍錤也想过许多方法,甚至也想到了建大坝的事情,却是没有想到在金鸡里这个地方建,侯爷怎么会认为这里是最好的地方呢?”
沈少奕当然不会告诉他,那里后世有一个拦河闸了,他只能笑着说道:“沈某去过那个地方,知道那里的两边,一边是九日山,另一边不远处就是紫帽山了。靠江北,自九日山以上,都是绵延群山,建在上游的话,根本就难以引水,只有这个地方最为合适,既可以引水活了西湖之水,又可以灌溉江南江北两边的良田,当然是最佳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