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见张文态度坚决,只能点点头,继续往厨房里走去,后边跟着张文。
张文:“小丽,今天吃什么早餐?要不我来煎荷包蛋?我看你跟小小都喜欢吃。”
小丽:“嗯,好的,阿姨早上得喝粥,清清肠胃,等下吃完早餐,你去买点骨头,要筒骨,还有玉米,萝卜回来炖汤给阿姨吃,顺便买只乌鸡,晚上给阿姨补补。”
张文心里感动道:“谢谢,自己也没有考虑到这点,还是小丽细心,为自己想到这点。”
小丽摆摆手,继续熬粥,熬粥的时候一定要用勺子在粥里顺时针旋转,这样煲出来的粥,才绵,丝滑,想要香一点就加点花生油,下去,这样煮出来的粥,就有香味,当然不单单只有米香。
半小时后,小丽笑着道:“文哥,开始端菜出去吧,等会帮我端这粥,太烫了,而且也重。”
张文点头道:“嗯,这粥熬了多久了?”
小丽:“这粥熬了两个小时了。”
张文:“那不是4点多起床?”
小丽:“嗯。”
张文心疼道:“不用熬这么久的,直接放进电饭煲里定时就可以了。”
小丽倔强摇摇头道:“不行,这样子熬出来的粥,不好吃,完全没有了粥的灵魂,想要好喝,就得学我这样子,熬出来的,非常好喝。”
张文有点心疼的看着小丽,满脸关心道:“累吗?要是累了,等会回去再睡会?”
小丽:“不用啦,在家里习惯了。”
张文坚决道:“我命令你,等会吃完早餐,回去休息会,我等会回来,我来熬汤。”
小丽认真看了看张文,自己除了被父母关心,哥哥疼爱外,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关心自己,现在有人关心,心里暖暖的,满脸通红道:“嗯,等会我回去睡会。”
小丽刚走几步,想到什么似的,转头道:“文哥,等会熬骨头汤得注意…”
张文认认真真的听,哪知道炖个骨头汤,竟然有这么多的要求,什么刚买回来的新鲜骨头,得放姜去血水,去完血水还要清洗一遍,而且还要凉水下锅等等,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也太复杂了吧。”
小丽说了十多分钟,再次确认道:“听懂了吗?文哥?”
张文迟疑的点点头,小丽不放心,学着学校里老师,对着张文一一提问,确认文哥完全听懂了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调皮说道:“文哥,你好笨噢。”说完小跑出厨房,咯咯直笑。
张文无奈的摇摇头,嘴里自言自语的道:“什么叫我笨,只是不对行好不好。”再次摇了摇头,把早餐一一端出饭桌,这时父母,张瑶,小小都起来了。
小小调皮的问:“文哥,吃啥早餐?还是我最爱的荷包蛋吗?”
张文:“嗯,这次够你俩吃了。”
小小闻言跑到饭桌一看,惊呼道:“文哥,你这是煎多多少个?能有这满满的一大盘?”
张瑶凑过去一看,瘪了瘪嘴道:“我等会告诉老妈,哼哼,等会吃不完,你就等着挨骂吧。”
很快人齐了,纷纷上桌,春玲看着这一大盘满满的煎鸡蛋,正想说什么,看了看,还是忍住了,等见到小丽两姐妹爱吃,也就把儿子浪费鸡蛋的事忘在九霄云外了。
一小时后,几人吃饱在院子坐着休息,打小报告的张瑶,在厨房里洗碗,看样子都快哭了,小丽见这么久还没出来,默默的往厨房里走。
没一会,厨房里传出欢声笑语的,当然笑得最大声的还是张瑶这傻丫头。
张文见几人都在,站起来道:“妈,爸,我去买点菜,你们在家休息。”
春玲含笑点点头道:“去吧,对了把张瑶三人带去,去看看有什么特色小吃买给她们吃吃。”
张文迟疑道:“妈,今天小丽四点就起来熬粥了,我想让她睡会。”
大文一听,终于把心里的疑惑解释了,回答道“怪不得,今天的白粥好喝,有点小时候的味道,原来是用时间熬出来的,得让小丽这丫头睡一会,别累着了,那你就带你妹跟小小去,记得回来的时候每样带多一份知道吗?”
春玲赞同道:“听你爸的,快去吧。”
张文无奈的点点头道:“好的,妈。”
这时厨房两个丫头出来了,刚才还满脸委屈的张瑶,现在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满脸笑容,拉着小丽的手,仿佛这才是自己的亲姐,张文?不认识,滚一边去!!!
张文一见亲妹妹这表情,就猜到啥事了,开口道:“咳咳,张瑶,张瑶。”
张瑶仿佛没听到似的,直直往前走。
张文无奈继续喊道:“张瑶,我们等下去街上,你不去对吧。”
张瑶一听,竟然出去玩?什么滚一遍,通通忘掉,扔垃圾桶,满脸笑容道:“哥,我的大哥,最爱那个,你说去哪里?一起不?正好我有空。”
张文看着亲妹妹这一幕,尾巴一翘都知道干啥了,说到底还是亲妹妹,无奈的道:“走吧。”转头对着小丽道:“你先睡会,我带两个丫头去买菜。”
小丽看了看阿姨跟叔叔,只见春玲心疼道:“丫头,你先回去睡一会,别累坏身体。”后边补了一句,得养身子,好为我生个大胖小子,肯定不会说出来。
小丽羞怯的点点头,转头看着小小,只见小小早就收拾东西,准备上车了,摇了摇头,回房睡觉了。
张文带着两个丫头,骑着摩托往街上开,十分钟后,三人远远就看见一堆人在那里围着。
张文这才想起,今天是周日,也是街闹,家家户户都出来赶集了,转头对着小小道:“你们渔村也有赶集吗?”
小小点点头道:“有,但是不多。”
张文停好车,带着两人往人群挤,看到人多,脑海里想起一句话,有围观必有好狗,当然用在其他地方一样的意思,有围观必有好货。
张文带头挤进去,一看,竟然是卖山货的,老样子货色非常的好,属于上等货,已经有几人在那里讨价还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