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宋文臣也好战吗
到赵祯时代,对福建的偏见是没有了,但对广东还有,原因是福建的进士数量太多了,连宰相都有几位,这才提高了对福建的重视度。
两宋时代,福建的进士数量超过江苏和浙江,是名副其实的科举大省,跟江西齐名。
这是五代时期士族南迁造成的,大量的士族举家逃往福建,因为那里山多林密,没有战乱波及。
这些人带来了中原的文化,更是于当地传播文化,迅速的让福建读书人成井喷式发展。
经过宋初的安定繁荣后,这效果就出来了,加上大宋不禁海贸,福建又有天然良港,迅速的富裕更是带动文化更加繁荣。
但广东就差远了,这其实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广东同样多山,但能耕种的地方不如福建。
除了一座千年名城广州外,广东其实比福建更难生存,加上两广地区一向是中原王朝流放犯官的地方,士族也不大愿意去那。
广东真正崛起是在近代,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广东的历史,引领着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八国联军入京,北京的老少爷们带路他们哄抢,可英法联军进广州,广东人上下一心奋起抗争。
这也是先行者为何要在广州建立基地的主要原因吧,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百年时间广东人起义了数十次。
“爹爹是谁回来了?有什么消息吗?”
一脚踏进崇政殿,赵昉就急不可待的问道。
庞籍看他进来,满脸笑呵呵的,听着这话就先开口道:“殿下莫急,还真给殿下说中了,交趾那边欺辱侬族人,侬智高数次上书被陈珙那匹夫压下……”
赵祯笑吟吟的看着庞籍接话也不生气,丝毫没觉的府院大臣亲近太子,会对自己地位造成威胁。
他最担心的不是大臣支持儿子当皇帝,而是自己儿子不想当皇帝,因此父子猜忌在他这就不存在了。
赵昉认真的听完后看向赵祯:“爹爹有何想法,让儿子参详一二吧。”
赵祯这才收起笑容,正色道:“广南东路士子黄玮、黄师宓其罪当诛,已经有证据显示他两蛊惑侬智高自立。”
“邕州知州陈珙渎职,当贬为知县,让他去福建路吧。”
“至于侬智高……”
说到这赵祯迟疑了,毕竟此时的侬智高并未造反,还连续上书请求内附,这是决定把广源州纳入大宋正规体系。
广源州是羁縻州,大宋只是名义上管辖,其实无论是军队还是官吏,都没往那派驻,侬族其实就是后世的壮族,等于是这里是壮族自治州。
但这自治州跟后世完全不同,大宋连税赋都没收他们的。
赵昉看到他迟疑,嘿嘿一笑道:“儿子有个建议,不知爹爹和各位卿家同不同意。”
“哦!说来听听。”
赵祯立马感兴趣道,殿中的数位大臣也都竖起耳朵看着他。
赵昉郑重起来,示意何承用拿出地图来,展开后指着交趾说道:“儿臣建议同意侬智高内附,并派出军队进驻广源州,熟悉当地后以交趾欺压我大宋臣民为由进军交趾,拿下汉代日南郡以北地区,恢复我汉家统治。”
见到大家瞠目,赵昉忙加了一句道:“至少也要拿下汉代九真郡马江以北区域,大家都误会了一件事,那就是交趾是蛮荒之地。”
晏殊等人本来要喷他了,听到这话愣住了,狐疑的问道:“殿下是说交趾不是荒凉之地?”
这就是大宋朝从上到下对交州的认识,也正是这种认识,让君臣上下一致认为交趾无用。
其实宋朝要统治交趾比明朝容易很多,明朝是由于元朝在西南的确册封了太多的部族头领后,变成习惯的自主思想。
但在宋朝时却不是这样的,大唐曾经把这些地方都纳入版图,直到五代南汉国依然统治这里。
也正是南汉国时期,交趾中部的土着首领才自立,建立了大瞿越国,那已经是北宋开宝元年,赵匡胤已经登基八年了。
这时代的交趾汉人其实很多,心向中原王朝的民族也不少,根本没有明朝那么乱。
但赵宋的君臣看不上那他们认为的蛮荒之地,根本没去了解过那里的物产和资源。
现在赵昉要告诉他们,那里的重要性,看着大家正色点头道:“诸卿可知交趾一年水稻能种三季?又知否那里有上好的木材可以建造海船?各种矿产极为丰富,根本不是蛮荒之地。”
最后这句话他其实没有底气,后世越南的矿产他的确知道基本情况,可那地方除了各种煤外,其他的真心不怎么丰富。
种类倒是不少,但产量着实不多,在这时代能够挖掘有用的倒还真有,那就是泥土,制造陶器的泥土。
还有就是石灰石了,可别认为任何泥土都能制陶,那是一种黏土,算是矿产中的一种。
好在这些大臣们根本不关注,听到种三季水稻他们眼珠子已经瞪大了,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高产更重要的事了。
十几位大臣呼啦一下就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追问,赵昉一点不慌的点头回答真实无虚,马上大家就炸了。
“出兵,一定要出兵,别说九真郡了,就是日南郡也是我汉家固有领土!”
“拿下它,什么混账大瞿越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竟然僭越称帝,必须灭了他!”
赵祯看的目瞪口呆,这是大宋文臣第一次好战的情绪被他发现,什么狗屁的以德服人,在这时候全部不见了。
“诸卿!诸卿……太子所说并未验证啊,诸卿这?”
赵祯一方面是不解,另一方面是不愿意打仗,想着叫大家冷静一些。
甚至自家老爹懦弱的赵昉,决定再把一把火,哈哈笑道:“父皇知道占城稻吧,曾祖父当年下令普及的,交趾各地就是种植占城稻一年三季了,福建广东可以两季,父皇难道还不信吗?”
“对对对!太子千岁说的太对了,占城稻不就是交趾南边的占城国传来的吗,交趾离那更近,肯定种植那些。”
晏殊马上开口,记忆力这一块他是当仁不让的,而且这事过去并没有多少年,宋太宗时代的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