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扩编军中文职官员
“殿下的目的还是取消文臣凌驾于武臣之上对吧?若是如此大可不必加设商农两部,就用六部就足够了,然后重点在兵部、枢密院和三衙禁军这做文章,妾身觉的殿下可以扩大军中教导员的人数,用来安抚文臣的对抗,又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加入军中的文臣,倾向于武臣的利益。”
韩雪的最后总结,让赵昉恍然大悟,惊喜的发现自己原来没想到的好处。
原本他弄出教导员制度,只不过是为了处理冗官问题,顺带着给军队培养向心力。
忘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武融合,要知道去当教导员的都是文臣,而这些人进入军队后,利益就跟军队捆绑在一起了。
凡是利益一致的人,只要稍微引导就能让他们自愿的形成一个团体,到那时这些文臣就是今后,力主文武平等的中坚力量了。
大喜过望的赵昉,一把抱起韩雪,“啪叽”一口就贴上了,登时被嫌弃的小粉拳捶了好几下,可他笑哈哈的转起圈来,一点不害臊。
接下来几天他再接再厉,重新拟定了一份专门针对扩编军中教导员的奏章,还把名称也做出调整。
军一级的称为政委,配置副职一人,教导员四人,负责全军的思想教育,当然是忠君爱国的教育理念。
千户营配置正副两位教导员,把总所辖军中设一位改名为指导员,百户所在设一位,为副指导员。
并建议除了恩荫出仕的人外,从进士之中分配熟悉军务之人充任,并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诲,宣扬去军中担任这些职位的人,是去教育士卒,不使有人脱离儒家的教育范围。
奏章上去后登时激起千层浪,原本当初设置教导员,去的人基本上都是恩荫官,现在进士也纳入选官范围了,自然不少人反对。
宋人是瞧不起军队的,不然也没有贼配军这侮辱性极强的称呼,但支持者也不是没有,而且还不少。
赵昉用的理由太强大了,强化军队的思想教育,让人人知礼义廉耻,这本来就是士大夫追求的目标。
一番争论后,扩大到太学和国子监,很快支持者占据了上风,这又是赵昉用的以退为进之策。
毕竟年轻人比较热血,还没成为老顽固的他们,在被宣扬有教无类后深以为然。
半个月后争论结束,一批的年轻官员被送往军中,赵昉在送行大会上开口说道:“……孤希望我大宋人人识字,个个知礼,因此建议大家,到了军中后推行识字运动,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教习士卒们学习,在此我准备了一本小册,是从礼记中摘选的大学一篇……”
现在他顾不上程颐、程颢会不会骂他了,直接把《大学》给弄出来,不过这原本就不是他兄弟两原创,他也没有内疚的想法。
原本他还想把《中庸》也给分出来的,可是想想算了,作为普及类的书籍,《大学》已经足够用了。
而且《大学》很适合塑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不然也不会被明清奉为儒学经典,并作为学子启蒙后第一篇必读书来用。
此时的二程还没成为大宗师,也还没分类出四书,但要说一句这哥俩的确眼光独到。
《大学》《中庸》的独自成书,不仅标志着四书成型,更是儒学真正深入人心的开始。
别看从汉武帝就开始独尊儒术,可国家实行儒学为国学,不等于百姓都能深刻笃行。
毕竟在宋代以前,科举考的那些书都太深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也没人去跟你解说什么是儒学。
教化之道只在读书人中才有,唯一比较好理解的恐怕只有《孝经》了。
而二程的贡献正是在于把繁杂的《礼记》给抛到一边,让读书人去研究那些,从中摘选出易懂易推广的两篇来独立成书。
并且把这两篇的地位提高到士君子必读的高度,这让不少识字的百姓,都自然想去读一读,渐渐地就普及开了。
这自然跟《大学》一书字数不多有极大的关系,也就两千多字的一篇文章,还没有一部长一点传奇故事字数多。
还有一点,那就是赵昉为何要用《大学》这一篇来教育百姓,正是《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正是他要继续改革最重要的保证,若是普及之后,人人心中记住这句话,那日后他将顺利很多。
这可不是讲道德的一句话,而是说人要在不断学习中认清自己,做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其中“在亲民”这三个字是关键,不懂的人认为亲民是指上位者亲近百姓,其实大错特错。
亲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新字,跟周易中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是同一个意思。
告诉人们不要被固有的旧观念给束缚,而是要做一个善于接受新知识,改变自己固有思想中不好的新民。
其实从这也可以看出,程朱理学并不是后人认为的僵化思想,禁锢百姓的不是程朱理学,而是利用程朱理学,篡改它来统治的明清统治者。
特别是满清,明朝虽然也利用程朱理学,但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活跃和包容。
理学十几个流派,程朱理学能够脱颖而出绝不是没有理由的,难道周敦颐、苏轼、王安石这些人不厉害吗。
可他们创造出来的理学流派,基本上都淹没于历史之中,仅剩下一个陆九渊创造的心学,在后辈王阳明的发扬光大后,能跟程朱理学相抗衡。
“殿下快去看看吧,广南南路那送来两只异兽,说是麒麟呢,可大家都说不是,可又不认得。”
难得休沐两天的赵昉,刚刚休息了一天,就被王中正跑进来叫唤着。
本想给他一脚的,可一怔之后想起了历史上还真有这事,那是交趾国李朝进贡的两只异兽,无人认识是什么东西。
这下他也好奇了,毕竟后世人们没见过实物,只是从文字记载里去推测,也推测不出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