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赵昉的办法
赵昉显然做好了功课,听到狄青这问题,明白这也是所有反对内附的大臣,最担心的问题。
微微一笑,赵昉开口道:“安定百姓其实只要做到四个字就足以,那就是安居乐业。”
这话全体大臣都同意,全天下不管是哪一种族,哪一个国度的百姓,在时代只要能安居乐业,就没人反对当权者。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同样也是绝大部分百姓的期望,谁吃饱了撑着愿意去搞事,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横山地区并不贫瘠,水草丰美、更是水源充足,若是在那种植棉花诸卿以为如何呢?”
赵昉没有故作姿态,直接抛出自己的想法,登时大家热议起来。
这些年随着棉花的推广,宋人得到好处多了,冬天冻死的人显着的下降,贫民衣衫褴褛的明显减少。
棉布的大量生产,让贫民有了耐用的选择,原来的葛衣是麻布,不仅数量上不去,而且容易损坏。
棉布比麻布坚实耐用多了,价格还便宜,至于绫罗绸缎,那原本就是贵族需要的,老百姓才没那闲钱置办那些。
但棉花产量还是缺口很大,毕竟上好的田地要种植庄稼,粮食才是国之根本。
没衣服穿百姓还能忍,可没饭吃百姓绝对造反。
可大宋的国土没有汉唐时代多,这已经开始制约发展了,前几年湖南的大开发就看的出来。
宋代湖南是重灾区,一直是造反不断的地区,真正有效控制的区域,其实只有靠近湖北、江西的地方。
靠着两广、贵州、四川的地区几乎是每年都发生叛乱,史书记载北宋一百五十多年间,百姓造反多达两百多起。
按比例来算,北宋平均每年发生一点五次造反事件,这也是后人喷宋朝的罪状之一。
可其实北宋这些造反,仅仅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影响力连隔壁省份都达不到。
湖南是重灾区,然后是四川,说白了大部分是后来明清时代那些羁縻地区反叛罢了。
基本上就是一两个县的区域,大一点的三五个县,真正大规模的造反几乎没有。
就连一直不服的四川,也不过是一个路的混乱,换成后来的行政单位,也就一个省,可宋朝的路大部分没有省的地盘大。
就算是北宋末年被称之为最大的造反事件,方腊造反也不过是在浙江、江苏和安徽一部分区域,同样也没有波及全国。
因此那些黑宋朝的人,其实根本不懂历史,湖南、四川造反不断不是北宋虐待百姓,而是有历史原因的。
四川是后蜀的地盘,前文说过后蜀灭亡时百姓沿途跪送孟昶,后人大部分认为孟昶是个废物,是被花蕊夫人那首诗给带偏了。
应该说孟昶在蜀中是很得民心的,只是他的前任留给他的烂摊子太大了,他根本来不及全部收拾,就遇到赵匡胤这头猛虎。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孟昶整治贪官污吏时发出的诏令,后来被朱元璋用来告诫地方官员,每个衙门里立一块写这十六个字的碑。
蜀中造反大部分其实都是这些支持孟昶的人干的,一次次被镇压,可北宋很少赶尽杀绝,这让这些人薪火不灭,时不时的再来一次。
而湖南的造反是那里的山民,其实就是武陵蛮的后裔,一直没融入,一直到清朝那里还是羁縻地区。
就算是雍正的改土归流,也没杜绝那里的反抗,赵昉前些年也同样在那改土归流。
正是利用种植棉花,让当地山民得到实惠,这两年基本上消停了下来,说到底还是安居乐业的事。
别以为两湖地区土地肥沃,种植粮食是最好的选择,别忘了湖南同样是多山的省份。
山区种植粮食不仅收成不怎么样,运输也是大问题,可换成棉花就好办多了,山民可以收获后织成棉布运下山。
再加上管理好负责当地的官吏,基本上就杜绝了他们闹事。
现在赵昉要在横山区域复制这个,大臣们争论后觉的可行,纷纷开始附议。
看着大家不再反对,赵昉露出笑脸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横山地区原本就是半游牧半农耕的地区,鼓励番民蓄养大牲口,也是一条致富之路,还能解决大宋战马和大家喜好吃羊肉的问题。”
宋人爱吃羊肉,这前文说过,这话果然激起大家的赞成,这下原本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也欢呼的赞成了。
每年朝廷要花费大量的财政购买羊,现在自己养成本下降了许多,以后羊肉价格就便宜不少,大家自然欢呼雀跃。
大宋君臣对羊肉的痴迷,赵昉常常嗤之以鼻,可无法改变大家的习惯,就连自己家里都改不了,何况别人。
就他那些娇妻美妾,一个个看着水灵灵的,可你没看她们大快朵颐时的样子,完全颠覆美感。
想象一下神仙姐姐抓着羊腿大口撕扯的样子,捧着羊棒骨啃的一丝肉也不放弃的模样,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好了,安置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说说酬功之事吧。”
赵祯今天也很高兴,自己马上就要退位了,遇上西北如此大捷,说是庆贺太子登基的贺礼,可何尝不是自己退位的最好礼物呢。
这辈子他如履薄冰的,只希望能被臣民认可自己是个好皇帝,可他何尝不希望大宋能开疆拓土。
只是阻力太大,让他这谨慎性格的人不敢反对,再说西夏正是在他任期内自立的,怎么说都是一个污点。
现在好了,在自己退位之前拿下战略要地,自己可以去见祖宗时不必愧疚了。
这要感谢自己儿子,更要感谢这次立下大功的西北将士,因此他不愿拖延论功行赏,马上就提出这问题来。
可这话一出来,司马光抓住机会了,上前道:“陛下!既然横山番部是主动归附的,那西军还有何功可酬?”
赵祯愣住了,忘了这一点,好在赵昉是绝不会让自己心腹吃亏的,马上应道:“司马卿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