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谈笑间两件大事
十天后,大庆殿举办茶宴引来四方瞩目,人们纷纷猜测官家是不是疯了,竟然在大庆殿办茶宴。
要知道大庆殿是北宋皇城最重要的宫殿,只用于盛大的庆典和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
但这次举办茶宴这种玩乐的宴会,竟然在这举办,太学和国子监学生都气的准备去扣宫面圣了。
可随着茶宴中消息传出来后,大家面面相觑“咱们大宋朝又出现最贵的茶叶了?难道是天降祥瑞,所以官家才在那感谢上苍?”
知道内情的只有内阁和枢密院重要人物,此时他们在赞叹,不是赞叹茶叶好,而是赞叹赵盼儿的点茶功夫。
“久闻赵昭容点茶功夫出神入化,今日方知官家所言不虚啊!”
赵盼儿恢复姓赵,已经没人去追究同姓不婚了,因为谁都知道她祖上原本姓刘。
富弼这边赞叹声刚落下,欧阳修笑道:“赵昭容可不止这本事,我可听说她书画双绝,舞姿极美,稚圭你说是吧?”
最后一句问的是韩琦,韩琦白眼道:“你问我我问谁,那是官家心爱之人,难道我能见识到不成?”
富弼哈哈笑道:“稚圭这话太假,我就不信贤妃不曾说过,她们可是好姐妹呀!”
韩琦还真知道,虽然韩雪不能回娘家,可韩家的女眷是可以进宫探望女儿的,而且赵昉对老婆极好,不会禁止后妃女眷进宫。
韩雪跟赵盼儿、宋引章、李玉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确亲如姐妹,韩家女眷进宫,她们也会去问候,从不曾摆皇妃的架子,而是以晚辈之礼去问候。
特别是韩琦的妻子崔氏,对这三女极好,应该是这三女都没了娘家人,老太太自然疼惜她们。
“诸位,这位可是文武双全的,小点声。”
王尧臣转头低声说道,大家这才想起赵盼儿武艺高强。
此时的赵盼儿面带轻纱,端庄优雅的专注煮茶,嘴角微微上翘,看来是听到了,毕竟这几个重臣都坐在前排。
赵昉耳朵更尖,笑呵呵的看一眼王尧臣:“伯庸,行省划分那褶子我看过了,你怎么忽略了青塘一带,我觉的那里可以设置一个青海省。”
赵昉要把大宋的路一级单位改为省,其实是很久以前的想法了,赏赐制度改革时正式提出。
但筹备工作一直做了两年,前几天才由内阁提交,主持这事的是王尧臣。
至于为何要改行省其实很简单,北宋在小小的区域内,设置了二十四路,其实是冗官。
宋初那是没办法,太多的功臣需要高官厚禄安抚,可如今已经百年,完全可以减去不必要的职位了。
而且去年西夏被征服,更需要集中权利的部门处理突发事件,若是还是按照路一级,那配合就是个大问题。
因此去年巡抚制度再次被推上前台,加上吕居简这个试验品,圆满的完成了巡视任务,巡抚这官职就更为重要了。
“官家要把青塘并入大宋,那吐蕃那边能同意吗?唃厮啰毕竟忠心多年,废除他的世袭不好吧?”
司马光起身问道,这还真不是他多余的担心,唃厮啰只是臣服,并不是无条件的愿意被兼并。
赵昉抬手让他坐下,笑呵呵的说道:“君实不必担心,这事早就派人去跟他商量了,咱可不能无情无义,这道理我懂。”
司马光不解,好奇的问道:“难道他能同意?”
不等赵昉回答,韩琦笑道:“君实安心吧,唃厮啰老了,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个儿子没一个能独立支撑的,三子之间互相争斗由来已久,他也烦透了,可却丝毫没办法处理,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唃厮啰不止三个儿子,但有实力的儿子就三个,还互相不对付,谁都想继承父亲的位置,典型的志大才疏。
历史上唃厮啰开创的大好局面,就是在这三兄弟手上被消磨一空,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且其中两个还跟西夏勾搭反对宋朝,结果被王韶和李宪短了锅,这问题唃厮啰活着的时候其实就知道,只是无法处理罢了。
作为被他内定的继承人董毡,没有他的才能,不能服众,造成两个弟弟各自拥有自己的势力。
这其实也是大宋头疼的地方,直到去年西夏灭国,大宋解除了西边最大的威胁,腾出手来可以解决吐蕃势力了。
但三十多年来唃厮啰对大宋做出的卓越贡献,赵昉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他可不想被史书留下恩将仇报的骂名。
因此派人去湟州面见唃厮啰,摆事实讲道理让他趁还有能力约束儿子们时做出决定。
全面归附大宋,让吐蕃成为行省,放弃政权换取世袭爵位和俸禄,赵昉为了他改变大宋爵位不能永久世袭的规定。
唃厮啰动心了,他的爵位可是王爵,大宋册封的西平王,赵昉还答应他可以保留王府护卫千名。
同样这么处理的还有一处,那就是播州杨家,只是杨家的爵位不是王爵,而是被册封为国公。
唃厮啰答应了,眼下正在跟宋军交接,只是还没办好,朝廷并没有收到明确的奏报罢了。
播州那边也同样,杨畋亲自赶去播州,本来应该杨文广去更好,但杨文广率军跟契丹对峙,脱不开身。
上文说过,播州杨家的当代家主是杨延昭的儿子,过继给播州杨家,其实是杨文广的亲兄弟。
二百年世袭的播州杨家,其实比唃厮啰更难交出政权,只是大势如此,只要不傻的人都明白,这是无法抗拒的大势。
大宋已经平定交趾多年,西南一带只剩下大理国,而且大理国是绝不想跟大宋翻脸的。
因此播州的位置就没以前那样重要了,反而被宋军包围在中间,若是反抗怕是根本无力对抗。
当代播州之主杨贵迁,在杨畋的说服下,还是答应了放弃政权,换取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虽然再也当不成土皇帝,但荣华富贵并未失去,也是可以接受的,谁让大宋朝太强了呢。